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4章 师期与猎头小队
    第504章 师期与猎头小队
    503师期与猎头小队
    众人山呼万岁,有序离宫,新科进士上表谢恩的典仪就结束了。明天,进士们还要去孔庙行释菜礼,去国子监归还进士服,并参加刻碑记名的仪式。不过,这些琐事和皇帝的关系不大,更无需皇帝本人亲自参与,皇帝只需要在礼部呈来的奏疏上,公式化地批一个“照准”就行。
    上午巳时,首辅方从哲按照皇帝的谕示,逆着人流来到了乾清门,等待皇帝的召见。待王安亲自引导方从哲来到弘德殿的时候,皇帝已经把那身好看但不便的皮弁服给换掉了。
    “臣方从哲,叩见皇上万岁!”方从哲没时间也没地方换衣服,所以仍旧穿那身以七梁冠及玉带、玉佩为显著标志的一品朝服。
    “坐吧。”朱常洛给方从哲指了一个摆放妥当的带垫木凳。
    “谢皇上!”方从哲谢恩落座。王安也走到门口,亲手把弘德殿的门给关上了。
    “听说叶卿昨天没跟你们一起去李家?”朱常洛斜靠着坐在“奉三无私”的牌匾下,姿态非常轻松闲适。
    “回皇上,”方从哲心下一凛,但表情上却没有任何变化。“向高他确实没有跟臣等一起去李家。”
    “为什么?”朱常洛微笑着问道。
    “向高认为自己对此监护之事知之不详,去了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来,反倒可能添乱。所以就回去了。”方从哲回答道。
    “知之不详,啧!”朱常洛装模作样地说道:“叶卿这是在埋怨朕啊。”
    “监护之事乃兵家奇道,本应秘密!”方从哲立刻站了起来。“而且徐光启首倡此议之时,便有不幸泄露之事,臣亦是深受其害。如今,皇上圣虑周密,臣与向高不胜欣慰鼓舞,哪有埋怨之说?更何况,臣与向高本就是从中撮合之人.”
    “呵呵,你这么紧张干什么。”朱常洛轻轻一笑,摆手止住方从哲。“人呐,想得太多,活得太透彻也不是什么好事。”说着,朱常洛侧过头。“王安。”
    “奴婢在。”王安应道。
    “心情不好,喝点儿酒就好了。叫人去御酒房挑两坛好酒给叶卿送过去。让他解解闷儿。”朱常洛曾经读过叶向高的传世文集。发现这人其实非常有意思,就叶向高自己的文章来看,他是一个看事情看得很透彻,同时又忍不住写文章私下抱怨的人。
    叶向高的老师申时行还活着的时候,叶向高就多次写信向申师傅抱怨内阁工作的环境是多么恶劣。不但说自己不想干了,还说应该裁撤内阁,尽复洪武祖制。奈何,叶向高想跑跑不掉,裁阁裁不了。所以只能在内阁勉力维持,直到方从哲和吴道南上来顶缸。
    “就怕叶次辅他‘举杯消愁愁更愁’啊。”王安笑着点了点头。
    “那朕就不管他了。”朱常洛耸耸肩,又指了指方从哲屁股下的凳子。“说吧。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方从哲的心情稍微松快了些。“回皇上。昨日,臣等五人与李如伯、李怀忠、李效忠父子商论出兵朝鲜事宜。崔景荣和沈有容提出,仿照先唐伐高句丽故事,自山东登州境内蓬莱、成山两地兴两路舟师,直临平壤与汉阳。同时,再兴一路陆师,自镇江南下鸭绿江,控制义州到昌城一带所有城、堡,备防奴贼南下。”
    “昌城在哪儿?”朱常洛闭着眼睛,问道。
    “回皇上,昌城位于义州上游,再往上就是山岭了。”方从哲记得很清楚。
    “主子,要用地图吗?”王安问道。
    “不必了。只是一个昌城而已。”朱常洛仔细想了想,很快就在脑海里绘出了山东半岛、朝鲜半岛,以及夹在“二岛”之间的渤、黄二海之轮廓。渐渐地,几条带着箭头的线也出现在了这幅图上。
    “李如柏怎么说?”朱常洛睁开眼睛。
    “李如柏说自己并无渡海作战的经验,因此也就没有对此略发表异议。”方从哲回道。
    “要多少兵马?”朱常洛点了点头。辽东明军确实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在这方面,久历南洋并先后在福建海面击溃倭寇、谕退荷兰并招降海寇的沈有容确实更有发言权。而朱常洛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崔景荣发函召沈有容进京充作监护朝鲜的军事主官。
    “回皇上,”方从哲说道:“蓬莱至平壤一路,用兵一万。成山至汉阳一路,用兵一万五千。而义州至昌城一路,则直用镇江兵马接管城防。”
    “二万五千人?朝鲜而已,用得着这么多人?”朱常洛对朝鲜军事力量的轻视,比李如柏更甚。
    客观的说,李氏朝鲜在明、金之间采取“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除开鲜王李珲自身的因素,也是因为李氏朝鲜的军事实力实在孱弱。
    或者说,大明这个“慈父”当得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把李氏朝鲜这个“孝子”给养废了、惯坏了。现在,“孝子”皮痒了,竟敢与邻居的“流氓”过分亲近,这也就是徐光启所谓的“鲜奴之交已合”。这种时候,“慈父”就需要适当地教训一下这个儿子,顺便帮他长长志气,强健筋骨,这也就是“监护”。
    慈父教训儿子,用皮鞭抽一抽也就行了。一口气派出去二万五千人,这是要上大棒给这儿子打死吗?
    方从哲倒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轻视朝鲜。这可是同时派出两路兵直临平壤和汉城两大重镇。虽说朝鲜人不一定会抵抗,但鲜王李珲若真是狗急跳墙组织抵抗。一时又拿不下汉城,天兵的处境不就尴尬了?
    “回皇上,”方从哲思考片刻,解释道:“兵行奇招,必行速决。发二万五千兵,并携火器以备攻城,必能保兵事万全。而且,除了兵家上的考量,我兵还要维持各城的稳定。尤其是天兵初临鲜境之时,强盗匪寇若趁乱生事,坏的也是我朝的名声。待局势稳定,可逐渐收兵,或令兵卒北上援辽。”
    “嗯,稳妥点也好。”朱常洛想了想,点头道:“你们准备从哪里找这二万五千人出来?”
    “发山东兵一万,驻通州援辽南兵二千五百,余下一万二千五百,则发京营兵。驻通州援辽南兵本为新募,改调朝鲜也是曲线援辽,而抽调山东及京营兵所造成的缺口,可敕令都督府抽调军户或军户余丁缓缓补充。如此,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兵朝鲜。亦不至兵员过缺。”方从哲一口气把用兵补兵以及师期的问题全给说完了。
    “可以。”朱常洛直接点了头。“但朝廷要以什么名义把这一万五千人调过去呢?”
    方从哲已经想过了。“臣以为,可用加固海防备防倭寇的名义,将这一万五千人调去山东。”
    “山东哪里还有什么倭寇需要备防?”朱常洛说道。
    “皇上,”方从哲说道,“这只是一个暂时掩人耳目的手段。只要掩盖到两路兵马东出朝鲜就行了。”
    “也是。”朱常洛又问道:“从京师到登州要多少时日?”
    方从哲说道:“京师至登州共一千六百里,正常行军需二十日。到登州后,再用十日修整准备,即可万全出发。”
    “也就从拔营到就绪,需要一个月?”“是。”
    “不妨从容些。把师期定在五月一日吧。”朱常洛说道。
    “是。”
    “好了。”朱常洛摆摆手。“你下去安排吧,就照这个计划办。哪些衙门需要旨意,内阁尽快拟出来,朕好签字。”
    “这”方从哲站了起来,但似乎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首辅还有话说?”
    方从哲本以为皇帝会问一下三路兵分别由谁带领,这样他就能顺势把袁可立北上辽东,绕道镇江的事情说出来。“是。臣还有一事,望圣上定夺。”
    “你说。”朱常洛向下招手。
    方从哲会意,又坐了下来。“袁可立想与沈有容兵分两路,在京营兵及通州南兵南下登州时,独自北上,先去辽东转一圈,好与熊廷弼商议东西掎角,共扼奴贼的方略。最后他将在镇江停留,并亲自率领镇江兵过鸭绿江接管义州防务。”
    “去辽东?”朱常洛的眉头皱了起来。
    “从义州至汉阳不足一千里,快马加鞭,星夜驱驰,不需十日就能赶到。这中间的空档,可以让总兵官暂将废王软禁,严加看护,等待监护宣谕。”方从哲还是支持让袁可立先去辽东走一圈的。
    “.”朱常洛没有接话。
    方从哲以为,皇帝是在顾虑总兵武将不宜理政的问题,于是又道:“沈有容素有儒将之称,行事向有分寸,从不鲁莽行事。东征之前,再耳提面命,应该不会有事。”又等了一会儿,见皇帝还是不接话,方从哲放弃坚持了。“皇上如果觉得不妥,臣去回绝他就是。”
    “等几天吧。”朱常洛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待沈阳的战报传到北京,再考虑也不迟。”
    ————————
    辽东以东,鸦鹘关外。一个专司猎头小队穿越无人驻守的夯土长城,进到了金国占领区的深处。
    “哥。咱们真的要在长城以外活动吗?”李显拉了拉丁修的衣袖。“还是回去吧。”
    “你该叫我什么?”丁修甩开袖子白了李显一眼。
    “丁、丁队总。”李显讪讪地缩了缩脑袋。
    “这不就得了。我是官儿,你是兵,听命令就好了。”丁修朝天上扬了扬脑袋,整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呵。”队伍末尾,一个并不算娇柔的女声,清晰地传到了丁修的耳朵里。
    “你笑什么?”丁修转过身,歪过头,一脸标准的恶人相。
    “你算什么狗屁的官儿?”丁白缨四下看了看,不见有人马活动的踪迹,声音就稍微大了些。“几品啊?”
    “你个南人不要太嚣张啊,”丁修两手环抱胸口,“我忍你很久了。”
    “忍不了就不要忍啊。”丁白缨平伸右手,挑衅般地朝丁修勾了勾。
    “我可有五个人。”丁修蛮归蛮,但确实打不过丁白缨这种习武多年的练家子。
    “不,你只有一个人。他们不会帮你的。”丁白缨左右环顾,只看见四张畏畏缩缩又疲惫至极的脸。“这出城都快十天了,除了打兔子,就是吃狍子。奴贼一个没见到,倒是剥了好几张兽皮下来。”丁白缨指了指一个背着包袱的壮汉,轻蔑地说道:“丁队总,咱们什么时候改行做皮货生意了?”
    “你懂个屁!”丁修说道,“老子就是为了把你们这帮憨货安全的带出长城,所以才选了这条路。快到四月了。奴贼那边肯定有大举。这时候,你不避着走,要是碰到骑马的斥候,就你那点儿拳绣腿的功夫,一个冲锋都顶不住。到时候,咱们这些大老爷们儿倒是无妨,抹脖子死就是了。但你这个婆娘,怕是死也死不安生哦.”说着,丁修还颇为流氓地揉了揉自己的胸口。
    “你再给我说一遍!”丁白缨的脸一下子就被这番挑衅给气红了。但她到底没有冲自己人拔刀。
    “呵!你叫我说我就说?”丁修狠狠地翻了一个白眼。
    “好啦,丁师傅。你不要管他,”李显凑到丁白缨的面前,劝解道。“他这个人没念过书,您别跟他计较。”
    啪!
    一个小石头飞过来砸到了李显头上。
    “混蛋东西!老子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再造父母!你他娘的胳膊肘就这么给老子往外拐的?”丁修怒骂道。
    “您确实没读过书嘛。”李显缩了缩脑袋。
    “哼,也是。”丁白缨侧过脸,朝李显笑了笑。
    李显脸一红,又不敢直视丁白缨了。
    “丁队总,”丁白缨叹了一口气。“现在咱们出了长城了,又往哪儿走啊?”
    这一路,领队的丁修一直不说最后的目的地,众人也没经过什么显见的地标,直到刚才,余下的五人才知道原来丁修是要带着他们出长城。
    “从这儿往南走二里地是鸦鹘关,”丁修狞笑着问李显道。“告诉咱们的丁师傅,出了鸦鹘关,再往东北走八十里是哪儿啊?”
    “是、是赫图阿拉!?”李显大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