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九莲菩萨显灵
“徐大宗伯。”一看见徐光启的身影,新任礼部侍郎李腾芳立刻就起身迎了上去。
“湘洲不必多礼。”徐光启拱手答礼。
“大宗伯没有见到皇上?”李腾芳问道。
“湘洲如何知道?”徐光启反问。
李腾芳微微一笑。“大宗伯的脸上明白写着呢。”
“唉。”徐光启把那口从宫里一直憋到礼部的气给叹了出来。“你料的没错,我是没见到皇上。”
“为什么?”李腾芳跟着徐光启一道往正案的方向走。
“没说。景运门公公代我求见皇上,但最后只得到一个摇头。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徐光启扶着扶手坐下。“唉。不说这个了,你找到那份记着列位先圣先后的备忘录了吗?”
“找到了,”李腾芳点点头。“我抄了一遍,也记下了。”好记性是翰林郎的基本功。
“不愧是湘洲先生。”徐光启笑着恭维了一句,又问道:“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吗?”
“老实说,没有。”李腾芳尴尬地摇了摇头。“说来也惭愧,下官在官场混了近三十年,要不是做词臣,要不就是当教书先生。五十几快六十了,也还是第一次碰实务。还请大宗伯多多提携。”
“先朝党争靡乱,正人被除。没什么好惭愧的。”徐光启连忙摆手安慰,“没有头绪也很正常,过几天就好了。我超擢礼部的最初几天也是一脸茫然,好在孙余姚不囿于意见之争,不吝赐教。不然我这个掌印的尚书真要沦为全天下的笑柄了。”如果能刨除华夷之见、正邪之辩,徐光启还是很愿意和孙如游深交的。
“这样吧。还是从你擅长文章的开始。”徐光启议题道。
“好,写什么文章?”写文章也是翰林郎的基本功。
“一道奏疏,你先写个草稿记一下。”徐光启提醒道。
“好。”李腾芳抽出一张白纸。
“提请圣上亲御殿试。并令,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方从哲、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叶向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继偕、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韩爌,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徐光启通政使司左通政袁可立、礼部侍郎李腾芳,等十七人,充殿试读卷官。”殿试读卷官与会试同考官的职责相当,都是从试卷中挑出优卷让总裁官评名次。但与会试不同的是,殿试读卷官都是清一色的阁部高官,而总裁官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
“还有下官?”李腾芳听到最后一个人名,不由得停了笔。
“礼部侍郎参与读卷也是惯例,既然来了,也就添进去嘛。”徐光启笑道。
“不是已经任了提调官吗?”李腾芳说道。
“不矛盾,历年都是重叠的。”
“那好。”李腾芳点点头,又问:“还有别的吗?”
“你先把这篇奏疏写了,其他的事情,我以后再随事慢慢儿告诉你。”徐光启笑得很亲切。
“那就有劳大宗伯了。”李腾芳心下感动,立刻应下。
————————
方从哲的案台上左右摆着一上一下两道公文。
上的那道,是来自礼部的奏请。而下的那道,则是来自皇帝的亲笔敕谕。
方从哲盯着皇帝的亲笔敕谕看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敲响桌面,呼唤其他阁臣与他一起“群策群力、分担压力”。
“诸位!”方从哲摆出一脸的悲色。“坏事,邵安嫔所出皇女,薨了。”
“什么时候?”叶向高心下微惊。
“大概是昨天夜里。”方从哲将皇帝的亲笔敕谕递给叶向高。叶向高接过敕谕,只见上面写道:朕之幼女,未及满月而殇,朕心甚恸。着礼部按例措办丧仪,祭告宗亲。
叶向高探出身子将敕谕递给下首的刘一燝。“安嫔所出皇女,”刘一燝接过敕谕,一眼扫完,转手便将之拿给韩爌。“如今尚未命名吧?”
“按宫中惯例,”竟然是沈接了他的茬。“皇子女出生百日赐名,如今襁褓夭折,自然没有命名。”说着,沈也将看过的敕谕递了出去。
“可怜啊。”史继偕叹息一声,将敕谕递还给方从哲。
“诸位以为,当如何是好啊?”方从哲拿过敕谕,将之压在礼部奏请的下面。
“遵照圣意拟票发给礼部,让徐子先按例措办就是了呀。”史继偕不解地看着方从哲,不知道他为何会有此一问。
“票文当然是要拟的。”方从哲用指尖叩了叩礼部的题本。“但诸位别忘了另外一件事。”
沈眼睛一转,接言问道:“还有什么事比措办丧仪,抚慰圣心更重要?事有轻重缓急,就算有别的事情,也可以先放一放嘛。”
“首辅是想说殿试的事情?”次辅叶向高问道。
“对。”方从哲点点头,抬头举起了礼部的题本。“这是礼部刚才照例上的,奏请皇上亲御殿试并委任读卷官的题本。我以为,这殿试是不是可以往后推个一两天?”
“丧仪和殿试并不矛盾吧?”韩爌说道。像这种未命名的皇女,只需要在奉先殿祭告宗亲再简单地举办一个小小的丧事就好了。连皇极殿和太庙都用不上。
“皇女夭折,皇上大恸,需要时间抚平心伤。哪有心情主持殿试?”沈大声说道:“韩阁老,难道您就一点也不体念皇上哀恸之情吗?”
“我没有这么说!你不要胡乱引申!”韩爌差点没让沈这顶帽子给吓死。
“那韩阁老到底想说什么?”沈想笑,却稳稳地绷住了。他的脸上仍是那副心下同凄的神色。
“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并不想说什么。”韩爌闭嘴了。再说两句,恐怕沈都要给他扣无父无君的帽子了。
沈白了韩爌一眼,又看了看对此一言不发的刘一燝,最后对方从哲说道:“首辅,上疏吧,阁内定然齐心联名。共恸君父之殇。”
“好。”————————
内阁六人联名上本的半个时辰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来到了内阁。
方从哲知道王安此来,必然是为了先前的题本,并不冲他。但老头毕竟在内阁里被王安训斥过,心里的阴影还是催得他心里一紧。“王掌印,圣安否?”
“圣安。”王安拧着眉头点了点头,又轻轻地咳了两声。
方从哲了然,王安这是有口谕要说。立刻摆出肃然等待的样子。
“有口谕,诸先生来听。”王安很客气,显然是一道温谕。
六位阁员闻言,立刻走到王安面前的空地上,和方从哲一起撩袍跪了下来。
“朕览卿等奏,悉见卿等忠爱诚恳至意,深合朕心,朕心大慰不已。朕乃天子,中外表率。女丧虽恸,然亦当以国事为重。科举不必后延。着内阁、司礼监传示内外诸司衙门,一切如常举行,朕亦将亲御殿试,为国择贤。钦此!”
“皇上圣明啊!国家甚幸啊!”“钦此”二字落定,沈立刻叩首抢呼,声恸颤抖,颇有感怀之意。抬起头,他竟然泪眼婆娑了。
其他阁臣也紧随其后,纷纷颂圣。不过,比之沈那副作态到底还是差了点。
————————
下午散衙,成国公朱纯臣从左军都督府回到成国公府。一下轿,在府里贴身随侍他的朱家琦便迎了上来。“国公爷。”朱家琦一面呼唤,一面抬手挥退其他仆人。
“又怎么了?”朱纯臣伸了个懒腰,又扭了扭脖子。
最近这几天,他是真不想去衙门。衙门里的氛围,实在是太压抑了。那些勋贵同僚一开口便是武清侯的案子和辽东的生意。就算朱纯臣不想跟他们聊,也没法把耳朵堵了不听。
如果想要避开这些令人烦躁的声音,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衙门。可是这会儿,衙门是不能不去的,因为不去衙门本身就是一个把柄,而且还会显得自己的心虚,反倒引来厂卫的查探。
朱家琦等周边的其他仆人散得差不多了,才附到朱纯臣的耳边说道:“皇上的幼女,夭折了。”
“真的?!”朱纯臣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了一抹转瞬即逝的喜色。
“千真万确,”朱家琦进一步压低声音。“我们在”
“停!”朱纯臣抬手止住朱家琦,转头朝着书房走去。“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书房说。”
朱家琦立刻住嘴,并改问道:“要去请老祖父过来吗?”朱家贞岁数大了,得了朱纯臣的恩免,平日不必在门口跪迎。
“去吧。”朱纯臣颔首。“再叫人给我弄点儿吃的来。”
“是。”朱家琦掉头朝着朱家贞的大账房跑去。
朱纯臣落座后不久,朱家琦便带着老管家朱家贞以及两个端着茶水和点心的女仆,来到了专属于成国公的书房。
朱家贞望向朱纯臣,等朱纯臣点过头,才沉默着走到常坐的位置把着扶手缓缓坐下。而两个女仆也在此间将茶点摆到了朱纯臣的面前。
“把门关上。”女仆将要离开的时候,朱家琦似顺嘴般地说道。
“是。”后脚出去的女仆应了一声,转身把门关上。
待女仆的脚步声彻底远离,朱家贞才颇有些焦急地问道:“国公爷,这是又出什么事儿了吗?”
“是出事了,”朱纯臣的脸上挂着笑。“不过是皇家出事了。”
“皇家能出什么事?”朱家贞一怔。
朱纯臣有些饿了,他拿起盘子里的糕点放进嘴里,并给朱家琦去了一个眼神。
朱家琦会意,解释道:“上个月,孙儿得知,安嫔邵氏产下一个女婴,女婴的情况很不好,随时可能断气。今天下午,孙儿得到确报,那个女婴,夭折了。”
“皇女夭折了,又怎么样?叫人写一道奏疏怀慰圣心?”朱家贞不解。
朱纯臣就着茶水咽下糕点,缓缓地说道:“这就是我先前说的,需要等待的风。准确地说,吹风的机会。”
“小老不明白。这皇女夭折,跟吹风有什么关系。”朱家贞还是没懂。
“昨天,李铭诚的大儿子李国臣。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臣子’的‘臣’。被宫里的人抓了送去刑部受审了。今天,皇上的幼女就夭折了。”朱纯臣又捻起一块糕点扔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道:“前后相隔不过一日,这不就是九莲菩萨显灵了吗?”
“九莲菩萨是哪尊神仙?”朱家贞不信佛,但也知道菩萨里没有这号人物。
“不是神仙,而是李老太后。”朱纯臣轻笑道。
“李老太后?”朱家贞问道:“这和李老太后有什么关系。”
朱纯臣解释道:“李老太后笃信佛教,在宫中的画像,皆端坐于九莲宝座之上。故,宫中有尊号曰,‘九莲菩萨’。”
“国公爷的意思是”朱家贞品出味儿来了。“把这两件事连起来宣扬?传说是因为李家受难,所以引得李太后显灵,咒死了皇上的幼女?”
“对了!”朱纯臣点头道:“就是要吹这阵风。而且必须要让皇帝意识到,皇幼女之殇只是一个开始,如果皇帝继续虐待李家,虐待诸外戚,那么还将有更大的惩罚降临。”朱纯臣看向朱家琦,缓缓说道:“‘帝待外戚薄,九莲菩萨显,若不加恩宥,诸子将尽殇’,你想法子把这个谶语传出去。”
“是。”
“国公爷!”朱家贞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这种谶语必然引起圣上震怒,若是被抓到,那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罪啊!”
“就算抄家灭门也不会抄到我们这儿来。”朱纯臣捻了捻拇指和食指,将指尖的糕点碎屑弹落下去。“之前,那三个案子都是李家主犯。现在,被抓去刑部天牢受审的人是李家的大公子。之后,坊间要出的也是关于李家和李太后的谶语。且不说事情如此巧合,皇上会不会心生怀疑,就算怀疑,那必然也是先怀疑李家,而不是我朱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