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7章 访问柏林大学;爱因斯坦再出手
    第207章 访问柏林大学;爱因斯坦再出手
    1909年3月10日,李奇维应普朗克的邀请,以伦敦国王学院物理教授的名义,前往柏林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重新回到欧洲,李奇维还没去拜见普朗克呢。
    普朗克也是知道自己这个弟子一切处理妥当后,才发出邀请。
    之所以不私下单独邀请,而是以学校的名义,就是为了方便李奇维报销。
    毕竟这是正规的学术交流活动,算正常的出差,不仅报销吃住费用,还能有补贴。
    普朗克爱徒心切,可见一斑。
    物理学家只是名气大,不代表一定有钱。
    想想爱因斯坦以前是什么生活就明白了。
    普朗克作为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他的年薪也只有8000马克,约为400英镑。
    这个时候英国的一个熟练产业工人,一年的收入大概在100英镑。
    所以,能省则省。
    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奇维那样财大气粗,手底下还有那么多公司。
    李奇维带着巴克拉等几位教授,共同前往柏林大学,受到了普朗克的热情接待。
    师徒六年未见,普朗克非常开心,他打趣道:
    “布鲁斯,你终于舍得回来了。”
    “如果早知道你要任职,我应该亲自去英国找你的,怎么也得把伱拉到德国来。”
    “德国的任意一所大学,任意职位,你都可以随便选。”
    “看来,你的汤姆逊导师也太小气了,连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位置,舍不得让给你。”
    李奇维哭笑不得,周围的人被普朗克的话逗的大笑。
    大家知道普朗克是玩笑话,但这也完美体现了李奇维的地位。
    即使他已经6年没有新的成果了,但依然是资深物理学家。
    现在物理学界对于李奇维的定位很微妙。
    按照他给出的那个等级划分,汤姆逊、卢瑟福等人毫无疑问是资深物理学家。
    但是李奇维的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到底会不会成为一门比肩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的理论,谁都说不清楚。
    如果是,那李奇维就是当之无愧的顶级物理学家,甚至未来成为伟大物理学家。
    但如果不是,那他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目前狭义相对论,虽然名震天下,但是毕竟有着极大的缺陷。
    而李奇维弥补缺陷的广义相对论还没有出来,因此不太好评判。
    而量子论虽然已被完美证明,但目前也仅有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两个应用场景。
    无论怎么看,都不如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学那样的普适性。
    因此,其地位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但是不管怎么说,狭义相对论和量子论,都是目前物理学界潜力最大的两个理论。
    种种因素考虑下来,在李奇维回国后,物理学界对他的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判定。
    最后一致认为,李奇维应该算是资深物理学家的第一位。
    这也属于极高的评价了。
    对此,李奇维倒是没有太过在意。
    他所谓的物理学家等级,全都是为了提高物理学的知名度。
    因为在外行普通人眼里,威尔逊、巴克拉和李奇维都是物理学家,相互之间看不出区别。
    只有内行才能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李奇维既然想拔高这个世界科学家的地位,那就必须分出等级。
    让所有人知道,顶级物理学家和普通物理学家的差距在哪里。
    这也没有什么所谓伤自尊的。
    物理学家不是普通人,技不如人,不会嫉妒,而是默默研究,也许未来就能超越对手。
    面对恩师普朗克的埋怨,李奇维只能笑道:“我也想来德国。”
    “但恐怕我前脚刚迈出,英国政府就把我逮住了。”
    李奇维幽默的话语,让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接下来,两所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们,组织了沙龙,一起畅谈学术。
    这时,普朗克带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柏林大学第二化学研究所所长,能斯特教授。”
    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了国王学院几位教授的惊呼。
    就连李奇维也朝对方看去,他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能斯特。
    虽然他和对方有过几面之缘,但一直没有说过话。
    真实历史上,索尔维就是因为认识能斯特,才依靠对方,邀请到那么多物理学家。
    巴克拉惊喜道:“您是那位在1906年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能斯特教授吗?”
    能斯特微微一笑,“正是在下。”
    李奇维内心感叹,自己这一次回国,看来错过了不少好戏啊。
    能斯特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虽然最终获得了1920的化学诺奖,但它对物理学的影响也是极度重要的。
    热力学第三定律断言了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只能有限逼近。
    后世关于这个定律也有很多的趣事。
    比如后世盛行的网文中,经常有作者写出零下500度,表示极度寒冷,比绝对零度还冷。
    巴克拉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物理学大佬,一时间激动不已。
    他自顾地说道:“热力学第三定律发表后,三大定律支配热力学,就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支配力学一样。”
    “真是伟大的成就啊。”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
    李奇维微微一笑,他知道热力学还有个第零定律没发表呢。
    而它的提出者,就是卢瑟福未来的女婿,英国物理学家福勒。
    不过第零定律更像是个基础和补丁,对目前的热力学研究影响不是太大。
    巴克拉的热情让能斯特也吃不消,于是他也询问巴克拉的相关情况。
    “哦,你就是那个和亨利·布拉格公开争论的巴克拉啊。”
    “你的研究也非常有意思,伦琴教授对你很感兴趣。”
    “我觉得你可以去拜访一下他。”
    巴克拉听后很激动,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他看了看李奇维,后者对他点了点头。
    反正顺道去一趟慕尼黑大学也很简单。
    于是,接下来,气氛更加热烈了。
    在座的都是物理领域的资深人士,讨论的话题也都是当前最前沿和热门的。
    就在李奇维带着巴克拉去拜访伦琴时,3月15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瞬间引起轰动。
    文章的作者是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爱因斯坦。
    这位新晋物理学家最近几年风头无两,接连发表了几篇重磅级论文。
    大家对他的认识,早就摆脱了“和布鲁斯一起发表狭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的刻板印象。
    而是称他为年轻的物理学家。
    这篇论文的内容是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
    热容是热力学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每升高一个单位温度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而固体的热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晶格震动,称为晶格热容;另一部分来自电子运动,称为电子热容。
    而电子热容常温下只有晶格热容的1%,所以通常忽略不计。
    爱因斯坦在论文中,用量子论解释了固体热容随着温度下降的实验事实。
    他认为原子震动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成功解释了固体热容的本质。
    这是量子论在热力学领域的一次伟大应用。
    同时,这篇论文也证明了,量子论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一时间,爱因斯坦名声大噪。
    连带着李奇维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布鲁斯这个量子论的创始人,到现在已经6年没有成果了。
    而以前籍籍无名的爱因斯坦却迎头赶上,越来越猛,在物理学界搅动风云。
    同时,研究量子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大家都想看看,这个理论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李奇维是在从德国回到英国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是在1906年发表这篇论文的。
    爱神恐怖如斯。
    即便没了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方程,他依然吊打无数物理学家。
    李奇维写信给爱因斯坦,恭喜他又发表一篇论文,表示过段时间就会去看他。
    爱因斯坦的论文就好像一把火焰,彻底点燃物理学界的天空。
    紧接着,法国法兰西学院物理教授郎之万,继1905年的顺磁性和抗磁性论文后,又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
    他在爱因斯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涨落理论,成功证明爱因斯坦的正确性。
    不多久,法国巴黎大学物理教授佩兰,成功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布朗运动方程。
    至此,原子存在被彻底证明,再无疑问。
    于此同时,大西洋彼岸,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教授密立根,利用油滴法,精确测量了电子的电荷。
    这一结果给原子研究带来重大影响。
    4月1日,德国的布雪勒等人,利用实验证明了电子的质量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实验现象又一次让狭义相对论火了起来。
    虽然他们的实验比较粗糙,但也足够震撼了。
    李奇维回到英国才短短几个月,物理学的成果就好像发生井喷一般。
    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又一次高调地活跃在物理学领域。
    所有人不仅产生疑问,李奇维这个理论创始人反倒偃旗息鼓,没有重磅成果。
    难道他真的要被其他人超越了吗?
    不少人想到东方一句古话:物理学研究果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