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章 太上皇的手段
    第110章 太上皇的手段
    倭寇大部被灭,最大的倭患被平,接下来各地需要重建备倭军,以前各地也有备倭军,只是后来军纪松弛,许多备倭军撤裁。
    京营的归期未定,许多事情还在收尾,总要等东南彻底平静才能回师,否则大军前脚刚走,后脚倭患又起,这半年来的功夫岂不是白费。
    年后的两个月里,王信没有闲着,除了加强对军队的操练,各项军纪的维护,还有就是为下面的人奔波前程。
    趁着最近无事,打算去一趟扬州,见一见林如海,张吉甫的话令人不放心,还是要去和林如海讨论一番。
    却见到齐山念三人。
    一个个鼻青脸肿,像鹌鹑似的躲躲藏藏,在门口观望来观望去,就是不敢进。
    王信早就发现了。
    “进来吧。”
    听到将军的声音,三个人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你推推我,我动动你,谁也不敢先开口,王信不耐烦,知道必然是外头打架了。
    齐山念没办法,只能第一个开口,把缘由讲了一遍。
    “我还没靠近,那哨官就嚷嚷起来,说我动手打人,故意冤枉我。”齐山念说起来都气愤,又委屈道:“将军,我发誓我真没动手,是他们打人,而且下死手,我们才还手的。”
    王信叹了口气。
    人一多,事情就杂了。
    说句很现实的话,不定哪天喝口水可能有人呛死,所以军营的规矩必须要仔细,因为军队与百姓不同,军队更单纯,也更没有退路。
    打架的口子开了,今天他有理,明天另外一个人也有理,在别人的眼里规矩是空的,他们看到的是上头的开口,规矩就不是规矩,可以变来变去,因人而定。
    但规矩又不能全然不顾事实。
    所以很难办。
    “关禁闭十日。”
    王信冷冷道。
    禁闭十日不是小处罚,而且承担了处罚,对日后的升职加薪都会有影响,齐山念嘴角动了动,觉得自己很委屈,可看到将军低头处理公文的模样,咬了咬牙,转身出门去找监察队。
    其余二人同样的神情,最后也跟着齐山念离开。
    史平在门口一言不发。
    “史平。”
    听到里间将军的声音,史平连忙跑了进去,一脸的期待。
    “你去偷偷的给他们送些好吃的,再送一壶酒,夸他们打得好,不要说是我说的。”王信最后一句话重重的强调道。
    史平眼睛一亮,立马懂了。
    看到史平离去,王信无奈摇了摇头,做事要有方法,这就是方法。
    规矩要守。
    人也要照顾。
    但是呢,不能让别人知道。
    有些事本不能广而告之。
    广而告之就是演戏,没打算把事情真正解决,只为了糊弄人。
    史平这小子也不错。
    事情让他去办,他不会办砸了,令人放心。
    “令人放心。”
    京城。
    殿内。
    “张吉甫办事令人放心。”太上皇吃了一颗“神仙”丸,在殿内围着周道丰行走散发药性,周道丰见怪不怪,脸色平静,等着太上皇的主意。
    “让他入阁,再给他个兵部尚书。”
    太上皇说道。
    周道丰微微皱眉,担忧道:“把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之位拿走,再让张吉甫兼兵部尚书,臣恐怕会引起非议。”
    钱粮兵权。
    林如海是两边送钱,倒也是保持了多年的平稳。
    如今太上皇要彻底用上自己的人,等于断了皇帝那边的钱袋子,兵部尚书是空缺,应天兵部尚书不是兵部尚书,如今用张吉甫入阁,还兼任兵部尚书。
    太上皇的步子实在是太大,周道丰担心引起皇上那边的反扑。
    太上皇翩翩踱步。
    没有听到太上皇的回答,说明这件事不能反驳,必须去办,周道丰低下头。
    自己看不透太上皇的想法。
    太上皇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此逼迫皇帝,难道想要废帝,既然要废帝,以太上皇的手段,必然不会只这些动作,周道丰暗叹一声,这就是太上皇啊。
    谁也别想稳。
    谁也别想逃出他的算计。
    以前的勋贵势力多强,连京营的军权都被勋贵掌握,周边各镇一样如此,还有各王在四边的军队藩国,最后一个个被太上皇按下去。
    勋贵毫无还手之力,连贾府也底子都掉完了,就剩下个门面,过些年也就随风倒下。
    勋贵不想反抗?
    太上皇直接断根。
    一个舍人制度,前朝的舍人制度,本朝分为了十一品,整个军中将领一网打尽,全部获得好处。
    本朝开国之初为了提高军心,取消了卫所制,施行营兵制,获得了军心,打败了各方,建立了大周。
    取消了卫所制,为了弥补将领,所以大力培养勋贵,用勋贵的世袭,代替卫所将领的世袭,那么太上皇打压勋贵,军队必然不满。
    但是十一品舍人制的建立,军队一下子站到了太上皇那边。
    连最低的军官把总,其子也是从九品舍人的身份。
    以前是卫所军官继承卫所,如今是军队将领子弟,只要不是特别不靠谱,大多都能继承军队职位,而且哪怕没有继承,舍人品级是实打实的。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对政治的操纵手腕,其天马行空的想法,周道丰也不得不惊叹。
    太上皇唯一的短板就是年龄。
    时间是最无情的。
    任你如何了得,也逃不脱岁月的摧残,哪怕太上皇还是那个太上皇,可人心也永远是人心,想要向皇帝示好的人络绎不绝,如过江之鲫也。
    至于太上皇一些私人的爱好。
    比如求长生,信用术士,还有一些隐私之事,又或者一些宫女的悲惨只要朝廷江山稳定,天下苍生安宁,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如东南。
    倭患一平,千万家得以安宁。
    想起自己的门生张吉甫。
    周道丰脸上才轻松了些许。
    相信后人的智慧,自己只能维持到今日的地步,未来能走到何处,要看张吉甫的,对自己这位门生,周道丰信任,也很爱护,比自己的儿子也要亲。
    金陵。
    应天府。
    张府别院园。
    张吉甫在垂钓,不过这回他在钓鱼,参将刘齐立在身后,老老实实的等候,脸上没有不耐烦,如果不是知道部台不喜别人动他的鱼料,刘齐早就去伺候。
    “七八个人打不过三个人,还有脸告状,你也是,竟然好意思来找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吉甫不想回头。
    回头就是一张厌恶的脸。
    以前的刘齐不是这样啊,当初可是想要改善应天营的,自己看中了他,提拔了他,应天营经商后,不到二十年吧,刘齐完全变了个人。
    刘齐听到张吉甫的话,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回复,脸上顿时红了起来,感到了羞愧。
    又有些不服气。
    “应天营是军队,经商是一时之计,为的是先让军队活下来,可你倒好,一门心思钻到了钱眼里,你说你还像个将军吗?”
    张吉甫恨铁不成钢,放弃刘齐,可终归有些不舍。
    毕竟自己培养了多年,忠心方面还是可靠的,但光忠心不行啊,他们这些臣子,除了忠心,还有才能一样不可或缺。
    “部台大人说的是,属下一定改。”
    刘齐望着张吉甫的背影,眼神复杂的说道。
    他知道部台大人见过了王信。
    此人得罪了部台,部台不但不追究,听说还很喜欢此人,自己勤勤恳恳跟了部台快二十年,倒头来还不如一个外人有情面。
    “回去吧,是该好好练兵,应天营如果还是如此,以后也就如此吧。”
    张吉甫希望刘齐能听进去。
    刘齐保证了一番,然后小心退走。
    在石桌上还有京城来的书信。
    书信摊开了。
    终于清静下来,张吉甫望着湖面久久出神。
    恩师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快准狠。
    所以自己一早就出手。
    当初警告贾雨村,不光是为了压服他们,也有是为了麻痹,实际上自己早就出手,等结果罢了。
    林如海想要入京,为贾府主持门面,此人真是个聪明人。
    知道自己在巡盐御史上呆不长。
    这一点自己服气,连恩师也说此人聪明,看人更为透彻,对事物极为敏感,换成别人,谁能在复杂的朝局下,稳坐巡盐御史多年。
    如此平稳各方的眼光,实在是了得。
    可惜。
    也只是个聪明人罢了。
    身边都是猪队友,就他一个聪明人,最多二三帮手,岂能对抗的了天下更多的聪明人,科道出来的,聪明人一批接一批。
    个个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你林如海再聪明也不是对手。
    所以别想去京城,不要想重竖贾府旗帜。
    勋贵这种老古董,还是乖乖的摆在架子上的好。
    还有王子腾。
    王子腾以为通过让出京营节度使,换得九边统制,奉旨查边的机会,在外镇重回节度使也是痴人说梦,此人也真是狠。
    真让他办成了,贾府的京营节度使,变成了他王家的大同节度使。
    他先搞定永兴节度使冯胖子吧。
    天下如棋。
    唯独恩师。
    恩师太过小心,心里的负担太重,既然控制不住太上皇,那就顺着他嘛,他要干什么就为他办成什么,天天顾忌这顾忌那,心里的东西太多。
    太上皇一人能吃多少。
    让他放开了吃。
    时间在我们这边。
    张吉甫想通了全局,加上了一笔,还有王信。
    原本拿不定主意。
    今日刘齐主动找上门,令自己大失所望,有必要重新培养一名卒子。
    卒子的作用。
    很关键。
    张吉甫从来没有小瞧过,不然也不会二十年来培养刘齐,不光是刘齐,培养了很多,可令自己满意的太少。
    所以自己违背了承诺。
    坏两件事,变成了坏三件事,虽然第三件事微不足道。
    那么要补偿一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