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7章 赶紧他妈的放题过来吧!
    第207章 赶紧他妈的放题过来吧!
    “那我觉得五哥通过发解试完全没问题。”
    “哈哈哈。”
    宋浩倒是没有谦虚。
    小小的发解试,他还是不放在心上的。
    况且这段时间有了状元宋祁的辅佐。
    宋浩更加确信,自己能够通过省试。
    解试算什么?
    至于解元他更是有目标要冲一冲,故而宋浩开口道:
    “十二弟,此番过后,你也看看状元笔记,当真是对你我在科举考试当中,大有益处的。”
    “宋知县他又送了我两本状元心得,极为珍贵,旁人想看都没机会,只要你开金口,五哥把所有笔记都给你送过去。”
    “况且有他的辅导,五哥可是要与你争一争这解元的位置。”
    宋浩就是在用激将法。
    其实他很期待宋煊说他也要看状元笔记这话。
    况且这种玩意,当真是对自己大有裨益的。
    如何能够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拒绝?
    那不是拒绝他人的帮助,而是拒绝自己的前途!
    没必要因为这点不愉快拿自己的前途来赌博。
    再加上宋祁为了给他外甥许拯“赎罪”,自是好好辅导了一番宋浩。
    “哈哈哈。”
    宋煊听了他五哥的话,登时没忍住笑出声来。
    待到笑的宋浩都有些不自信了,才听宋煊说:
    “五哥,你是第,额,总之已经超过十个人以外了,想要与我争夺此次解元之人了。”
    宋煊收起折扇笑道:
    “总之,无论是谁的挑战,我宋十二都接下了,咱们此次发解试过后再说。”
    宋浩暗暗叹了口气,他其实一直是想要修复与宋煊的关系的。
    奈何无论怎么靠近,他都是极为有分寸的推回来。
    友好的关系,根本就推进不了一星半点。
    宋浩发现自己与亲弟弟宋煊的关系,还不如他在书院当中结识的一些同窗关系更为紧密呢。
    如今站在他身旁的那些年轻学子便有不少。
    宋浩想不明白,他想要跟宋煊摆兄长的谱,可又摆不起来。
    十二弟他连过年都不回家去,反倒是与结识的那帮乞丐们一起在宋城过年。
    亲情淡然的很!
    “你!”
    宋浩是想要反驳,却又不好说什么重话。
    他不想影响宋煊考试前的心气。
    宋浩重重的叹了口气:
    “十二弟,你会为你自己的固执,年轻付出代价的。”
    “我自己选的。”
    宋煊却是压低声音:“五哥,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成不了自己的,填鸭式教育,可不一定能考的好。”
    宋浩脸色变换了一会,最终离开他们这个小团体。
    “十二哥,发生什么事了?”
    极为八卦的吕乐简连忙跳过来:“我看你五哥可不怎么开心呐。”
    “嗨。”
    宋煊不知道吕乐简是否在给他堂兄吕夷简打听消息,不过他一想吕夷简也不会关注自己这个小角色,便没什么防备的开口:
    “我五哥是想要把宋祁宋知县赠送给他的状元笔记,借给我瞧瞧,我懒得瞧,他不高兴罢了。”
    “那可状元笔记啊!”
    吕乐简眼里露出极为八卦的神色:“满大宋找一找,都很难得的机会,十二郎你竟然不在意!”
    “是啊。”王泰也是十分可惜的道:
    “我爹虽是宰相,可让我去找一本状元笔记拿来看,那也是极为不容易的。”
    “更何况我还听闻宋祁开宴会都带着你五哥,顺便给他辅导功课的,如此待遇,怕真是世上难寻。”
    众人一阵羡慕,这宋浩怎么就走了狗屎运呢!
    就因为宋祁他外甥当众诬陷宋浩,给出的赔偿吗?
    “是啊,是啊。”
    吕乐简重重的叹了口气:
    “十二郎,你怎么就不去好好敲诈他一二,到时候也好惠及我们这些苦学五门的同窗!”
    “是啊,舍你一人,造福我等大家。”
    “哈哈哈。”
    “哎呀,亏了亏了。”宋煊当即一拍手:
    “你们要不说,我都没想起来这种事!”
    众人越说越被宋煊的话语给逗笑了。
    方才如此无耻的话语竟然出自自己之口,定然是受十二郎影响。
    不过此事,倒是让吕乐简暗暗思索。
    宋煊他莫不是真的有实力夺得解元?
    否则如何会舍弃状元笔记呢?
    要知道宋浩可是捏着死死的,谁都不会给看的。
    就算宋祁觉得没什么必要,可拿到手的人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啊!
    有了这个,将来在科举场上,排名靠前,简直是易如反掌。
    “十二郎,你跟我透个底。”
    王泰压低声音道:“我们跟着你一起疯狂的做题,当真会有用吗?”
    宋煊觉得科举考试总归就那么点内容,尤其是在诗赋上,只要练得多,总会遇上的。
    而且很难有什么变种题出现!
    “考过便知道了。”
    宋煊随即摊摊手:
    “只要你考的次数多,心也早就该麻木了,进了考场也不至于紧张的尿裤子,看了题也不至于头脑发懵,无法答题。”
    几人被宋煊的话说的嘿嘿笑了起来。
    毕竟真的有人进了考场,吓得尿裤子的事。
    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帮学子,心态当真是不够好。
    “罢了,罢了,快进考场吧。”
    包拯瞧着人群减少了不少,总算是能减少排队。
    此时站在门口盯着搜身的正是宋城知县宋祁。
    他双手背后,瞧着这帮学子,心中十分感慨。
    毕竟他也没有脱离此道许久时间。
    宋祁瞧着宋煊在那里被搜身,倒是上前主动搭话:
    “十二弟,我一直都让你五哥叫你有空来家里坐坐,为何一直不见你的身影?”
    “好叫宋知县知晓,我那铺子还挺忙的,洵日更是要写些东西才好维持。”
    “我知道,三国演义嘛。”
    宋祁倒是觉得宋煊文采不错,随即又笑道:
    “可是科举考试又不考写这些玩意,我一直都以为十二弟是个聪慧之人,如何关键时刻拎不清啊?”
    “拎不拎得清这种事,还是在于个人的看法。”
    宋煊接过考篮后,笑着点头走了进去。
    宋祁瞧着宋煊走过自己,那副不卑不亢的样子,说什么他也喜欢不起来。
    倒是他大哥那谄媚的劲头,自己还是很欣赏的。
    没什么本事,但至少有了生存的本事。
    光是这一点便比许多人强上不少。
    读书人都过于清高了,觉得自己定然能够在科举场上,杀出个扬名立万来。
    可惜,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科举场上的白骨!
    宋祁不知道宋煊的实力,但是通过他大哥的描述,却又有些相信,宋煊是有些读书天赋的,但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比如经营他那个铺子,整顿宋城泼皮。
    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在三国演义里给写的那么厉害!
    他宋十二当真是好大的脸面呐。
    宋祁是看过三国志的,羽威震华夏。
    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等等。
    胡写罢了。
    宋祁瞧着宋煊越走越远,最终拐进了院子里,这才收回目光。
    他见过太多诸如宋煊这样孤傲之人了。
    宋祁倒是很是期望,宋煊得知再次落榜的头颅,是否会今日这般继续昂着?
    宋煊则是打量着密密麻麻的学子,总之就是人真的多,而且议论纷纷的声音纳入耳朵。
    在这炎热的八月,更是让人心浮气躁。
    不少学子擦着头上的热汗,不知道是因为心中恐惧,还是真的是易热体质,这就汗如雨下了。
    作为主考官的晏殊自是请了不少郎中前来坐镇,以免在考场上考生发生意外。
    这种事却是十分的常见。
    晏殊早早就抬眼瞧着宋煊进入考场,依旧是那般的自信从容。
    即使宋煊当众宣扬他要考中解元一事,并且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
    可晏殊心中依旧没有太多的底气相信他。
    毕竟能在这科举考场闯荡出来的学子,总会有不少卧虎藏龙之人,脱颖而出!
    随着院门关闭,晚来的学子也不会放进来了。
    铜锣响起。
    作为主考官的晏殊开始从第一个考场宣布纪律。
    其中最后一点,便是报考的人数过多,朝廷决定要开启以前的策略。
    那便是先诗、赋,后策论,墨义、贴经等,且实行“逐场去留”法,即诗、赋成绩过关,才有资格考策论等等。
    如今也是以诗赋为主,只要这个不过关,后面的也不用考了,白白浪费所有人的时间以及官府的各种钱财。
    一听这话,众多学子又忍不住哀嚎起来。
    本来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在连科举法子都复古起来,变得更加残酷。
    谁让大家赶上了呢!
    只要你想要走这条路,哀嚎也没有什么用,只能被动的接受。
    若是有人胆敢趁此事大闹考场,定然会让你进了大牢,并且剥夺你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所以此时听了主考官所说的规矩后,许多考生越发感到焦躁不安。
    宋煊悠悠叹了口气,果然进士考试主要取决于诗、赋文辞是否工整。
    即使到了仁宗朝,依旧没有闹出什么风波来要求改革呢!
    晏殊却是另有深意,此举也是为了推动科举改革的进度。
    把从诗赋的重点转移到策论上来。
    下面的人闹哄哄的,些许声音才能被朝廷采用。
    宋煊随意望向周遭,看向大家都如此担忧,自己就没什么担忧了。
    看样子他们对于诗赋都没有信心,害怕无法进入二轮!
    “赶紧他妈的放题过来吧!”
    “我手中的毛笔已经饥渴难耐了!”
    宋煊恨不得立即开始答题,如此才能更早的结束这种折磨。
    张方平稳稳的坐在一旁,对于外面嘈杂的声音并不理会。
    至少在宋煊的影响下,他的心态已经变得极好了。
    在一阵嗡嗡声当中,以及考官们的肃静之下。
    应天府发解试。
    在八月十日这天,终于开考了。
    诗赋分别是怀古,以及秋日感怀赋。
    宋煊瞧着衙役举着牌子走过。
    “呼。”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
    依照自己这么长时间对照西昆体死练。
    怀古诗。
    那简直是他妈的送分题啊!
    这跟晏殊直接告诉自己答案,有什么区别?
    王从益还想费劲巴拉的搞来试卷提前给自己看,用的着他费心?
    于是宋煊直接挥笔写下:
    金谷园中草自春,铜驼陌上柳如新。
    玉树歌残王气尽,金陵梦断客心惊。
    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
    唯有青山依旧在,几回陵谷变桑麻。
    金谷园,石崇的别墅;
    铜驼陌,洛阳古街;
    玉树,指陈后主的《玉树后庭》;
    乌衣巷,东晋王谢家族的居所;
    朱雀桥,南京古桥;
    陵谷,汉墓。
    宋煊写完之后,没等墨水干,他再次通读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错漏之处,紧接着看向那首秋日赋,再次挥笔。
    “秋风起兮,白露为霜。”
    ……
    宋煊一阵洋洋洒洒在那里写着。
    坐在高台上的晏殊一瞧宋煊看见题目后,就开写。
    还是有些诧异的。
    毕竟上一次考试的时候,宋煊还是规规矩矩的把题目抄在草稿纸上,而不是像今日这样直接写。
    看样子他憋了很久,就等着在这考场上大发神威呢!
    想到这里,晏殊便是满意的摸了摸胡须。
    此子如此模样,倒是真的有机会问鼎解元之位啊!
    王泰一瞧竟然是这种题目。
    他在宋煊举行的题海当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此时写的更是手到擒来。
    原来刷题真的有用!
    王泰甚至想要放声大笑,去抱着宋煊转圈圈。
    什么他娘的状元笔记?
    在如此题海战术的轰击下,自是荡然无存!
    不仅是王泰如此,连最为稳重的包拯,都觉得晏相公出的题目过于简单了?
    这还怎么从万余名考生当中,选出那么几十人来登红榜?
    抛去经常同宋煊一起学习的学子外,其实大部分人都觉得还是难。
    就算是不觉得的难的学子,一时间因为考场上各种因素的干扰,因为心态不行,也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宋祁慢悠悠的巡场,他发现大部分,或者是许多学子都没有动笔,而是坐在那里默默思考。
    他瞥了一眼宋浩,已经在动笔了。
    这说明他还是有些天分的,更何况本就是通过发解试了,如今再考,也不过是手到擒来。
    宋祁并没有把视线继续放在他的身上。
    相比于晏殊等人,宋祁是第一次巡场,以往自己都是坐在那里被别人巡场。
    所以他现在很是得意,毕竟身份已经互换了。
    受到“监视”的是他的后辈,以及曾经的同辈!
    因为宋浩就相当于他的同辈,只不过没有通过省试,而宋祁却是通过了。
    如此心态之下,自然是万分得意。
    宋祁很快就略过了众人,因为他在寻找宋煊。
    此子说是要考解元。
    又不需要自己的状元笔记,又不需要自己的辅导。
    当真是狂妄的很。
    宋祁瞧着宋煊的背影,果然是没有动笔,而是坐在那里低着头。
    一副思考的模样。
    “哎,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呢!”
    宋祁心中暗暗笑了笑:“总归是会被困境打回现实,知道自己该舍弃那股子高傲之气!”
    可是宋祁走进宋煊的时候,他发现宋煊一诗一赋已经全都写完了!
    这才多大会啊?
    “莫不是瞎写的!”
    宋祁放缓脚步,快速瞥了一眼宋煊的诗。
    通篇念下来,倒是每一句都辞藻华丽,用典了。
    从繁华逝去到历史变迁,有亡国之音,有豪门衰落;
    更有昔日繁华的荒凉,永恒的自然象征,与世事变迁六朝繁华消逝的对比。
    如此种种,当真是有点本事!
    可是那赋,宋祁却没有来得及看,他的身位便越过宋煊,继续往前走去。
    但是脸上震惊的神色不减,宋祁想不明白!
    宋煊为何能一气呵成,直接把诗赋如此短的时间写出来!
    宋煊要是写一首不对仗的诗词,宋祁也不会怀疑。
    可是这是西昆体,绝非简单之事。
    再加上宋煊上一次被晏殊罢黜,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会写呢?
    饶是宋祁是背地里的大宋状元,他从发解试、省试再到殿试,从来没有过宋煊这种快枪手的行为。
    因为也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急智!
    “怎么可能呢?”
    宋祁摇摇头:“他不要我的状元笔记,也不需要我的辅导,莫不是当真是胸有成竹,觉得考个解试简简单单?”
    “不应该啊,要是宋十二他当真有这个实力,第一次参加发解试的时候,便应该榜上有名!”
    宋祁一时间没理清楚,宋煊答题又快又好这件事带给他的震惊。
    晏殊却是见到了宋祁看宋煊卷子的小动作,自是也瞧见了他脸上错愕的神情。
    他倒是有些好奇宋煊此番能写出什么样的诗赋来,竟然让宋祁有些惊诧?
    至于宋煊快枪手的事。
    晏殊根本就不在乎。
    只要宋煊不在殿试的时候,把这个手法用出来便行。
    宋祁走上高台的时候,甚至踉跄了一下,被正要下去巡场的晏殊扶助。
    “多谢晏知府。”
    宋祁看着晏殊,他更不敢相信宋煊因为晏殊的缘故,能够提前拿到试卷。
    所以才会早有准备,待到题目一下发,他便立即写出来了。
    尤其是主考官是晏殊,在出题的时候,可是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开考前,谁都不见。
    宋祁霎那间又想起晏殊的故事,那只能说明宋煊以前做过这种怀古的诗,并且加以练习,才能写的如此之好!
    晏殊扶助宋祁,却是低声询问:“何故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