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天下如棋
    第66章 天下如棋
    贾政的言语,不希望自己回东南。
    提督家公子对自己的示好,必然是看重自己的剑,那么大概率是希望自己回东南。
    浙江兵士气大跌。
    说明东南局势不好,倭寇卷土重来,遭遇了大麻烦。
    不过有件事想不通。
    东南与京城相隔千里,贾政是怎么提前得知抗倭局势不利的消息呢,甚至提督家公子也能知道,说明朝廷有人要东南出事。
    这个人的能量很大。
    大到所有人都认为一定会出事。
    荒唐吗?
    一点也不荒唐。
    利益的面前,没有荒唐。
    如果。
    自己面临回不回东南的选择,自己该怎么办。
    “嗞嗞嗞。”
    “哗啦。”
    用水浇了磨刀石,王信在月色下,就着月光,看着锋刃处的磨痕,然后继续磨,掌握好力度,每一寸都要磨的平整。
    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
    必须要充分的思考。
    更不能在激动之中做出决定。
    磨刀。
    是很好的一个习惯。
    磨刀石与铁剑的对抗,犹如人这一生,会经历许多事,经历的事情多了,承受的苦难中,人也就长大了。
    所以贾宝玉永远无法长大。
    因为勋贵子弟太安逸,缺乏长大的环境。
    在痛苦中。
    人们会学会如何对抗痛苦。
    比如自己。
    自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
    无欲则刚。
    以及。
    真诚待人。
    所以士兵们相信自己。
    因为士兵们知道,自己不会欺骗他们。
    张灿说自己经常被人笑话。
    自己又何尝不是。
    不过自己要幸运许多,起码,自己的坚持,能获得许多人的尊重,甚至还有敬佩,而张灿更为可怜些。
    张灿就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所以自己不忍心。
    贾府越发富贵。
    希望稳。
    东南是深不见底的漩涡,太多人被碾碎的尸骨无存。
    别说百姓。
    这些年来,战死的军官都有上千了,死伤的大户也不乏少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兵祸,越演越烈,越来越残酷,贾府不敢沾染,王子腾不也是躲去了九边。
    所以,自己靠着贾府,岸上观火,还能借机获得更多的好处。
    死的人越多,空出的位置越多。
    又有贾府的人为自己扬名,自己升官不就是更快了么。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有的人看来。
    这只是戚继光扬名做的诗罢了。
    王信觉得自己能理解戚继光。
    忍辱负重也好,明知道不可为,也要为了正义而选择出声,哪怕知道自己会落得不好的结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国家太平时。
    修心养性,存身于尘。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
    唯死而已。
    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不去那么做,其实又有什么不同呢。
    再次看了眼面板。
    王信终于洗干净了剑。
    自己是当兵的。
    当兵的使命很简单。
    保家卫国。
    一声令下,哪里有敌人,士兵就应该奔赴过去,杀敌报国。
    无分时代。
    无分国情。
    无分好赖。
    “外挂剑。”
    “挽。”
    “弓步刺剑。”
    “唰唰唰。”
    月光之下,剑影似舞。
    自己留下了火种,留下了鸳鸯阵,什么底子都打好了,还见过了罗明,所以自己并无羞愧,只是万万没想到,这样也能局势变化。
    到底是谁在出手。
    霍乱天下!
    “十月之际,倭寇大肆侵犯,船只连绵千百艘,自台州至淮北的滨海数千里地界同时告警。”
    “最终,台州不幸沦陷。”
    “倭寇焚毁官民房屋数十上百片区域,官仓与民宅皆被焚劫殆尽。他们驱赶掠夺青壮年,挖掘坟墓,将婴儿捆绑在竹竿上,浇以沸水,听着他们的哭嚎,竟拍手取乐。捕获孕妇后,更是以猜测胎儿性别为乐,剖开孕妇腹部验证猜测,并以此为胜负饮酒作乐。其荒淫无度、秽恶之行,实有难以言喻者……”
    “臣在此弹劾浙江总兵罗明,其在危难之际临阵脱逃,失职渎职,罪大恶极,万死难辞其咎。即便千刀万剐,也难以平息民愤。望朝廷诸公明察秋毫,台州刺史劾贾府姚国普含泪泣血上疏。”
    一封带血的奏疏,经由精疲力尽的信兵送入京。
    震惊了朝堂。
    以前不是没有过城池失陷,倭寇也不是没有屠过城,可成片地区的沦陷,被倭寇所占据,却是未有之事。
    不过也仅限于朝堂。
    朝廷军队失利的消息要瞒住。
    就算民间有非议,也是捕风捉影,事关朝廷脸面,连太上皇也惊动了。
    太上皇不见人影。
    皇帝束手立在台下,身边跪着刘儒等内阁大臣,而内阁首辅周道丰竟然不在,因为浙江军事不利,首辅亲自去检阅京营。
    隔着帘子。
    太上皇仿佛是躺着说话。
    “浙江总兵罗明是皇帝你的举荐,如今浙江急报,说明你识人不明,朕如何放心把江山交予给你,你又如何能肩负起祖宗社稷。”
    皇帝满头大汗,吓得跪在地上。
    磕头说道,“悔不听皇父的话,以至于今日之灾,儿臣已经命人去呵斥罗明,命其速速剿灭台州倭寇,万不敢扰了皇父的清修。”
    “叮。”
    帘后的钹声打断了皇帝的话。
    人们看不到太上皇的脸色,大殿内异常的安静,谁都不敢发出声音,连呼吸都要控制。
    戴权看到太上皇嘴角露出鄙视的笑容。
    低下头。
    知道皇帝又错了。
    “但愿如此吧。”
    太上皇轻轻的说了一句,把此事竟然放了过去,听从了皇帝的做法,也就是没有责罚罗明,不光皇帝意外,连刘儒也忍不住抬起头。
    虽然什么也看不到。
    “你们回去吧,朕不希望再听到倭乱的消息。”
    “儿臣遵旨。”
    “臣领旨。”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
    谁的脸上也不轻松,各个眉头缩成一团,神色凝重忧郁。
    皇帝回去文华殿。
    只留下刘儒。
    没有旁人,皇帝不再伪装,愤怒的看向刘儒。
    刘儒倒是坦然,直言道,“臣错了,臣没料到周道丰如此果断,下手如此狠辣,全然不顾天下苍生,臣错在不够他狠辣。”
    皇帝恢复了冷静。
    喃喃道,“又是周道丰。”
    多少年来,每次都是他坏了自己的大事,恨不得生吃他的肉啊。
    “从时间上推算,说明罗明起复的那天,周道丰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臣知道周道丰不会放过罗明,臣只是没想到,周道丰越来越不顾朝廷社稷。”
    刘儒露出难看的笑容。
    怎么样也得先让罗明把倭寇给剿了,周道丰再出手搞死他不是么。
    这一次。
    自己又输了。
    棋差一着。
    刘儒惋惜了一声,“周道丰如此不顾大局,可以看出,他没招了。”
    皇上面色舒缓,刘儒此言有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