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170白香山到来(今晚来不及了,明天三更)
李存孝所学的阉割版三昧真火入门并不难。
至少在梦里的这段时间,他已经能初步结合心肾精气和真气,凝聚三昧真火。
有一说一,这样凝聚出的火焰,若论杀伤,感觉要比焰摩真气更弱,但操控起来却是要得心应手地多。
东王木公看他掌握得很快,便开始继续丹道课程,仍旧是以基础的药理为主。
说真的,若是没有对方打下的这份基础,李存孝白天配药也不会那么顺畅。
毕竟世上妖魔的种类何止千、万种,灵草之多更是数不胜数。
比起契此给的那些秘本,东王木公堪称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所谓耳濡目染,李存孝受其教导,实操水平还不算什么,但却自然而然有了一种提纲挈领的眼界。
普通的丹师,掌握的是一种妖魔、一种灵草,是它们皮肉骨血、根茎叶的具体“特性”。
而像东王木公这种丹道圣手,掌握的是某一类的、高度概括的共性,乃至于是一条规律。
李存孝掌握了后者,就算对前者所知不多,也能自己思考、推演,这可以说是比绝学更重要的财富。
“炼丹基础的三个步骤,起火、调侯、封固,其中调侯这一步,无疑最重要”
太乙真人讲过今日的课程,不知不觉,便扯到炼丹的手法。
“佛门丹道,不过是拾人牙慧,在我道门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罢了。”
“这其中最大的差距,便是这调侯的一步,我们道门独特的‘九转七返’之法,据说乃是来自于三洞真经当中的《洞玄》一部”
三洞真经?
李存孝一边分心关注着丹炉中火焰的变化,一边不由得竖起耳朵。
“爹,三洞真经当中,究竟都有些什么?难道真是什么天书吗?”
太乙真人笑着摇了摇头,“仙佛之事,骗一骗愚夫愚妇还可以,但世人所谓仙佛,也不过都是些强大的武者而已。”
“强如陆地神仙,一样有化为尘土之时”
“三洞真经和金胎两部,虽然说是蕴含至道,但天地又不是人,怎么可能专门为人族产出神功法门?”
“反正在我看来,多半是某位修为通天的前辈高人所留。”
“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其实并非泾渭分明。”
“根据宗门中前辈的记载,无论哪一部,其中都包含灵图谱录、神符玉诀、方法众术三个部分”
“灵图谱录,便是观想根本图,不过三洞经书上的,都是漫天神佛,其单独拿出来,最低也是一门上品武学。”
“而神符玉诀,便是符箓之术,这方面,上清一脉要更擅长”
“而方法众术,则包括丹道、武学、秘法等等.”
李存孝听得对方娓娓道来,心中千回百转。
对方话语里的意思,显然是对三洞真经了解不少,往深处想,青华妙严宫的背后,应当是有一个了不得的势力。
而所谓“上清一脉更擅长”,其实也就是在说,东王木公的传承并非上清一脉。
如今天下道门中兴盛者,往东便是江南西道的茅山、江南东道的麻姑山,这两家可都是上清法脉。
剩下强盛的道门也还有不少,但若一定要拔尖,那必然就是西边京畿之地附近的楼观道,恰好这一家宗门张力士曾经还提到过。
而南北方向,则是佛门为尊。京畿附近的青龙寺不说,北方河东五峰山的玉华寺号为密宗祖庭之一,声势极大。
尤其如今貌似和那位晋王李翼圣走得很近,未来必然有所动作。
“难道说,这位东王木公是楼观道的前辈?”
李存孝心中生出几许猜测,而太乙真人还在滔滔不绝:
“.至于九转七返之法,这可不只是炼丹的法门,同样是武道修炼之精要”
“所谓一转降丹,二转伏丹,三转养丹,四转炼丹,五转还丹,六转金丹,七转神丹,八转灵丹,九转大丹.”
“九转九炼,暗合元神锤炼的奥义,我.”
正想继续吹嘘一番,激发激发李存孝对道门的向往,然而太乙真人话刚说了一半,面色忽然一变。
李存孝入梦至今,还是头一次看见这位神仙般的人物露出这样表情。
看上去有些忙乱、有些错愕、有些恼怒,最后眼前忽然天旋地转。
直到再度睁开眼睛,看见熟悉精舍当中熟悉的床榻桌椅,他这才回过神。
我从梦境中弹出来了?
“怎么回事?!”
李存孝心中一紧,连忙撤下左臂的金环,却并没有什么发现。
依旧是一个简陋的卷曲云头,还有不易发觉的驳杂金色。
走到墙壁旁边推开窗,天空中月亮都还没有离开,残缺的一线银牙散发微光。
入梦至今一月有余,这还是头一次,梦境进行到一半就退出,时间也才约莫过去半个时辰。
李存孝眉头紧锁,摸着臂上的金环,百思不得其解。
只是隐约能感觉到,此物并没有毁坏。
想是想不通,尝试入睡,却又睡不着,李存孝只好盘膝打坐练气。
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死贼秃,怎么忽然来了?”
太乙真人不知何时离开了羯磨山的范围,藏在了山脚下的某处。
哪怕不用肉眼看,只凭气息,都能感觉到天鼓寺上空那个强大的气息。
他方才的课程才上到一半,忽然感知到契此的气息,眼下还不是和对方摊牌的时候,因此只能赶紧藏起来。
毕竟话说回来,哪怕自己给自己找再多借口,先来后到,契此终究是第一个看中李存孝的,而且还实打实地传授了武学。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太乙才没有偷偷将人掳走(而事实上想做也的确做不到)。
他活了这么多年,脸皮早就厚的好像城墙。但是李存孝不是他,名声这个东西,对于强大的武者,看似可以不在意,但其实还是有用的。
李存孝从根子上来说对他和契此的事是不知情的,师门传承是严肃的事,太乙不愿徒弟背上三姓家奴的名头。
“看来暂时还是只能让三郎在药王院炼丹。正好,那些低阶丹药用来练手再合适不过。”
“但是我和契此实力相当,不可能一直这么瞒下去,总有一天要和契此摊牌的。”
太乙皱着眉头,确认契此没有注意到他后,才缓缓离开,一边走,一边捏着胡子沉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郎已经开始炼丹,我得给他准备一口灵器丹炉.”
老道一转眼便跑得没影,而天鼓寺中,契此和尚站在屋檐上,神色狐疑地四处张望。
低头扫视,只见精舍当中,李存孝正在盘膝打坐,表情又舒缓下来,多出几分欣慰。
“黄庭三脉修为?不错,不仅是天资好,修炼也够刻苦。”
“只要资源给足,想必年底之前黄庭圆满不成问题。”
“嗯,炼丹上也有天赋,日后独立门户,也有一技之长”
契此和尚怎么看怎么满意,乃至有些得意。
还好当初是抢先一步借了照骨镜,才能发现这样的天骄。
如今就算是太乙动歪心思,李存孝修为一日比一日深,转修的可能自然是一日比一日小。
“方才没有察觉到异常,好像是我的错觉”
但他如今境界,冠绝世间凡俗,又哪会有错觉?
契此冷冷一笑。多的不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他也是熟悉的。
这功法的确是绝学级别不假,但李存孝当时以一敌三,那恐怖的真气量可不是一般天骄可比。
“太乙这牛鼻子我行我素,手头没有证据,就算对质他也不会认。”
“眼下,还不是摊牌的时候。”
哪怕是太乙在搞鬼,他也没什么可担心。
老牛鼻子惦记自己的徒弟,殊不知大和尚也眼馋对方手里的炼丹法门和资源。
借鸡生蛋,借献佛,谁不会啊?
走着瞧吧!
一夜无事,李存孝次日醒来,照样来到丹房。
德聪并未做出别的安排,依然是安排他给气血丹配药。
实际上天鼓寺里普通弟子用的低阶丹药,都不会是临时制作,往往大量炼制后保存起来。
毕竟除了大部分内供,还有少部分丹药是天鼓寺对外的拳头产品,城中富户追捧不已,溢价自然也是十分恐怖。
换句话来说,德聪不仅靠着自己炼丹大师的身份,交织出一个深厚广泛的人脉关系网,而且还是寺中的活财神。
当然,关系网的维系,层次低一些的看圆参,高一些的则是看诸位首座,德聪本人是懒得在这种事上费心的。
李存孝感受到丹师身份带来的巨大便利之后,对于炼丹也就越发上心。
“首座,药材我已分好了。昨晚弟子回去之后,反思许久,不知可否让我再试一次?”
德聪最近并没有什么单子,应该说,他梦寐以求的玄门丹材料已经攒的七七八八,为别人炼丹的动力就弱了很多。
所以早上一来,他就是一边钻研丹方,一边看李存孝干活。
至于圆参,自然是要去处理德聪推掉的单子。
此时听了李存孝的说辞,他心中倒是有些满意。
他虽然是抓李存孝来当做备用的萃取工具人,但也不愿赶鸭子上架。
对方有自我学习进步的意愿,当然是好事。
“炼丹之事,光是反思可不够,眼到心到,还要手到。”
“初出茅庐的丹师,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
眼看老和尚扯起了师长的架子,李存孝心里翻白眼。
但看在对方出材料出场地的份上,还是耐心听完对方的说教,并表示首座字字珠玑,必定再三自省云云。
如此一通下来,德聪才开了自己丹房的其中一间给李存孝使用。
他作为药王院的首座,不说天鼓寺自身的积累,自己多年的积累,也不会只有一个丹房、一个丹炉。
李存孝眼前这个房间,虽然感觉得到很久没用过了,但还是打扫的一尘不染。
“这是我当初刚刚上手炼丹时用的丹炉,后来修为提升,炼制丹药的等阶也水涨船高,此处也就用不上了。”
淡淡地装了个逼,李存孝这次只是应和了几句,注意力全部放到了眼前的丹炉上面。
手掌覆盖在握持的位置,焰摩真气输入其中,上面勾勒的缠枝莲纹路顿时渐次亮起光芒。
最后,一团血色火焰出现在丹炉中央,但却没有什么煞气、腥气,反而有种莫名的纯净。
“这还只是我平常状态的真气,试试三昧真火。”
李存孝这般想着,体内心脏、肾脏之精气化合,好似水火相济。
明明二者应当冲突消亡,但是在真气的包裹之下,好似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原本的焰摩真气好似瓣,将水火融合的宝珠包裹其中。
霎那间,李存孝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真气的操控力更强了,不过相应地,其灵动增加,威力也随之减小。
但这不是砍人,而是炼丹,这样易于操纵反而更好。
“德聪首座.咦,人呢?”
身后的老和尚不见踪影,对于后者来说,昨天守在屋外寸步不离,也是因为李存孝头一次炼丹,心中肯定或多或少有些期待。
但是既然已经见识过其真是水准,炼丹这种事又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当然就没必要侯在这里。
李存孝见状也不在意,将自己带来的药材,按照和昨日相同的顺序依次加入。
这三昧真火,的确不同凡响。
明明是相同的步骤,但今日炼丹,他就是感觉要顺手很多,对于丹药状态的把控也更加精准,就好像心神当中延伸出几根细小的触手到了真火当中。
因此,这一回要不了一个时辰,提前两刻钟他就完成了炼制,而且比起昨天的疲惫,此时他还行有余力,坚持坚持,再炼一炉也不是问题。
等收了火焰,打开丹炉,喜色更是爬上眉梢。
十颗——十颗红色的圆润丹丸躺在容器的中央,虽然肉眼还能看出些微的瑕疵,但成单率却是比昨天高了一倍。
五成的成丹率,已经达到合格的要求了。
李存孝正打算趁手感再开一炉,这时屋外忽然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片刻后圆参敲响了房门,语气有几分急促,更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艳羡:
“师弟,白刺史来为你发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