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章 采访和出版
    第40章 采访和出版
    现场,摄像机密密麻麻地林立着,黑色的机身在这略显阴沉的天色下更显冷峻。
    镜头像是一双双犀利的眼睛,齐刷刷地聚焦而来,发出轻微的“咔咔”转动声。
    记者们满脸热切,眼睛里闪烁着挖料的光芒,手中的话筒被紧紧攥着。
    还没等胡小北坐定,诸多疑问便像连珠炮般噼里啪啦地抛了出来。
    “你的高考试卷公开后,很多人想重金求字,业内人士更是称你为活在当下的颜真卿,请问你会出版个人书贴吗?”一个记者快速抢问。
    胡小北只是看了他一眼,简单而决绝地回复道:“不会。”
    又一位记者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且直截了当地说道:“胡小北同学,你才刚到北电不久,想来还未开始适应大学的生活。
    身为历年来最强状元的你,难道不会担心北电的教学质量吗?你觉得北电这种学校能教好你吗?”
    这番质疑一出口,现场原本喧闹的气氛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攥紧,嘈杂声戛然而止,空气里都透着一丝凝重。
    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齐聚在胡小北身上,似有千斤重。
    一旁章校长的双眼微眯,扫了一眼对方台标,默默将心里的怒气和眼里的刀子转化成官方式的僵笑。
    只见胡小北神色从容淡定,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自信的弧度,不紧不慢地回应着:“我适应的还不错,比大家想得可能要快一些。
    来北电两周,我扎进了导演系专业书籍资料里。
    得益于北电图书馆的资料众多,以及学校方面的助力,我已自学完本专业内容。
    现在,我正在拓展学习其他专业的书籍。”那沉稳的声音,在短暂安静的场地中显得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现场瞬间炸开了锅,惊叹声、议论声交织成一片。
    记者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嘴巴微张,眼睛瞪得滚圆,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毕竟还未开学,本以为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在懵懵懂懂地摸索适应,没想到胡小北行动起来竟如此雷厉风行、效率惊人。
    坐在一旁的北电章校长,原本正带着亲和的微笑,双手自然交迭放在膝头,保持着从容的仪态倾听学生发言。
    可听到胡小北这番话时,那交迭的双手猛地一紧,指关节都因用力而紧绷。
    脸上的笑意还来不及收回,就僵在了嘴角,双眼不自觉瞪大,眼底满是错愕,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不过,他到底是历经诸多场合的长的老资历了,下一秒,便轻咳一声,微微垂眸,趁着众人不备,快速调整好了神色。
    可那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以作掩饰的手,仍轻颤着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仿佛在暗自思忖:这还没正式开学,他都已经自学完了!
    真是,没有一点点参与感啊!
    等等,那我们北电还能教什么?
    再过一个多月到开学,那是不是就要直接申请毕业了?
    一想到这,章校长整个人都麻了,双眼无神的目视着前方,又难免兴起一丝担忧:希望不要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
    短暂的震惊余波未平,采访又如汹涌的浪潮继续滚滚向前。
    好在众记者的关注点与章校长有所不同,所提的问题都是和胡小北学业有关的。
    谈及学业规划时,胡小北微微仰头,眼神专注而坚定,一口流利的专业术语参杂话语间。
    一时间妙语连珠,每一个观点都似掷地有声,那自信的语调在耳畔回荡,让人不免沉浸其中。
    谈及艺术见解,更是眉飞色舞,声音抑扬顿挫,引经据典,双手时而有力地握拳,时而舒展摊开。
    这一刻,胡小北将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具象化地展现了出来,周身散发着远超年龄的沉稳气场,深厚积淀展露无遗。
    就在采访渐近尾声之际,胡小北整了整衣衫,深吸了一口气,胸脯微微挺起,目光炯炯有神地看向台下的记者们。
    郑重其事且声音洪亮清晰地宣布:“我利用课余零碎时间,精心撰写了两本书。
    其中,《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深挖传统典籍智慧,轻抚古籍,梳理脉络,似闻墨香。
    还有,《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聚焦大秦历史,闭眼如闻金戈之声。
    有兴趣的出版社,稍后可以来北电洽谈。”
    此言一出如巨石砸湖,现场顿时沸腾,记者们似被瞬间点燃。
    他们一个个举着话筒往前挤,追问起了细节,闪光灯狂闪间,似在见证新星升起,让人遐想无限。
    历届高考状元在大众眼中都是学业成功的典范,许多学生和家长希望通过阅读他们的书获取成功秘诀,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出版社为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利用状元的光环效应,来找他们出书。
    胡小北身为历届裸分最高的状元,想看他书的学生和家长多如繁星,不可计数。
    而这大半个月来,却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消息传出。
    此刻,胡小北的一番言语可谓正中出版商们下怀。
    毕竟,这种书都是稳赚的,基本不需要怎么宣传,且自带名气和大量受众。
    华夏绝大多数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妄想,追捧状元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要知道,他们已然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连哈佛女孩那种“握冰学习”的极端做法,都想着要去模仿借鉴一番。
    更何况这新鲜出炉,由历年最强高考状元所著的新书呢!
    经过北电方面的推荐和协助,当日下午,胡小北就和华夏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
    共计出版两本书,一本是《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中的第一部前三卷。
    另一本是《对话古今之大秦帝国》中秦国崛起篇的上册。
    至于下册,暂时先不出版,等上册反馈一阵,再做计较。
    由于胡小北选择了阶梯式版税,所以分成方面会按实际销售数据来计算。
    销售额低于五万册的话,按最低3%来计算,基本相当于白送了。
    高于十万册,则按10%计算,此后按比例递增。
    直至销售过100万册时,按最高20%版税来计算。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比较能接受的,正常情况下,高考状元出的书,当年销量最低也有个几万册,高的话几十万册也属正常。
    一般来说,状元的书都是当年比较好卖,胡小北则不同。
    出版社方面认为,除非有比他裸分更高的状元出现,否则,他的书应该每年都能卖一些出去。
    呃,即便有,那99%的概率也是理科的,文科想超越这个分数的话,实在是太难了。
    胡小北向华夏出版社交付的,除了小说文档外,还有一系列他亲手绘制的应景插画。
    说来挺巧,前阵子他钻研导演专业知识时,想到日后或许要绘制分镜头脚本,便抽空学了绘画技能。
    比起让书法爱好者们念念不忘的字来说,他的画,或许意境上稍欠火候,但论写实程度,着实可圈可点。
    毕竟,处于灵识感知状态时,胡小北宛如拥有一个超高清的“记忆宝库”。
    人物的细微神态、物件的独特纹理、场景的光影变幻,只要映入“眼帘”,便能深深烙印心间。
    秉持着绘制分镜头脚本的严谨态度,他把小说中那些至关重要、扣人心弦的场景,精心勾勒、细腻还原在画纸之上,使之跃然眼前。
    接下来几章要给女主上场做正式铺垫。
    然后,会根据我查到的资料,展现出神雕选角的一些内幕。
    我尽量从搜集到的各类资料里,分析还原出当年神雕选角的真相。
    当然,一些无法确定的内幕,我都写的比较隐晦,将证据以剧情的形式表达出来,尽可能的不直接表述,除非我忍不住。
    吸取上一本书被审核到欲仙欲死的经验,这本书我尽量都在控制自己,尽量以剧情表达的方式来描述这段过程。
    这段内容大家能追读就尽早看完,我不清楚会不会触及审核内容而被修改。
    最后,再说明一点,这本书从开局我就在使用真实的数据,哪怕是你们看到的日期、地理和天气描写,都是有查资料取证的。
    所以,大家可以按真实的时间线来分析选角问题,有些事情我不会明说,但是剧情里会尽可能的直观展示。
    毕竟,我展示的内容,都是有真实资料为依据的。
    当然,我也不敢说自己查到的资料、分析出来的结果就一定是真相,只是尽可能的将当时的情况,不那么直观、不那么激烈地展现出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