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0章 大额存款与火耗
    第410章 大额存款与火耗
    听见问题,高时明并没有立刻做出回答,而是一眨眼就将目光投到了自己的茶盏上。他发现盏底的茶叶已经冒出了水面,于是拿着盏,走到另一张方桌旁。
    方桌上摆着一个小火炉,火炉上架着一个彩陶水壶。因为火炉里的炭加得不多,所以水壶里的水并未沸腾。高时明揭开盏盖,轻轻地将之靠放在盏托上,接着提起水壶,缓缓地给自己续水。
    迪尼什·若昂的视线随着高时明的移步而转动,最后定在了高时明的后背上。就在他以为高时明不愿意作答,将要用沉默来代替回答的时候,高时明终于开口了:“二位,要添水吗?”
    迪尼什·若昂顺着高时明提问,转身低头看了自己的茶盏一眼,发现水还没有少到非要添水的地步。他刚要开口谢绝,但又下意识地觉得这位高公公不是在问茶水的事情,而是在试探自己。
    在中国待了这么些年,迪尼什·若昂发现中国人说话时总喜欢藏话。这种藏话,倒不是商业上那种打信息差的隐瞒,而是在不停的试探。
    给迪尼什·若昂的感觉,就是这些中国人总是怀疑,总要试探,在探明对方的真意之前,他们自己是绝不肯说明话的。而且中国人不仅不愿意说明话直接回答问题,还不愿意直说怀疑你或是讨厌你,就连不想回话,也非要用“顾左右而言他”来替代。
    这样的现象,在当官儿的身上尤其显见。官当得越大,话藏得越深。
    迪尼什·若昂见过的官员中,说话最直接的,有且只有在徐部堂里家见到的那个朱大人。朱大人有什么疑问直接问,有什么要求直接提。不像其他人那样弯弯绕绕,半天听不见个实在话。迪尼什·若昂很喜欢朱大人这种性格,但很可惜,始终没能打听到朱大人住在哪儿,否则他一定会提着礼物上门拜访,交个朋友。
    很是思考一番之后,迪尼什·若昂仍旧不知道自己是该添水,还是不该添水。
    迪尼什·若昂暗自苦笑一声,索性装成没听懂,直接跳过添水的问题,说道:“我们来北京,好久了。就等着天津开关,把朝廷要的货,送到天津。之前,和李尚书商量。他说,后来与我们谈论,政策,价格。但他走了。我们想知道,哪个大人,负责后续,谈论政策,接收货物。”
    迪尼什·若昂讨厌说长句,这么一长段说完,他感觉自己的脑水都要被榨干了。
    “朝廷需要的货物?是什么?”这回,高时明反应得很快。迪尼什·若昂话音刚落,他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着,既没提壶,也没拿盏。
    迪尼什·若昂回答道:“粮食、粗铁。李尚书说,可以用,精美瓷器,彩陶,丝绸,麻织品,工艺品,换粮食和粗铁。以优于市场价,的价格。因此年前,我们已经,派人去南洋筹措。”
    高时明立刻追问道:“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能到?”高时明不必费神也能猜到,这些东西必然是为辽事准备的。而辽事是皇帝主子最关心的事情,因而也就是他们这些做奴婢的人最关心的事情。要是因为辽事在主子万岁爷面前露了脸,升迁也就指日可待了。和这件事情比起来,卖房子赚差价只能算是一桩小事。
    “粗铁装船了,应该已经。航路,开通,很快能到。粮食没多少,可能现在。到收获季,大批粮食,我们能搞来。”高时明脸上那难见的急切,让迪尼什·若昂找回了属于商人的自信。“我们,影响力很大,在海面上,南洋。”他得意地说。
    莱恩·霍布斯亦是不住点头,向矿业同业公会要粗铁的信就是他写的。
    高时明沉默片刻,接上了刚才的问题:“新任的户部尚书,是现任南京户部尚书汪应蛟,汪潜夫。天使很快就会带着圣旨南下。这一来一回可能还得要点时间。”
    高时明所称之天使,其实也就是行人司的九品行人。因为行人司掌传旨、册封等事,出京必是“代天出使”,所以行人司的行人便被称为天使。而行人司的长官,正七品的行人司司正,则被称为大天使。
    “好。多谢。”迪尼什·若昂点了点头,又问:“汪尚书会,延续,李尚书政策吗?”
    “我不知道李尚书定了什么章程。所以不敢保证汪尚书会不会做出调整,”高时明向北拱手遥拜。“但开口通商的国策是万岁爷钦定的。无论换哪个尚书上来,这一点都不会扭转。你们大可以放心。”
    迪尼什·若昂笑得更灿烂了。连忙颂圣道:“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
    高时明附和着点点头。他习惯性地摸向顺手的位置,却什么都没探到他这才想起,自己并没有把茶盏拿过来。
    ————————
    高时明再次站起身,来到摆放火炉和水壶的方桌旁。正当他端起茶盏,准备回到两个洋商面前,来个端茶送客的暗示时,身后却传来了迪尼什·若昂那蹩脚的中文发音:“高公公,想借水壶用用。”
    “好啊。”高时明提着水壶来到迪尼什·若昂身边。
    这时迪尼什·若昂已经站了起来。“我自己来,就好。”
    高时明也不勉强,他本来就不愿意伺候洋人。“仔细些,别烫着了。”高时明顺手将茶壶递给迪尼什·若昂,随后便拿着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他没有摆出端茶送客的手势,而是一边缓慢地咀嚼随茶的点心,等待洋人开口说话,一边默默地思考南洋粮、铁北上天津的事情。
    两京之间隔着两千多里,就算汪应蛟不玩儿辞让再召的把戏,收到圣旨之后就星夜赶路,这一趟来回至少也得大半个月。如果等汪应蛟到北京正式开展工作和这些洋人对接,洋人再发函到南洋,恐怕南洋的粮、铁就得拖到五六月份才能启航北上
    正想着,迪尼什·若昂也给自己和莱恩·霍布斯斟好了水。
    “高公公。”迪尼什·若昂轻声呼唤,将高时明从思考中拉了出来。
    “客官有何指教啊?”高时明一眨眼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迪尼什·若昂的身上。迪尼什·若昂说道:“之前,老掌柜说,贵银行有,票号业务。了解一下,我们想。”
    高时明想了想,回答道:“本行的票号业务大体上和其他的票号一样,都是见银给票,见票兑银。不同的是,本存银免费,兑银时视距离收取手续费。如果是本地票本地兑,那么手续费也不要.”
    “求您说慢点!”高时明的语速快得像报幕,迪尼什·若昂根本听不清。绷了一会儿后,他还是忍不住打断了。
    “.”高时明闻言一愣,他再度放缓语速,先将之前的话说了一遍,接着道:“所谓本地票,也就是一城一地之票,比如京城四行之间的取兑,就不收手续费。不过一旦出了京,就会按存兑支行之间的距离收取相应兑票费,银子毕竟不是银票,运输起来还是很费功夫的。”
    说到这儿,高时明站起身,走到一个立柜旁,拉出右侧偏上的抽屉,从里边儿拿出两张表格,递给迪尼什·若昂和莱恩·霍布斯。“具体的费用就在这张单据上。”
    迪尼什·若昂接过一看,发现这表格虽然列得详细,甚至有阿拉伯数字的注释,但条目不多,只有寥寥几家支行列在上面。“请问高公公,广州、杭州、南京,这些地方,没有分号吗?”
    “暂时还没有,”高时明说道:“日月银行是最近才成立的新衙门,各分行及其下属支行,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不过已经有计划了,这张表上的支行只是第一批。”
    “原来如此。”迪尼什·若昂点点头。虽然目前只有京城四行,辽东三行,以及天津支行,但对他们来说暂时也够用了。
    迪尼什·若昂放下表单,抬头看向高时明。“高公公。我们希望,储存现银。在您这里。”
    “好啊。”高时明问道:“诸位准备存多少呢?”
    “十万枚西班牙银元。”迪尼什·若昂笑道。
    “多少?十万?”就算是高时明,也让这数字给小小的吓了一跳。
    “对。”迪尼什·若昂得意的说道:“这些钱,正在我们船里。可以,解运入库,随时。”
    在同李汝华领导的户部达成初步的合意之后,迪尼什·若昂便托汤若望向朝廷请了一张通关文牒。这张文牒允许一艘西洋船只走漕运路线,从杭州一路北上到京师。而那艘使用该文牒进京船里,只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被称为“佛头银”的西班牙本洋。这些银元中既有代表团的活动经费,也有用于试水的货款。
    银船在今年初就抵达了北京。之后就一直在东便门外的漕运码头停着。禁锢期间,商人们曾一度担心这笔钱被朝廷扣押没收。但事实证明,朝廷确实扣了船,但并没有没收这笔钱。禁锢解除之后,船和银子便交还给了承运的船夫水手们。
    高时明很快恢复了平静,他从自己的钱袋子里掏出一块标准的一两重泰昌制银,并将刻着成色的字面展示给迪尼什·若昂看。
    “我行所有的库存银两都是内廷银作局铸造的九五成色的官锭。无论你们存何种成色的银两入库,日后兑现,也是拿这样的银锭。所以我行在收取现银的时候,要检验成色,按官方成色换算后,再照重量发给银票。”说着,高时明索性将银子递到了迪尼什·若昂的手上。
    迪尼什·若昂接过银两仔细端详,问道:“请问,火耗,多少?”
    重新熔铸银两必然造成对贵金属的浪费,铸造官银的银工工食也是必要的开支。这些消耗都需要提供杂银人来弥补。迪尼什·若昂很清楚,对于大明的官府来说,不管西班牙鹰洋铸造得多漂亮多精美,都是需要回炉的杂银。既然银行也是衙门,那肯定要收取火耗。就算是那些不明说要收火耗的民间票号,也会在收银发票的时候,将这笔钱摊入保管费或者别的什么费用。
    高时明没想到这洋人还挺懂,于是进一步解释道:“按折算的现银计价,一两一钱。当然,如果诸位直接贮存官银。那就不用折算,也不用支付火耗。”
    “可以接受。”迪尼什·若昂何止可以接受,他觉得这个“税率”简直优惠得令人震惊。
    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火耗,各地的火耗都是由征收银两的地方官府按照自己决定的比率向民间征收的“非法税收”,这笔税款并不上缴中央,而是由地方官府自己截留,其中一部分,用以维持官府的基本运作,另一部分则填补了地方官员自己的腰包。一两一钱,或者说百分之十的“火耗税”是迪尼什·若昂这个外国商人,目前所了解到的最低一档的税率。
    “那就这么定了。”高时明说道。
    迪尼什·若昂提议道:“现在,去码头?”
    此时,高时明心里已满是喜意。
    今天不仅敲定了一笔大额的房产交易,拿下了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最大的一笔存款,还得到了一条足以让他在主子万岁爷那里显名的消息。高时明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皇帝主子召他去乾清宫奏事,最后再委他一个要职的情形了。
    他很清楚,惠进皋那个混了一辈子老帮菜,能火速升任京师分行的分行长,无非是最早露了脸。现在他即将露一个大脸,又怎么能不喜呢。
    但是喜归喜,高时明毕竟在司礼监稳稳地混了几十年,最基本的城府还是在的,因此他脸上仍旧挂着那副云淡风轻的笑意。“不急,天色不早了,明天再说吧。我行也好把牛车备好。”
    莱恩·霍布斯透过窗户看了一眼天色。发现天光正亮,便想出言提醒,但迪尼什·若昂却再一次拉住了他。“那就有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