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李可灼的红丸
“这个炒内喀尔喀不也是察哈尔部的附属吗,他们怎么会因为害怕腹背受敌,而提前在察哈尔部的背后部捅刀子呢?”朱由校不解。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在万历四十三年的军事行动中,林丹汗是与内喀尔喀五部的首领,也就是俗称的炒联合举兵袭扰明朝边疆的。在大明内部的官方文档中,内喀尔喀被认为已经处在了林丹汗的控制之下。崔景荣来给皇子上课的时候也是怎么说的。
“他们只能算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你不能将之当作一个内部统一,组织稳固的帝国来看。”朱常洛想了想,又补充道:“这么说吧,朝廷可以一纸调令就能让某一位总兵官改任乃至卸任。但察哈尔部对内喀尔喀部却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不仅没有,他们双方还要防着对方,以免自己被吃掉。”
“就像周天子之于诸侯?”朱由校想了想。
朱常洛说道:“差不多,但说是大诸侯之于小诸侯更准确一些。这林丹巴图尔倒是想当周天子,但他还远远不是。”
朱由校又问:“那这林丹巴图尔真的不会就此倒向奴贼吗?毕竟努尔哈赤杀了他们的使节,他们却还把对方的使节养着呢。”
“不会。”朱常洛摇头道:“努尔哈赤能给他们什么?茶叶?粮食?布帛?盐巴?还是铁锅?努尔哈赤根本没法子向林丹巴图尔提供他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我大明才有。说得难听点,在这时候,努尔哈赤其实也不过只是林丹巴图尔的筹码,林丹巴图尔咬牙维持与努尔哈赤的暧昧,无非是为了向我大明要高价。”
“原来如此!”朱由校恍然大悟。看向父皇的眼神又多了些崇拜。“原来父皇早已是成竹在胸。”
朱常洛放下笔,转过身正视朱由校。“要记住,强势谈判的前提永远是实力。”
“如果我大明守不住辽东,这个阿穆岱鸿台吉就不会是这个态度。”
“从万历四十年到万历四十五年,林丹巴图尔多次举重兵抄掠边境,在广宁至锦州这条长达数百里的战线上频繁出击,声势浩大。但都被我军打回,最后只能求贡求市。”
“前年,大明主动找他们谈判共举杀奴事宜,那时候他们什么态度?林丹巴图尔先是称病不见,随后又借口自己手下没有懂汉字的人,将我大明使臣带来的谕帖弃置一边。再后来,林丹巴图尔派人出来谈判,出面的人就是这个阿穆岱鸿台吉。当时,他们说什么‘事权在汗,恐难擅举’,但其实就是扬着脑袋狮子大开口。但去年,熊廷弼构筑的防线挡住了努尔哈赤的多次进攻,我大明在没有得到察哈尔部任何实质性帮助的情况下守住了辽沈。这个阿穆岱鸿台吉还敢说什么‘事权在汗’吗?”
“反之,如果察哈尔和内喀尔喀的联军打下了广宁,林丹巴图尔就不会求贡求市跟大明做生意,缺东西来抢就是了。”朱常洛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如果辽沈被努尔哈赤攻陷,察哈尔部不斩其使的忍耐,立刻就会变成林丹巴图尔与努尔哈赤谈判筹码。”朱常洛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拿不到!”
“儿臣明白了。”朱由校重重地点点头。“儿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希望父皇解惑。”
“你说就是了。”朱常洛点头。
“既然这林丹巴图尔如此首鼠两端,而且还没什么用。那为什么不直接收回岁赏,乃至暂停贡市呢?”朱由校问道。
“两个原因。”朱常洛伸出右手食指。“停贡断赏得不偿失。大明不指望察哈尔能有什么用,但也不希望察哈尔在这个时候给辽西添乱。这时候辽西出事,平乱都是小的,要是让努尔哈赤乘机钻了空子,那就糟了。”
朱常洛又伸出中指。“彼部受灾,我大明要是断了贡市,这林丹巴图尔南下劫掠无果,别说当蒙古大汗,说不定他直接就垮台了。”
“他垮台了还不好吗?”
“不好。”朱常洛解释道:“察哈尔部乃至整个漠南蒙古有这么一个不强不弱的共主,对我大明来说也是有利。至少现阶段是这样。如果林丹巴图尔垮了,他麾下的部众分裂成一个又一个小部落。那么奴贼向西扩张的阻力就会大大减轻。若是让努尔哈赤乘机吃了蒙古,那就不只是辽地东部诸镇将面临奴贼的威胁,西平、广宁、义州这些地方都将直面奴贼。”
“朕维持贡市,用银子买人头。一是敲碎他的暧昧,逼林丹巴图尔与努尔哈赤决裂,第二就是保住他这个共主的地位,在辽西与奴贼之间拉出一片缓冲地带。这都是为了给熊廷弼卸压,给平奴的胜局加码。平奴,是我大明目前的第一要务。”
“好复杂啊。”朱由校感叹道。
“是复杂。”朱常洛化指为掌,揉了揉朱由校的脑袋。接着又拍了拍椅子的扶手。“但想要坐稳这个位置,再复杂,也得懂。”
“儿臣明白了。”
“去玩儿吧,这桌上还堆了这么多事儿等着盖章呢。”
“是。”朱由校起身行至御案前,朝着父皇长作一揖。“儿臣告退。”
————————
东安门口,送别了外使及一众陪臣的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魏朝正准备离开,却被队伍最末的通事官鸿胪寺丞李可灼给叫住了。
“魏首席!”李可灼快步向魏朝走来,但他还没来得及靠近魏朝,就被魏朝的随从给拦住了。
魏朝转过身,他对李可灼印象还算深,也愿意跟他说两句。“让李典客过来。”
“是。”随侍的宦官让开身位。李可灼立刻就小跑了过来。
“李典客有何指教啊?”魏朝问道。
李可灼先作了个揖,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八边形的小木匣子,他将之打开,里边儿竟然是两颗浑圆的红色丹丸。
“这是什么?”魏朝疑惑道。
“这是‘三元丹’,又称‘红铅丸’。”李可灼得意一笑,将木匣子捧递到魏朝的面前。“是用‘先天红铅’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煮过七次,待红铅熬成药浆再晒干,随后加上秋石、人乳、辰砂、松脂等药物炮制而成的。”
如果“精通医道”的崔文升在这里,立时就会跟李可灼热烈地探讨一番。但魏朝对“医道”可谓是一窍不通,他不仅没有接过来看,反而向后退了一步。“你在说什么?”李可灼赶忙解释道:“所谓“先天红铅”,也就是处子初潮之经血,是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秋石就是从童男童女的小便中萃取的精华,能滋阴润脏,涩精固气。而辰砂则是湖广辰州出产的鬼仙朱砂,此砂烧之愈久,变化愈妙。红铅、秋石、辰砂谓之三元,三元凝一成丹,是为三元丹。”
“哦。”魏朝虽然点了头,但还是不太懂。“这东西有什么用啊?”
“此仙药也,用之下可锁固精丸,上可益助羽化。下官熬制日久,劳心尽力,但堪称成药者只此二丸。”李可灼谄笑道。
“锁固精丸,你觉得我有这”魏朝的话只说到一半便明悟了过来。“哦!你想把这东西献给皇爷?”
“魏首席英明!还望魏首席能代下官进献。”李可灼一直想要向皇帝献药,但又怕被御史言官追着咬不敢上疏明示。前些日子,他得知皇帝要传召鞑靼使节,需要他陪同参与,他立刻就动了请宦官代献的心思。
李可灼素喜炼丹,秋石和辰砂以及各种材料都是现成的。但“先天红铅”这种东西没法长期保存,他就只能满北京搜购。好在北京人多,李可灼又舍开价,总算还是及时购得了。
“你这.”魏朝显得有些犹豫。
但在李可灼看来,魏朝这就是想要点儿孝敬。对此,他也早有准备。只见他左手托住木匣,右手伸进袖中翻手一勾,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就现了出来。“魏首席,下官懂的。”
“你懂个屁。”魏朝推开李可灼的银票,却接过了那个装‘三元丹’的匣子。“我试试吧。”
“您试?”李可灼一惊。
“想什么呢!”魏朝白了李可灼一眼。“我试试能不能送进去。”如果这东西真能涩精固气,锁固精丸,给皇上助兴,那他也能在皇上那里邀个小宠。
“你这东西没毒吧?”魏朝看着那两粒红丸,觉得这玩意儿还挺漂亮。
“哪里敢拿这种事情说笑。”李可灼说道:“都是按着方子配的药。”
“你试吃过了吗?”魏朝扣上匣盖。
“以前吃过,但“先天红铅”稀如龙涎,贵比黄金。这回只炼出两丸。下官要是再吃,送进宫不就没得试了吗?”李可灼嘿嘿一笑。“如果圣上需要,只传谕一道,下官立刻进宫当面试药。”
“呵。想得还挺美。”魏朝将匣子揣装进怀里,转身回走。“等着吧。”
李可灼冲着魏朝的背影长作一揖。“多谢魏首席成全!”他仿佛幻见到了扑面而来的高官厚禄,脸上也洋溢出了显见的喜色。
————————
差不多同一时间,锦衣卫东司房缉事总旗沈炼应召来到了东司房衙门。他进入正堂时,东司房掌印提督指挥佥事刘承禧正低头看着什么。刘承禧手里拿着笔,却没有往纸上落墨的意思。
“卑职参见提督。”沈炼走到刘承禧面前,单膝下跪行礼。
“起身说话。”刘承禧放下笔,侧过头,从顺手的地方一张扯过一张帖子。
“谢提督。”沈炼拱手再拜。
“这是巡捕营呈上来的案子。你先看看。”刘承禧将帖子递给沈炼。
巡捕营算是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等三大营之外的正规军。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差不多两百年前的宣德年间。当时,盗贼泛滥,五城兵马司不堪重负,就连镇守宣府左都督谭广在北京的宅邸都能被贼人抢劫了。为了整肃京师治安,宣德皇帝下旨暂调京军协助五城兵马司严打严防,维持治安。而锦衣卫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介入京师的治安管理的。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京军巡捕的正式制度,借调只能算是临时措施。到正德年间,临时借调已经常态化了。正德十年,参与巡捕的京军规模已高达上千人,朝廷索性仿照当时京军的十二团营制,给了一个巡捕营独立的番号。由此,巡捕营有了独立的编制,人马也越来越多。
巡捕营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京师治安,京城内外都有巡捕营活动。在京城以内,巡捕营与兵马司分巡昼夜。在城墙以外的近郊,巡捕营则是昼夜沿街活动。
由于巡捕营只有逮捕权没有审判权,所以其在治安管理的次序上等级很低,和兵马司差不多。锦衣卫、巡城御史乃至顺天府署都能在其职权范围内,小规模地调动巡捕营。不过,和巡捕营打交道最多的还是锦衣卫。毕竟锦衣卫除了日常监察臣民的“谋逆”及官吏的不法行为,以防止他们危害皇权外,还要缉访京城内外各类危害社会秩序的大小犯罪案件。
“强盗持弓骑马抢劫?”沈炼拿过帖子一看,眼神顿时一亮。这是显见的大案。
“你带两个小旗的人马出城去看看。”刘承禧沉着脸说道:“真是无法无天了。尽快把案子查实,把犯人抓起来。”下面的人喜欢大案,但上到刘承禧这种级别就只想要太平。比起因为破案而得到表彰,刘承禧更担心御史或是兵部参他们防治不严。
“是。”沈炼捏着帖子又向刘承禧拱手。
“去吧。”刘承禧摆手。
“是。”沈炼转头离开。他刚走到正院还没过照壁,就听见一阵逐渐放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沈炼放缓了脚步,只几息就看见百户郑士毅火急火燎的走进衙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