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魔神降世
倒霉的温韬就这样被剥皮实草。
至于剩下那些将领……
当然还是要自裁。
笑?笑的再妖娆也得自裁。
自裁的可以确保家人不受株连,不肯自裁的统统杀全家。
别说现在他们家人都不在大唐朝廷控制区,但凡经历了这场战争的,都清楚朱温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的家人早晚还是要落到大唐朝廷手中,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自裁吧,也别说冤枉不冤枉,大家其实都明白,但凡在这个时代能当上军中大将的,基本上全都双手沾满无辜百姓的鲜血。
大多数恐怕屠城也都干过。
都是死有余辜的。
在国师那威严的目光中,这些家伙一排排接过士兵递给他们的刀,带着无限凄凉抹了脖子。
剩下的无论士兵还是中下级军官统统十抽一杀。
伴随着一颗颗人头落地,这场可以说决定了大梁命运的大战结束。
逃过一劫的杨师厚和李思安甚至都没敢再留在晋中盆地,两人带着残兵败将直接撤回潞州。
不过唐军也没兴趣追击,在清理完战场后,王海宾作为新任河中尹,率领所部南下接管河中,殷开山和段志玄继续坐镇河东。
他们的主要职责还是完成这些地区的府兵化,只不过和过去不同,现在是全民府兵化,或者也开始说是全民皆兵化,这时候本来也没多少人口了,持续的乱世之后,整个大唐人口锐减到也就三分之一。尤其是关中和河东,更是战争的重灾区,河东在北汉时候才剩下二十万人口,现在应该还多些,毕竟河东主要是五代后期战争太频繁。
但无论如何,在这片区域全民皆兵都是最合适的。
当然,对于杨丰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在全民皆兵化的过程中,把李世民后代都找出来。
全民皆兵化也是人口普查。
长安,凤翔等地的全民府兵化,就已经给他找出数百李世民的后代,再去掉必然存在的假货,已经给他找出近三百真货。
成绩斐然啊!
至于国师……
镇州。
清晨的阳光中,还不知道战场消息的百姓们,都拥挤在城门前,看着走出空间裂隙的士兵们。
他们熟悉的士兵们。
之前由李弘规率领西征讨伐河东的成德军士兵们。
这些以这种诡异方式归来的士兵表情肃然,四人一组抬着一面面长幡,上面都写着字……
不忠之人曰可杀。
不义之人曰可杀。
……
一共七面长幡,由二十八名原本西征的成德军士兵举着,在百姓们惊愕的目光中走出空间裂隙,然后默默在路边站好,紧接着后面出来的是各种仪仗,同样全都是西征的成德军士兵举着,出来后同样在道路两旁列队,紧接着一个拄着巨型陌刀的大将走出。
“大唐国师驾到!”
他喝道。
然后他闪到一旁。
后面两头大象在百姓的惊叫中走出,接着驶出的就是象辂了。
当然,不是古代象辂,古代象辂坐着又不舒服,国师早就在现代定制了用于装逼的,四轮加豪车级减震底盘,上面一个敞篷的木制圆亭,描龙绘凤,再装饰以各种金属异兽,最后还要镶嵌宝石,里面加上氛围灯,而里面的国师坐在巨大的宝座上,怀里抱着只异兽……
至于什么异兽并不固定,毕竟杨丰早就屯足了珍禽异兽,什么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都有。
象鸟都好几窝呢。
韩愈鳄都一堆。
不过现在他只是随随便便抱着只小熊猫而已。
随着象辂的驶出,空间裂隙消失,最终一个不足两百人组成的仪仗队,就这样护卫着国师出现在了镇州城门前。
一个守门的军官终于忍不住了,上前凑到一名举幡的士兵身旁……
“李将军等人何在?”
他问道。
“都死了,七千人还活着的都在此处。”
那士兵面无表情的说道。
“谁杀的?”
军官惊叫道。
周围百姓也一片哗然,有几个甚至已经开始哭了。
“我!”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那军官和百姓们的目光瞬间转向象辂,看着怀抱异兽的大唐国师。
“他们都被我杀了。”
国师说道。
“我杀了你这妖人!”
人群中一个青壮抡着锄头冲向他。
但还没等靠近,就看见他手中九节杖一指,火龙瞬间飞出,下一刻那青壮被烈焰吞噬。
城门前一片颤栗。
“他们都是我杀的,七千成德军士兵就活下这些,其他都被我杀了,而且我还要来继续杀下去,王庭凑之后的男人统统诛杀,你们想保王家,那也一样统统诛杀。看到这上面写的了吗,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皆可杀!我奉昊天上帝旨意下界,诛杀一切该杀之人。
王庭凑以回纥受大唐之恩为镇将,杀节帅而作乱,此为不忠,朝廷无力剿灭而不得已安抚,使其子孙享百年富贵,当感恩以卫大唐社稷,王镕却背叛大唐投靠逆贼朱温,故此罪当族灭。
汝辈若诛杀王镕一族,当免附逆之罪。
若不杀王镕一族,那就皆为逆党,此间男子杀尽。”
杨丰撸着小熊猫说道。
他面前立刻一片沉寂,而此时围观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墙上,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个明显是将领的。
“兄弟们,一起上,咱们杀了这妖人!”
一个守门士兵突然举起弓箭喊道。
紧接着他一箭射向杨丰。
他周围几个士兵和青壮立刻呐喊着向前。
很显然此地民风颇为彪悍,那个还没烧完的家伙震慑不住他们,毕竟也都是一百多年的骄兵悍将了,从安史之乱开始,这地方就是节度使们的,河朔三镇的核心区。从李宝臣到王武俊再到王庭凑,中间除了田弘正那实际上也就一年算是朝廷任命,其他全是自己说了算,唐德宗朝藩镇大爆发就从这里开始,这地方真不是死几个人能压住。
实际原本历史上李存勖搞这里也损失惨重,史建塘,阎宝,李嗣昭,李存进四个核心级大将全死在这里。
他灭梁都没在一座镇州城下死的多。
“站住!”
杨丰喝道。
那些士兵和青壮举着各种武器,一个个凶狠的看着他。
“回头看看你们身后!”
杨丰喝道。
后者警惕地看着他,连同城墙上那些举起弓箭的士兵,一起转头看着身后。
下一刻他们头顶一道金光掠过,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火流星划破天空,带着浓烟的尾迹坠落城市,就在落地瞬间化作恐怖的烈焰直冲天空,爆炸的冲击横扫周围一切,同时飞射的火焰如火雨落下,数十座民宅烈焰升腾。
那些士兵和青壮惊恐的转回头。
伴随金光划过,杨丰已经再次出现在他的宝座……
“想继续吗?”
他喝道。
“快,随我去牙城杀了逆贼王镕!”
城墙上那个将领吼道。
“走啊,杀进牙城,杀光王家!”
“杀光王家!”
……
城墙上立刻一片吼声。
城外那些青壮也毫不犹豫地掉头,同样吼叫着冲向城门,城门处的青壮和士兵也在转身。
“记住刚才都是谁了?”
杨丰说道。
“回国师,小的都记住了。”
旁边的投降军官麻木的说道。
的确麻木了,他们七千多人西征,被国师放出的山洪吞噬的就剩下两百多,然后还得经过十抽一杀,可以说现在对国师的畏惧,那就是深入骨髓,别说这时候国师只是杀他们同乡,就是杀他们亲人,他们一样也是麻木的。五代十国就是这样,想靠感化恢复秩序,法律,道德是完全不可能的,所有试图用这种方式的死的都会很难看。但杀戮可以,而且是最凶残的杀戮,横行河朔一百多年的魏博为什么现在已经很老实了,就是被朱温杀怕了,六千牙兵都是杀全家,罗绍威哀叹铸成大错,就是他知道魏博的魂被朱温杀没了。
罗绍威死后他儿子罗周翰继任,刚被冲的穿越的潘晏实际上掌权,但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在朱温支持下,轻易杀潘晏抢了魏博节度使的位子。
魏博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就是被杀怕了的。
不过就算这样,后唐的灭亡也是从魏博开始,终究还是杀的不够干净。
至于原本历史上赵大能成功是因为五十年战乱,就连武将自己都杀怕了,宋朝的武将为什么老老实实受文官欺负,却没有敢反抗的,就是因为防备武将做大是整个国家的共识,不仅仅是文官,武将自己也是这样想的。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扣除李嗣源和柴荣的十几年,三十来年能换十三个皇帝,这还不算那些割据势力还有事实上都形同割据的藩镇内部自相残杀。。
没人能获得安全,武将也是朝不保夕,武将也处在随时都可能被杀全家的危险中。
杀累了。
渴望秩序成了普遍共识。
所以赵家结束了乱世,不是杯酒释兵权的藩镇们没能力反抗,而是他们也累了。
但现在才刚开始,武将们正杀的快乐,杨丰想把他们按住,那就只能杀到他们害怕。
“回头这些杀全家。”
杨丰满意的说道。
而此时镇州城内已经开始了激战,外城的青壮,士兵,内城的将领,豪强全都涌向牙城,因为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已经开始修仙的王镕及其宗族,根本没来得及关闭牙城,紧接着就被外面的士兵和青壮涌入。后者冲进牙城直接就是鸡犬不留的架势,杨丰说杀男丁,但他们可不管这么多,喘气的都砍了,牙城就是王氏宗族聚居。
从王庭凑开始这个实际上是回纥的家族,已经控制镇州一百年,家族繁衍再加上收的养子后代,已经是数千人口的庞大家族,面对突然涌入的士兵和青壮当然要反抗,牙城里面杀得血流成河。
当然,这些与杨丰无关,他在城外坐在宝座上,悠然地欣赏着风景,一直到两个时辰后,之前那带头的将领,才拎着一颗人头出城。
“末将张文礼叩见国师,逆贼王镕首级在此。”
他跪倒在杨丰面前说道。
他后面的士兵和青壮们跟随而出,然后将一颗颗人头献给国师。
“很好,干的不错,你们,再把张文礼一家杀了。”
杨丰笑着说道。
张文礼都懵了。
他愕然抬头。
“我说的不够清楚吗,你们,再把张文礼全家杀了。”
杨丰说道。
那些士兵和青壮毫不犹豫的扔下王家人头,然后扑向张文礼和他后面应该是几个儿子。
“国师,我犯何罪?”
张文礼一边抵挡攻击一边愤怒的吼道。
“看看我这上面,不孝之人曰可杀,我记得你现在应该叫王德明吧?你既然是王镕义子,甚至已经被改名入王氏宗族,那杀王镕就是不孝,王镕背叛大唐是不忠,该当族灭,你杀王镕是不孝,同样该杀全家,不忠不孝者皆可杀,我很讲道理的。”
杨丰说道。
张文礼已经顾不上跟他纠缠这个问题,那些刚刚跟随他杀光王镕宗族三千多口的士兵和青壮们,正像饿狼般扑向他,他和几个儿子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被后者淹没,紧接着他的人头被砍下,和被他砍下的干爹王镕人头一起摆在了国师的象辂前。
“这里有一份朝廷新修订的律法,以后都规规矩矩做人,犯法可是要杀全家的。”
杨丰拿着一本新修的大唐律说道。
这个大致上其实是大明律,只不过略有修改而已,老朱制定的这份律法基本上算古代的巅峰了,唐朝律法远比不上明朝,话说唐朝主人还可以杀奴婢,只不过需要报备之后才能杀。
“另外这是朝廷新任河北道行军总管,兼真定府尹,以后镇州就改成真定府了,原本成德节度使所辖,都归真定府管辖。”
他紧接着指了指阚棱。
后者拄着一丈长陌刀看着那些士兵和青壮。
“看什么,都见过你们的新任府尹。”
杨丰喝道。
“小的见过府尹。”
……
士兵和青壮们战战兢兢地说道。
“适才对国师无礼者何在,依照大唐律法,对国师无礼者以大逆论。”
阚棱冷笑着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