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3章 游击将军
    第93章 游击将军
    按照上头安排的章程,迎接了凯旋而归的人,幸亏没有准备庆功宴,不然还以为是多大的功劳呢。
    郑昂冷着脸,与几名同袍一起回去衙门。
    一边走,一边冷笑,“要不是上头的安排,我才不会去。”
    有一名同僚好奇道:“听说那王都司打仗很厉害,此次又能捷报连连,如果是真的,倒也是了得。”
    “这你也信?”
    郑昂不可思议的看着同僚,仿佛看傻子。
    那同僚被看得不好意思。
    郑昂是提督一手提拔起来,才三十岁已经是千总,前几个月练兵的事挑了郑昂和严中正,大家晓得是提督准备提拔二人给的机会。
    因此那同僚虽然职位不比郑昂低,态度却很客气,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
    “他们又不是马军,十天行军五百里,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三四天,是整整十天,你觉得换成是你,你行吗?”
    郑昂质问。
    那人答不上来,结结巴巴,总不能当众说自己不行吧。
    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
    可也不好意思当众说自己行,因为自己真不行。
    郑昂鄙视道:“此事姑且不提,他还接连打了三场,三战三捷,合着倭寇是泥捏的,在他手里不堪一击呗,连个捷报都写的漏洞百出。”
    经过郑昂的一解释,众人恍然大悟。
    有人拍掌道:“难怪此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都司,上头必然有大人物,咱们要是写个捷报,想获得上头的认可得多难,光打点通就要多少功夫,而此人的捷报,上头每回能轻易认可。”
    “唉。”
    有人叹气。
    郑昂内心高兴,终于让人们看清楚了那人的真面目。
    平时和严中正讲,关键严中正不是爱多言的性格,常常自己说半天,他就一个“哦”“嗯”二字,实在是无趣。
    “这回也是,咱们平日里想要要点东西有多难,好不容易打仗,大家也不是不卖命,可多要点东西没错吧。”这回多了同僚们的认可,郑昂恨恨道,“独他是忠臣、贤臣、良臣。”
    这话对头。
    大家都讨厌这样的人,全然忽略了抗倭之责。
    “别说此人了,现在是东军壮大的机会,诸位同僚抓紧,别耽误了功夫。”严中正出声笑道。
    众人连连称是。
    今天大家都回来了,刚好一起去找司务施压。
    不光从其余三军调来了大量的士兵,连铁甲兵都搞来了一千,光杆司令当的有什么趣,谁的人马多,谁的声音就大,为什么大家在郑昂和严中正面前底气不足,还不是因为自己的人马少。
    此次多了许多人手,不光要抢人,还得找司马多要点军备。
    人多力量大,大家信心十足的找到司马戴玮。
    公房里。
    戴玮双手一拍,平静道:“你们来晚了,新送来的军备全给了新的游击将军,等下一批吧。”
    众人面面相觑。
    新的游击将军?
    郑昂喉咙里发苦,抱着侥幸问道:“新的游击将军是谁?”
    戴玮一脸感慨,回答说:“你们去迎接的人。”
    郑昂捏起了拳头。
    凭什么他又升官!
    好处都给他抢完了,实在是过分,一点汤也不留是吧。
    众人皆哑然。
    严中正也忍不住惊叹,这升官的速度实在是快,到底谁才是提督的亲信啊,这小子该不会是提督的私生子吧,否则以提督的抠搜性子,怎么会这么大方。
    河西小营与刘通部并肩作战,血战连连,又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相处的总体融洽,白日的时候,刘通让骑在马上的校官吃瘪本事,众人十分服气。
    整个河西小营里头,恐怕没人是刘通的对手。
    陈教头也不行。
    因为陈教头年纪大了。
    他的徒弟们倒是十八般武艺养养俱全,会骑术会弓术,甚至还会骑枪,马上斗阵,可样样皆精,等于样样不精,论起单打独斗的本事,皆不是刘通对手。
    刘通也是军职最高的,所以王信不在,营里的事务由刘通负责。
    回来后,王信没有试探,对刘通直说道:“你想要归队,我没有问题,但是我有要求。”
    刘通大喜,看来将军去找提督很顺利,连忙说道:“什么要求我都答应。”
    刘通想来。
    将军的要求总是好的。
    将军没有回来前,自己那些日子的奔波,刘通实在是寒心,明白了自己的差距,也不想去弥补,实在不是他的能力范围。
    如果能重新跟回将军,不需要任何防备,全心全营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其余的事完全可以相信将军,将军必然思虑周道,比自己强百倍。
    “你手下的人马我要挑选,有些人收进来,有些人不能收进来。”
    王信平静道。
    闻言,刘通恍惚,只觉得为难,那些不能收进来的人,自己怎么好开口。
    王信明白刘通的性格,接着说道:“不能收进来的人,并不是不管,我一样会为他们请功,我这里庙小,能提供的前程有限,反倒是放了出去才更好的升官,不耽误他们的前程。”
    刘通没有了意见,不负责任的说道:“将军看着办,”
    王信没有怀疑刘通的话。
    升了游击将军,统治名额由三个变成六个,绑定到忠心耿耿的属下后会额外奖励一个,也就是最多十二个名额,一个月的轮流绑定下来,可以最多看到二十四个。
    全部的队长肯定是没办法过一遍,但所有的哨官都能看一遍,加上部分队长。
    主要是刘通那边的人手。
    许多人性格并不稳定,并不是说才能不足,相反,其实越有才能的人,越是心思多,不甘于现状。
    所以又要有才能,又要性格稳定,符合自己的需求才难得。
    可自己并不会放弃。
    上下团结一心的效果有多大,看到过的人会明白。
    没看到过的人遇到后,内心只会感到绝望。
    内部最大的问题是刘通,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甚至是根本无法解决,只会留下隐患,而如今顺利的解决。
    哪怕要把一名叫做眼的哨官剔出去。
    刘通非常的惋惜,真诚的说道,“眼很能打,带的队伍也不错,性格稳定,待人忠实,属下认为将军可以留下他,将军对他是否有误会?”
    王信再次看了眼面板,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内心无奈感叹。
    刘通本事不错,性格也好,唯独眼光比狗都不如啊。
    眼的人品好不好,王信不管,因为自己不知道,但肯定是无法团结一心的,反正他这里做不到,那就不要耽误别人。
    留下来只会让他当个小兵。
    哨官队长是关节,小兵是手脚,只能跟随关节而动。
    条条框框把小兵约束死了。
    让这样的人留下来当小兵,自己无所谓,不怕对方有贼心,一套套的军规制衡下,闹不出幺蛾子,但是对别人不好,自己也没必要如此待人。
    别人又没有先辜负自己,自己何必先辜负别人。
    王信毫无商量的余地,“他现在是哨官,该他的功劳是他的,我亲自为他申请战功,他日后是愿意调入京营,还是留在浙江都随他,我还会支持他,唯独不能留下来。”
    将军说到如此地步,刘通不再出声。
    谁走谁留,留下的人如何安置,打算安排走的人如何安置,等等事无巨细的安排好,刘通听闻后,越发内心感慨。
    以前只是节度使的亲卫队长,后来跟了将军,同样是亲卫,但是将军教自己如何练兵,如何带兵,最后被罗明提拔,开始真正的带兵。
    然后才发现。
    带兵难也不难。
    难得是像将军那样,脑子都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啊,什么都懂,没有事情能让将军大惊小怪,仿佛什么事都看到过,又什么样的心眼都有。
    这是见识了多少事啊。
    真是无法明白。
    将军如此年轻,怎么就见识过这么多事呢?别人恐怕一辈子也见识不到这么多事啊。
    将军是从何处见?
    什么地方能有这么多事让将军看见?
    突然间,刘通脑海里想清楚了一件事。
    为什么别人抗倭不是死就是免职。
    将军却能一步步升官。
    “将军啊将军,你真是了不得。”
    刘通突然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要不是相信刘通,王信都怀疑刘通是不是内心不满讽刺自己。
    王信骂了一句,“你这话说的莫名其妙,有屁就放。”
    刘通摸了摸后脑勺。
    从小长在少林,拍人马屁的话实在是说不出口,明明是真心话。
    王信摇了摇头。
    见怪不怪。
    手下的人一个个淳朴的很,可太过淳朴了,脑袋里太直,反而让人看不清,幸亏他们遇到的是自己,否则他们这些“歪瓜裂枣”。
    没一个好看,得罪人也不自知,早就埋在地里发烂了。
    可有时候上天就是如此奇怪。
    越是脑筋直的人越是淳朴,而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太聪明,因为他们看穿的事太多,没几件事能让他们轻易付出信任。
    没有谁对谁错。
    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境遇罢了。
    对谁也没有有色眼镜,正确的分析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不谋求奴役别人,那么可以合作的人会很多很多。
    唯独自身队伍不同。
    必须要干净。
    因为自己希望干净,所以自己也希望带出一支干净的队伍。
    否则岂不是一开始自己就错了。
    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离开林如海,如果没离开林如海,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没有这么多麻烦,在盐道和大家一起发财开开心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