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利国利民,不负皇命
当天津三卫的官员一起来到大堂的时候,椅子茶几已经摆好了。
天津巡抚孙承宗和内官监杂造局局副金忠,正坐在左右两张坐北朝南的椅子上。每次集会,只要有金忠参与,孙承宗就都会让金忠坐在自己的次席。
孙承宗的用意十分明显。这金忠虽官不显、位不重,放在宫里别说排号,扔进宦官群体里,指不定都注意不到这号人。但他既然领命出了宫,就算是宫里派来的“钦差”了,因此尊重他就是尊重宫里,尊重皇帝。孙承宗没有“正人君子”的道德洁癖,也不怕别人给自己扣一个“曲阿内珰”的帽子,只要不是那种搞得天怒人怨的大蠹虫,孙承宗都能与之结交。
而在孙承宗和金忠之外,还有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米万钟和户部管饷主事鹿善继,以及一个站着的仆人。
见三卫的武官到来,这一屋子里的人竟没一个站起来。宦官、文官们就只静静地坐在那儿,默默地看着这些远道而来且等了许久的武官们。这架势不像是要开会,反倒像是开审。
纵然已经料到这是下马威,但卫官们本就悬着的心还是乱颤了起来,就连脑子一热就要伸手打人的朱大颉,此刻也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垂着脑袋,摆出一副蔫巴的样子,不敢大声喘气。
最先反应过来的人是天津右卫的代理掌印马永安。犹豫片刻之后,他快步走到孙承宗的主座前,长揖行礼道:“下官和朱佥事一收到巡抚衙门的宪牌立刻就赶来了,可没想到骤然撞上这么一场雨。紧赶慢赶,最后还是让诸位大人久等了。”
论官品,他马永安和张伯军都是从三品的武官,品秩比孙承宗这个正四品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还要高一级。但是这年头,大官小官的划分很多都已经不按洪武那一套了。孙承宗既然有“整饬军务”的职权,那他就是马永安和张伯军这些个卫所官员的上官。
“让诸位大人久等了!”马永安的话,仿佛黎明时分的鸡鸣,把其他三名卫官从骇人的幻梦中惊醒,他们赶忙学着马永安的样子向宦官和文官们作揖行礼。
孙承宗站了起来,其他三人也跟着站了起来。
“晚春雨寒,诸位一路风雨兼程,辛苦可想而知。我们再多等一会儿也不会怎么样。”孙承宗嘴角微翘,似笑非笑地说着基本的场面话。
“不辛苦,不辛苦。”四名卫官也乱哄哄地接言笑道。
“先认识一下吧。”孙承宗摆手朝向金忠。“这位是内官监杂造局的金局副。金局副来我天津主要是为了给宫里的产业选择合适的场址。”
“不才金忠。”金忠只说了这一句。
四名卫官倒是打听到了有宦官来天津的事情。但一直都不知道这宦官是来干什么。现在听见这金忠不是东厂或者西厂派来的,四名卫官都小小的松了一口气。“见过金局副。”四名卫官纷纷行礼。
但金忠微微颔首,没有再一个一个地还回去。
“这位是工部营缮司的米郎中。米郎中来我天津主要是为了城郭修缮、营房改造等事宜。”孙承宗接着介绍米万钟。
“在下米万钟。幸会。”米万钟的态度比金忠好了不少,可也就那样。
“见过米郎中。”四名卫官对米万钟这位并不特殊的事务官就没什么印象了。
但如果他们愿意时间附庸风雅,写诗作画,就会知道米万钟的名头不是大,而是非常大,大到文人墨客,谈起“米万钟”这个人名的时候,人们想到的都不是什么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而是与董其昌并称为“南董北米”的大书画家。
去年赋闲在家的董其昌被新君重新启用来到北京,还有人想撺掇这两位碰在一起,对上一对。不过去年政局诡谲,皇帝一度摆出一副要搞大清洗的架势,而这俩都是喜好明哲保身的官儿,不想在那种敏感的时期把自己显出来,白白地遭受什么无妄之灾。所以这场对局也就一直没能攒起来,也算是书画界的一大遗憾事。
最后,孙承宗又向四名卫官介绍鹿善继:“这位是户部的鹿主事。来天津主要是为了协助本抚督管屯田钱粮事宜。”
“在下鹿善继。幸会。”鹿善继还是很客气的,至少笑得比前两位要灿烂一些。
“见过鹿主事。”四名卫官知道,这个鹿善继是和孙承宗一起来天津的。而且他们还知道,除了鹿善继,孙承宗还带了一个管兵的营将,不过那营将似乎并没有过来参会。
四人本以为这番介绍完毕,孙承宗就该让他们介绍自己然后进入正题了。但不曾想,孙承宗竟然竟朝四名卫官身后的神正平招了招手。
神正平一愣,旋即快步走到孙承宗的面前,躬身行礼,姿态极低。“中丞有何吩咐?”
“不吩咐。只介绍一下。”孙承宗呵呵一笑,说道:“这位是中卫镇抚司的神镇抚,现在的代理掌印,本抚到任之后的左膀右臂,想来诸位已经见过了。”
四人没有想到,孙承宗竟公然把神正平的这个“卖婊子,立牌坊”的家伙,拔高到了“左膀右臂”的地步。
“是,是!已经见过了。”他们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附和,很顺遂地将对孙承宗的谄笑嫁接到了神正平的身上,脸上全然看不出早些时候的鄙夷。
听了孙承宗的话,神正平立时便是满面红光。他连连摆手道:“下官怎么敢当,下官不过是照着中丞的方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力所不及之处,还给中丞和诸位大人添了不少麻烦呢。”
“神镇抚过谦了。”孙承宗笑着,摆手朝向鹿继善的下位。“坐吧。”
四名卫官心下凛然,这又是一个凸显,即使神正平代掌了中卫的大印,按次序他也不该坐在同为代理掌印的马永安和张伯军前面,最多也就坐在武世焕和朱大颉的前面,孙承宗如此做,分明就是要把神正平提到一个异于左右卫官的特殊地位
“看茶!”不等卫官们再心思多想什么,孙承宗甚至不给卫官们自我介绍的时间,随着他一声喝令,立刻就有数名随员端着热茶鱼贯而入,按坐摆盏。————————
众人落座,茶点上齐之后,孙承宗轻咳一声,直接就切入了正题:“议事吧。”
孙承宗的声音不大,但其效果不啻于一响惊雷,让本就没有多少人声的大堂立刻就只剩了雨打瓦片的声音。四名卫官的紧张之感也瞬间达到了峰值。
孙承宗缓缓说开口了:“本抚与列位同僚来津已有月余。想来诸位已经打听到本抚为何来此了。”说着,孙承宗环视一圈,他目之所及,眼神所至,众人纷纷点头应是。
“很好。”孙承宗点点头,继续道:“在神镇抚协助下,抚院彻查了中卫上上下下的情况,只能说是触目惊心。”此言一出,四名卫官本就沉凝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神正平也是一愣,孙承宗这是当着他面在捏造事实。神正平根本就没有参与过对中卫各项现状的搜查,别说协查,孙承宗连经历司的门都不让他进。神正平所能做的,差不多真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带着四个千户帮着孙承宗处理一些杂务,维持天津中卫作为漕运枢纽的基本功能。
说到这里,孙承宗又停住了。他转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家仆孙燧,朝前挥手,并说道:“把整理出来的案卷纲要拿给诸位大人看看。”
“是。”孙燧走向墙边的木桌,从上面捧起一个木质的托盘。木托盘上有一个镇纸,镇纸下镇着几张随风摇摆的案卷纲要。
神正平本以为孙燧会先拿一张案卷纲要给自己,却不承想,孙燧直接捧着托盘走到了马永安的面前。
孙燧在茶几上放下托盘,却没有拿下镇纸,而是直接抓着第一张案卷纲要的边缘,猛地一抽,将之给抽了出来。而其他的案卷纲要则继续被镇纸镇在托盘上。
“马同知,请。”孙燧用双手将案卷纲要递给马永安。
“我们见过吗?”马永安瞳孔一缩,他可不记得自己见过面前这人。
孙燧没有回话,他只微微地得意一笑,便又做出了呈递的姿势。“马同知,请看。”
马永安没有办法,只能满心忐忑的接过纲要,低头看了起来。
接着,孙燧又按次序把案卷递到了张伯军、朱大颉和武世焕的手上。孙燧是没见过这些人,卫官们也确实没有做自我介绍,但这并不妨碍孙燧分析出这些人都是谁。
之前马永安第一个跳出来说话,一开口就是“诸位大人久等了”,所以孙燧猜测,这人大概率就是后到的左卫的官儿了。而且他的身上还穿着三品武官的绯色虎豹补服。两相结合,这左卫的马同知是谁也就不言自明了。既然确定了马同知身份,那么另一个三品武官就只能是右卫的张同知了,至于剩下的两个佥事,大概率不会和对方的官长坐在一起。所以从马永安反问的那一刻起,孙燧也就基本确定这些卫官谁是谁了。
将案卷纲要交到左右四名卫官的手上之后,孙燧便转头回到了之前的木桌旁。将托盘放下后,他又回到了孙承宗的身后继续站着。其间,孙燧经过神正平的座位,但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孙燧经过的时候,神正平还略微伸头去看那托盘,却只在上面看到一个孤零零的镇纸。也就是说,这托盘上从始至终就只有四份案卷纲要,孙承宗根本就没想给他看。神正平不知道孙承宗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不解地看向孙承宗,但孙承宗仍旧凝神端坐,两眼直视前方,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
这份案卷纲要虽然不长,都是简述,但它涉及的内容很全,从粮仓、银库的库存,到卫所额兵的缺口,再到各级官员侵占的屯田,可以说是涵盖卫所治理的方方面面。但是,有一个衙门的条目被漏掉了,那就是镇抚司。
张伯军觉得孙承宗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这几乎就只差明着在纸上写“只要配合就不会有事”。他当然是愿意配合的。张伯军饶有兴致地睨了神正平一眼,可就是这一眼,让他失了先机。
就在张伯军即将开口说话的时候,之前跳得最高,闹得最欢的朱大颉,竟然抢在另外三人的前面,大声说道:“触目惊心,简直是触目惊心啊!”
朱大颉的声音很大,一嗓子下来直接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拉了过去。
张伯军反应得也很快,他只稍微一愣,便紧跟着附和了上去:“这哪里是触目惊心,根本就是骇人听闻啊!”由于朱大颉搞了一手先声夺人,张伯军就只能在措辞上下功夫,以展现自己的对此的重视。
接着,慢了两拍的马永安和武世焕也反应了过来,急吼吼地追上去附和。只片刻,这大堂里就多了雨声以外的第二份嘈杂。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官儿,这点儿趋利避害的本能还是养成了的。
“呵呵哈哈!”坐在孙承宗身边的金忠突然不住地笑了起来。一下子就把第二份嘈杂换成了自己的杂音。
“金局副您笑什么?”鹿善继问道。
“我当然是因为高兴才笑的。天津三卫都是这么识趣儿的,啊不!”金忠耸肩道:“都是这么深明大义的官儿,想必我们这差事应该会进行得很顺利.”说着,金忠还看向了坐在鹿善继对面的米万钟。“米郎中,您说是吧?”
米万钟嘴角一抽抽,他不想接金忠这一茬,可又不好沉默着不说话。于是也就点点头,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不负皇命,利国利民,自然是好的。”
没想到,孙承宗一下子就接住了米万钟的茬“金局副,米郎中说得好!只要是利国利民,也就是不负皇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