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155二宗三际,魔教妖人
“师弟,你要是有话就直说,别在我禅房里晃悠了。”
德正看着一会儿喝茶一会儿起来摆弄盆栽的德聪,忍不住叹了口气。
“啊哈哈哈哈”,德聪干笑了几声,有种被识破的尴尬。
以他的身份地位,平时都是别人求到药王院来,根本不需要费心思管什么人情交际。
至于和德正,两人更是多年的师兄弟,直来直往惯了,偶尔要客套一下,还真做不到。
“师兄啊,我就是想问,契此前辈他”
德正心说就知道是为了这个来的,干脆答道:
“他老人家有事暂时离开州城了。”
“好啊不是,去干什么呢?”
德聪眼睛一亮,连忙追问。
“还不是最近明教动作频繁,和黄潮的乱军不清不楚。”
“盂兰会后附近的流民又变多了,据传是乱军在往州城开拔。”
“契此前辈急公好义,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德正说到此处也有些钦佩。天下将乱,到处是野心家,到处是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也只有契此这样的人,才会知其不可而为之,愿意不求回报地当救火队员,四处奔波。
当然,还有一个不好说出口的原因。
那就是常年布施救济,德正猜测契此的布袋里应该也没多少积蓄了。
“师兄,我也知道契此前辈要收李存孝为徒,我也没有别的想法”
“但是他那《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练就的焰摩真气,实在是诸多本尊中的上等,炼丹的好苗子”
“圆参为人勤勉,但是他的真气之火还是欠了点,我还需要一个帮手,才能尝试炼制一枚七阶大丹。”
德聪懒得再虚以委蛇,德正听罢也不意外。
这个师弟自从拜入药王院起,就一直醉心丹道,对于人情往来和培养弟子,都没有什么兴趣和耐心。
当年教出一个圆参之后,德聪就急匆匆抽身,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丹道事业当中。
可以说,如果不是摊上这样一个师父,兼着药王院大半的俗务,圆参早都应该和圆光一样,摸到真形的门槛,而非还在黄庭境界打转。
所以德聪对李存孝的上心,当然不是想要收徒,而是为了炼丹。
因为到达第六境天梯之后,哪怕突破一个小境界,都要以三五年为一个单位。
而炼丹师能炼几阶的丹药,和实力是密切相关的。
德聪都七八十岁了,实力早就进入停滞期,这种时候要想炼制超过自身实力的丹药,就必须有人替他分担一部分工作。
“李存孝的实力还差得远,但是他的焰摩真气无比纯净,用来处理素材乃是上上之选。”
“圆参俗务缠身,若是只靠他一人,我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看到.”
“圆参抽不开身,你以为该怪谁?”
德正一点不惯着这个师弟,直接呵斥。
“李存孝是契此前辈的弟子,真要论辈分比你我都高,你想借就借给你?”
“等契此前辈回来了,我怎么和他交代?”
德聪闻言,眉头都不由耷拉下去,正要起身走人,德正忽然开口。
“你要想教他几手,我也管不着,前提是李存孝自愿。”
“还有,药王院的事儿是你这个首座在,别的我不知道。”
德聪顿时大喜过望,哪还管对方话语里的锅。
“就这么说定了!”
乐呵呵出了禅房,德聪就打算回去,让圆槐把李存孝找来。
后者不知为什么,对于屠宰十分热衷,他干脆就拿这个当条件。
想在屠宰房继续干,那就要先给我在丹房干活。丹房的事儿做满意了,才能回去屠宰房。
“好像压榨得有点太狠了.算了,大不了每隔半个月拿瓶蓄气丹给他”
德聪正想着,就看见圆光和李存孝联袂而来。
只是略微感知了一下对方的气息,他的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神色:
“李存孝,你突破黄庭了?”
“德聪师叔”
“德聪首座”
二人连忙行礼,李存孝也不知道这老头儿乐什么,只能答道:
“是,还得感谢您赠与的蓄气丹。”
“好好好”,德聪预想的开工计划又提前了一截,心情大好。
“你们是去找师兄吧?李存孝,回头来丹房一趟,有事告诉你。”
德聪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剩下二人面面相觑。
这怪老头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圆光,领你李师弟进来吧。”
德正唤了一声,二人赶紧上前,进了房间。
行礼之后,圆光便将悲田院的事逐一告知。
德正原本摆了师弟一道,心情不错,但越是听下去,脸上的笑意便越是淡了,最后变得面无表情。
“.眼下苏参军已经在勘察案情,师父,我们寺里,是否也该有所动作?”
圆光是德正一手调教的徒弟,未来天鼓寺的住持,其性情自然是颇类其师。
急公好义,都是最基本的品质,何况这次还是掳掠孩童,大大触犯了他的底线。
“确实应当管上一管。不过白刺史是个有韬略的,既然早有察觉,稍后必然会派人来传信。”
“圆光,你先去罗汉堂,挑一伙僧兵,让他们准备好兵甲,随时准备出发。”
一伙便是五十人。李存孝闻言,心中顿时有些感慨。
或许是局势越发糜烂,也或许是因为天鼓寺实力雄厚。
当初在楚丘,镖局制造甲胄都要偷偷摸摸,但在州城,德正却能坦坦荡荡地拉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僧兵。
而且听他话里的意思,应该不是第一次和白香山这样联手了。
“弟子领命。”
圆光做事雷厉风行,转身便去调动僧兵了。
倒是李存孝,脚步先是一顿,随后又顿了下,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情吗?”,德正语气温和。
真要说起来,契此要是收了对方为徒,那李存孝还得叫他一声师兄,两人辈分都是平齐的。
“住持,我有一事不明。”
“明教若只是聚众造反,那朝廷为了维护权力剿杀叛逆,倒也不足为奇。”
“但我听圆光师兄说,明教与我们佛门,似乎也有矛盾?不知具体因由何在?”
德正闻言沉默了下,片刻后道:
“你还没去过藏经阁的上三层吧?”
手一招,李存孝腰间的弟子腰牌便飞入老僧手中,真气在上面勾勒出一道刻痕。
“去吧,第四层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看完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明教是魔教、明教的教徒是妖人了。”
“多谢住持”,意外得到更高的权限,李存孝也不耽误。
住持禅房就在菩提院,而藏经阁就在菩提院的中央。
菩提院除了负责传法,其实还有一大工作,便是注释、翻译佛经。
梵文蕴含佛法精义,但也艰深晦涩。佛门武学,佛与武关系密切。
李存孝为了学习《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也没少翻阅佛经。
此时穿行在菩提院中,在一众黄庭和脏腑当中,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筋肉境的僧人。
他们的武学境界或许不高,但佛法精深,可以称为“学僧”。
李存孝自然不会怠慢,一路合十行礼,来到藏经阁。
看见德正在腰牌上留下的标记,藏经阁的僧人这次没有再阻拦。
只是听闻李存孝要借阅明教相关的书籍,神情有些微妙。
“这些便是你要的书籍了,只能在此翻阅,不可带出。”
“多谢”,李存孝合十一礼,接过那一小摞有些年头的书册,就在这藏经阁中找了个位置坐下。
挑了一本封面写着《明尊弥勒下生经》的书,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几个字便让李存孝眼神一凝:
“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师尊,人手已经准备好了。”
圆光再次敲开禅房大门时,宽大的僧袍微微鼓起,里面像是穿了些别的东西。
“嗯”,德正微微点头。
“算算时间,白刺史也差不多该派人来了。”
话音刚落,外面便有弟子来报,说长史郑延昌求见。
师徒二人对视一眼,都有些讶异。
报信的事,若要保密,让心腹来一趟也就是了。
郑延昌怎么说也是府衙长史,亲自来送信,难道有什么变故?
等弟子将一身浅绯官袍的郑延昌引进来,德正不禁有些好奇道:
“郑长史,若只是城中明教之事,怎劳您屈尊来此传信?”
郑延昌先是笑着朝两人拱手行礼,随后才回答:
“德正住持向来心系百姓,以往官府救灾,天鼓寺多有出力,活人无数,功德至大”
“此次也是魔教妖人作乱,要再度联手。如此重要的事,我当然责无旁贷。”
德正听着郑延昌的话,面上不动神色,心中不以为然。
对方出身荥阳郑氏,高门子弟,对百姓的疾苦能有多少关心?
郑延昌说白了就是荥阳郑氏埋在河南道诸州当中,侵蚀地方的钉子之一,也是未来家族遭遇危机时的火种之一。
高门子弟,处理政务的能力当然有,但说句实话,州城的一应利民之事,还是在白香山的极力推动下才办得下来。
“.不过我听苏参军说,此次悲田院的案子,贵寺的李存孝也仗义援手,实是心怀慈悲。”
“可否让他出来,见上一面?这事,说不定还需要他出力。”
原来是冲着李存孝来的.
德正顿时恍然,想想也不觉奇怪。
五姓女的名头再响,说白了还不是联姻的工具。
遇到李存孝这种还没成家的潜力股,当然要及时出手。
“李师弟刚刚突破黄庭,此次要与明教妖人交锋,让他去只怕是有危险。”
圆光眉头一皱,就要回绝。作为德正大弟子、当代天鼓寺的首席,他也有这个底气。
“李存孝突破黄庭了?”
郑延昌闻言眼睛一亮,心想那就更要见一面才行了。
“德正住持,圆光大师,我并非是为了私事上门。”
“不瞒二位,城中妖人的老巢,我们已经找到了,就在城南的永安坊。”
“这伙妖人的实力也不算强,最高者也不超过黄庭。”
“可问题是,悲田院之事只是州城里的第一起孩童失踪案,却不是宋州的第一起孩童失踪案。”
“若是算上附近五个县城,类似的事在近几个月已经有不下二十起。”
“刺史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来个釜底抽薪。”
德正若有所思,“你想让李存孝来打草惊蛇?”
“不错。李三郎最近在州城声名鹊起,实力却不算太出格。”
“由他去诈一诈,魔教妖人很难坐得住,也不会反应过激。”
郑延昌微微一笑,“再说,我们也不会让他白干活。”
原来是来给李存孝送功劳送资源,方便拉拢人心的。
德正和徒弟对视一眼,后者立刻会意:
“不知郑长史的打算是”
啪。
将最后一本书合上,李存孝轻轻呼出一口气。
两刻钟的时间,一摞书全部看完。
他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明教被视为魔教,和佛门的仇恨又是从何而来。
简单来说,明教的教义可以概括为“二宗三际”。
“二宗”是说明暗,也即善恶。二元对立,非此即彼。
“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是世界发展的三个阶段。
初际时明暗分开,未有天地,只有善恶二宗。
善宗便是明尊的光明王国,恶宗便是魔王的黑暗王国。
中际阶段,黑暗与光明两者混合,光明和黑暗交战的俗套故事不必多说。
关键在于,光明之神被黑暗之神困住,前者被迫与后者合一,世界诞生。
世界并非自然之所在,“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换句话来说,就是光明和黑暗的战场。
而人族是怎么来的呢?
是暗魔“毒心重兴恶计,造立人身,禁囚明性”。
人的肉身黑暗,是用来囚禁光明和善良的牢笼。
这样的说法,粗看和佛教宣称的五毒恶欲似乎也很相似。
之后若是只有明尊派下使者,开悟众人,离苦得乐,那明教也不至于成为魔教。
但关键在于,从“人是囚禁光明的牢笼”出发,明教提出了一条相当悖逆人伦的教义:
人类不断效仿暗魔交配繁衍,光明也就不断分散。
光明在繁衍中被分走、减少,肉体(黑暗)却越来越多。
这样光明最后肯定会输给黑暗,人们就没法回到明尊慈父的怀抱了,那该怎么办呢?
明教给出了一个粗暴简单的答案:
既然人类越多黑暗越多,那把人变少不就行了?
而要减少人口,一个就是反对生育、禁淫欲;
而第二,那就只有物理消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