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判决与合并
崔文升听见这句质问,非但没有更加恐惧,脸上竟然浮现起了一抹转瞬即逝的病态笑意。
“你觉得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了?魏忠贤盯着你呢。”说话间,朱常洛转过身,从御案上拿起了一个薄薄的小本子,扔到了崔文升的面前。“你的好大儿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杀了什么人,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的。你要不自己看看?”
崔文升从地上捡起小本子,轻轻翻开。在翻阅的过程中,他浑身上下的汗毛不自觉地竖了起来。崔文升发现,这个小本子上记载的内容,要比崔元报给他的情况详细得多,有几条甚至精确到了时辰。
他调整情绪,将本子举过头顶,用略带凄惶的哭腔说道。“这些人都是明里或暗里支持皇三子的逆党!”
崔文升派崔元出去杀人,只是为了保护那个被谎言塑造出来的,从一开始就不存在的秘密。最初被崔文升列入死亡名单的人并不多,只有一些住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宦官。他们都是崔文升在郑宫同僚。
如果这些同僚还留在宫中伺候郑贵妃,那么想要杀掉他们其实是不容易的。但王安为了剪除郑贵妃的羽翼,在贵妃移宫慈宁时,便将这些宦官全部都扔出了紫禁城。这无意中便为崔元的刺杀行动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刺杀顺利进行。但后来,崔元发现有人在跟踪他。尽管崔元无法确定跟踪者的身份,但西厂这样一个本职工作就是监视东厂的组织摆在那儿,很难不让崔元产生正确的怀疑。
事情上报崔文升之后,崔文升索性决定赌一把大的,直接拉长死亡名单,用人命来扩大死者的共性,让刺杀行动看起来是一场针对福王党的打击报复。但其实,很多被他杀掉的外地官员,根本就没有支持福王上位的心思,只是趋炎附势的和郑家交好,直接或间接的给贵妃送过礼物而已。
“嚯。照你这么说,你是在帮朕搞清算咯?”朱常洛在殿内踱步,而崔文升脑袋的朝向则跟着他的步伐,不断的旋转调整。
“奴婢没有丝毫僭行之心。奴婢只是思及当初,多有悔恨遗憾,想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崔文升巧妙的回答道。
说罢,崔文升便向前一滑,四肢贴地,接着扬头重叩首,行了一个标准的五体投地的大礼。“断了后路才能伴着主子万岁爷继续往前走啊!”
这样的举动再一次刷新了朱常洛对崔文升的认识。从心底油然而起的惊讶之感,让一块靠近左眼的脸部肌肉不自觉的抽搐了起来。不过,在朱常洛的主动抑制之下,那块乱动的肌肉很快就平静了。
“崔文升,你还真是会捡顺耳的话说啊。”朱常洛冷哼一声,接着转头看向魏朝,问道:“你觉得呢?”
魏朝本来就想帮崔文升说话。见皇上把话头递到自己的这儿来,立刻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他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拜道:“奴婢以为,崔文升虽有擅行之嫌,但并无不臣之心。”
“魏朝说你是忠臣呢。你还不赶紧谢谢他?”朱常洛阴阳怪气的讽刺道。
“.”崔文升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又磕了个头,但没有接这个茬。
“你不谢谢他,就是说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忠臣咯?”朱常洛收回看向魏朝的眼神,继续俯视崔文升。
崔文升说话了:“奴婢不敢自称忠臣。最多只能算是主子万岁爷的忠犬。”
“忠犬?”朱常洛站上台阶,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仔细观察着什么。“从这儿看,你倒也像是一条好狗。至少你还不敢跟朕龇牙。”
“谢主子万岁嘉奖。”崔文升不以为忤,反以为荣。
“好狗就得听招呼。你以后要是再不经朕的同意乱咬人,朕就叫魏忠贤扒了你的狗皮。你听见了吗?”朱常洛坐回到椅子上。
“是。”崔文升脑门儿上的汗水滴了一地。
“大点声儿。”朱常洛的声音小得像是从牙缝儿里蹦出来的。
“是!”崔文升这一声答得清脆又洪亮。他知道自己过关了,除了慈宁宫那尊无论如何也动不了的老佛,他再也没有别的顾虑了。
“起来。”朱常洛像是收起了自己的威势,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奴婢叩谢主子万岁。”崔文升又磕了一个头,才撑着四肢从地上爬起来。
一起身儿,崔文升便迫不及待地凑到御案前,请示道:“主子。那些个贪赃枉法的奴婢要怎么处置?几十年下来,送进内库银子还没他们拿得多,这些混账玩意儿真的是活够了。”崔文升的眼睛里闪烁着嗜血的凶光,但他的表情看起来却像是在讨功和乞怜。
朱常洛继续处理堆在案头上的奏疏。一边朱批,一边回复:“贪赃逾百万者,凌迟。贪赃逾半百万者,枭首。贪逾十万者,赐自尽。凌迟、枭首者,抄赃完毕之后,押往西四牌楼公开执行。剩下的贪赃不足十万及众依附者,免死,充陵卫。让他们去给先帝爷守陵终身。用这辈子剩下的时间向先帝爷忏悔。”
“犯官的亲眷呢?”崔文升又问。
“三族之内,比照犯官减等处置。三族之外,不问。”朱常洛说道。
“主子万岁爷圣德天仁。”崔文升深深一揖。
“那个高淮还活着吧?”朱常洛突然问。
在崔文升布置抓捕任务的当天,那个于万历三十六年被召回京师的原辽东矿税太监高淮,就被负责圈禁他的司礼监本部移交给了东厂负责“招待”。
“他还活着。”崔文升回答道。
“那就好。”朱常洛颔首说。“要对他另作处理?”崔文升问道。
东厂提刑司超规格地招待了这位有着“威名赫赫”的矿税太监,可是招待了好些日子,愣是没有榨出太多的油水。和马堂这种最近才回北京的大贪巨蠹完全没法儿比。不过,这倒不是因为提刑司招待不周导致高淮不愿意说。他确实报出了不少窖金地,但东厂的番子顺着地址找过去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空的,而且有着明显的挖掘痕迹。崔文升只能推测,这是被他的徒子徒孙、犬牙走狗们给挖走了。
“辽东糜烂如此,高淮这个混账东西是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的,要是还留他一条命,那实在是太便宜他了。高淮必须死。杀!”朱常洛说道。
“还是西四牌楼处决?”崔文升直接排除掉了赐死的选项。
“不。他在哪儿惹的祸就在哪儿杀。”朱常洛放下笔,抬起头,脸上已经没了丝毫笑意。“把他送到辽阳去。当着那些曾经被他敲骨吸髓的辽民的面,凌迟了。”
“奴婢.”崔文升话音一滞。凌迟的判决本身不足以让崔文升感到恐惧,但皇帝那张肃然的脸却让他觉得这样的判决在下一刻就将加到自己的身上。他不敢忤视,忙低下了头,应道:“.遵旨。”
“出去吧。这儿没你的事儿了。”朱常洛摆手。
“是。”崔文升面君垂首离去。
————————
出了乾清宫之后,崔文升并没有走常规的路线直接离开紫禁城,而是稍稍绕了点儿路,特地避开了内阁那片儿。他的心情很复杂,不想在这时候再和王安撞个对面,然后又挨上一顿臭批。
崔文升成功地躲开了王安,王安也就没有在回来的路上浪费时间。他迈步进入书房,见皇帝正看着自己,而非埋头处理手上的公文,于是便走到御案近前,飞快地行了个跪礼,并问道:“主子有什么吩咐吗?”
“崔文升那边儿的活儿快要干完了。你们这边儿的呢?”朱常洛对王安的态度,要比对崔文升的态度宽和得多。光是听语调就知道,这只是一个单纯的问讯,并不带丝毫催促的意思。
“内官衙门的整合与裁撤方略已经基本做完了,正在草拟章程。全面裁员还差点儿意思。”王安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本月之内,应该就能把裁员名单给弄出来了。”
“那就先把整合与裁撤的方略,说给朕听听吧。”朱常洛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这个事情,是刘若愚在主刀,他比奴婢清楚。”王安请求道:“还请主子允许他来禀奏。”
“好。你坐回去吧。”朱常洛点头同意,并朝刘若愚招手道:“刘若愚,你说吧。”
“是。”刘若愚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写得密密麻麻,而且布满删改的草稿本。“启禀圣.”
刘若愚刚刚起身,正捧着本子准备翻开,就听朱常洛道:“坐着讲话就是。别呆愣愣的在那儿杵着。”
“是。”刘若愚听令坐回,捡开几本挡手的奏疏,然后将翻开的草稿本放置在这片刚腾出来的方寸之地。他随便扫了一眼,便从凌乱的涂改痕迹中找到了第一个要点:
“先是内官监。之前奴婢得到了万岁爷的首肯,把内官监本部的文书官直接转调到司礼监来,转调之后,这些文书官的缺已经全部裁撤了。”
在内官监总部衙门司掌文书的宦官相当多。掌印太监之下,光是总理太监就有四个,他们在原则上分别负责司掌,本部庶务,财务收支,宦官选用,给养发放等事宜。每个总理太监又配给左右两个从四品的少监佥书,左右两个正五品的监丞掌司,以及若干个正六品的典簿。
但是,这些人几乎完全没用。因为他们的工作早就被司礼监给侵夺了。
财务收支,宦官选用,给养发放等内廷要事,现在被统称为杂事,由司礼监提督太监掌总,而具体事务,则由提督太监之下的掌司或者监官负责。就连内官监掌印太监这个内官监的一把手,也多由时任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提名产生。
因此,将这些闲人降秩转调到司礼监来当差的时候,他们非但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排着队的给王安以及负责这个事情的刘若愚磕头。他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学习能力也很强,没多久就适应了新式记账法,大大的提高了司礼监的文牍处理速度。
“之后,司礼监计划将内官监、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银作局等司掌匠造的内官衙门全部合并为一署。由内官监掌总负责。”
刘若愚认为,在外廷,营造、修缮止工部一署总掌,而在内廷之中,竟有七个独立的衙署分别进行。各衙门都有自己的账,这不仅导致管理秩序极其混乱,而且在内廷全面涨俸的情况下,这些衙门里寄生着的大量“高级”宦官,将获得远超过他们职能的收入,对内帑造成没必要的浪费。
唯一需要独立保留的匠造衙门,只有给皇上造御用器物的御用监。
“怎么合,合了之后怎么分?说细节。”朱常洛微微颔首。
“合并之后,内官监将下辖营缮局,兵器局,衣作局,杂造局等四局。其中,营缮局总司宫室、陵寝的建造与修缮。兵器局,仍司掌军品制作。衣作局,将全面司掌织染、针工、巾帽等纺织品的制作。而杂造局,则掌木、石、瓦、土、漆等器具的制造。各局下辖各匠造司。”刘若愚比照东西二厂的体制,将司作为局的下属机构,而非祖制规定的平级机构。
“编制呢?”朱常洛又问道。
“内官监本部设正四品掌印太监一人,从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正五品左右监丞各一人。其下,置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为二十人。本部拟耗银,三千四百两每年。”
“本部以下各局,设正五品局正一人,从五品左右局副两人,正七品典簿若干,暂拟为五人。各司拟耗银九百五十两每年。”刘若愚甚至连局大使,局副使这样的称谓都改了。
“局以下各匠造司,设正六品司正一人,从六品左右司副一人,正七品掌司若干,从七品监工若干。具体数量在确定工序、定员工匠之前暂时无法拟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