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5章 官家的小习惯
    第205章 官家的小习惯
    “倒是忘了介绍。”
    宋祁哼笑一声:
    “好叫十二弟知晓,咱们是远亲,我叫宋祁,行二,此番是代替我的那外甥许拯家里来处理他干的那事的。”
    “宋祁?”
    宋煊打量了他一二,随即颔首:
    “哦,想起来了,不知宋兄此番前来意欲何为?”
    宋祁瞥了宋浩一眼。
    看样子他并没有把那状元笔记拿出来,要不然宋煊不会如此生疏的喊他。
    “就是让许拯来给你道歉,此事是他的不对。”
    “原来是此事啊!”
    宋煊笑了笑瞥了一眼低头的许拯:
    “你是想要挟亲戚的关系,来寻求我的原谅?”
    “不是,不是。”
    许拯连忙摆手,说实在的他是有些畏惧宋煊的。
    “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宋煊瞧着宋祁极为正式的道:
    “宋兄是考上过状元的,自然知道科举这条路对于咱们这些平民子弟是有多重要。”
    “此事若是要闹大,那便是拿我宋煊的前途在开玩笑,所以我不觉得这个是简单的事。”
    “闹大之后朝廷查清楚了,你觉得许拯他还有资格走科举这条路吗?”
    许拯越发羞愧,连忙看向宋祁,想要他给自己一个肯定的说法。
    “闹大了对谁都不好。”
    宋祁觉得宋煊有如此敌意,也是十分正常的。
    许拯一下子愣在原地,就算是向着自己的舅舅,也没有帮自己说话。
    “我不轻易原谅他们二人,也是为了他们好,长长记性,免得将来害人害己,还害了自己的家人。”
    “十二弟说的对。”
    宋祁自是赞同宋煊的说辞,他觉得此子伶牙俐齿的,竟然把自己说的哑口无言。
    而先前都是他说的别人哑口无言的。
    最为重要的是宋祁发现,宋煊他亲大哥宋浩,对于宋煊也并没有什么威严可言。
    反倒是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就是充当一个引荐人的角色。
    “此事我会让许拯亲自给你一个交代,而不是轻飘飘的说几句道歉的话。”
    宋煊瞥了宋祁一眼,倒是个能说会道的伶俐之人。
    而且也能揣摩别人的心思,有实力考上状元的人不单单是学习好。
    “那便好。”
    宋祁当即把许拯交到一旁去说话,留下他们二兄弟之间通个气。
    他希望的通过宋浩的嘴,把一些消息告诉宋煊。
    果然。
    宋浩没有辜负宋祁的算计,把他来宋城当知县的消息告诉了宋煊。
    宋煊微微挑眉,他短时间就能调任宋城,看样子朝廷是有人在反对刘太后,对他的补偿喽?
    要不然宋城这个知县的肥缺,应该轮不到他。
    就算宋朝出现严重的治安事件,且一直都没有抓住袭击劫掠窦翰的凶手,但在晏殊的治理下,民生蒸蒸日上。
    谁来此熬个资历,将来自是能够上去。
    “我知道了。”
    宋煊压低声音道:
    “五哥,像宋祁这种骄傲之人,你轻易答应他的请求,只会让他在心中看低你的。”
    “况且人家考上‘双状元’,明显是咱们家上赶着巴结他们,他能对你有什么好观感?”
    “毕竟对你我学业上是有帮助的。”
    宋浩还是舍不得状元笔记,更舍不得将来能够得到真正状元宋祁的教导。
    这对于他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宋浩也想要高中榜单,成为进士,不想窝在这个小地方。
    宋祁是他能够抓住的唯一机会,可以在考场上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
    一听这话,宋煊便明白过来大家不是一路人了。
    但他也不会怪宋浩。
    因为这种“名师”亲自教导的机会,可当真是一点都不多啊!
    谁遇到了,不赶快抓住机会上去舔啊?
    此时能够多从人家那里学点东西,对于自己能在科举这条路上,考出来,就有着更大的期望。
    “五哥,你且好好与他相处,我对于状元笔记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宋煊指了指自己班级里的老师:
    “教授我的夫子虽然不是状元,可也是一甲第五名,有足够的实力的。”
    “另外,我觉得他的心思很多,又有为官的经验,绝不是你我能够把控的住的。”
    宋浩还想再劝,下意识的瞥了那舅甥俩一眼,宋祁却是在打量自己。
    他在想说什么,宋煊却是进了教室。
    宋祁从范仲淹那里听到了一个版本,所以也想要在外甥许拯这里听一个版本。
    为什么会把这口黑锅扔在宋煊头上去。
    许拯便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宋浩站在一旁也不好过来。
    但是宋祁却是越听眉头越是皱起。
    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宋煊这个远亲了!
    从入院考试考第三,到当众挤兑死翰林学士窦臭,再到被刺杀,以及施展什么手段救人,对于医术也是极好的。
    写了什么石头记、西游记,以及三国演义,实则是为了贩卖他的彩票。
    彩票这个事,宋祁是有所耳闻的。
    这不就是扑买的一种吗?
    这种买卖在仁宗朝时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再到听闻宋煊把宋城的泼皮都给打服了,如今治安很好,街上并没什么讹人事件发生,有也就是外地来的。
    不懂得本地规矩。
    宋祁眉头越皱越紧,他不相信这是一个年轻人能够干出来的事。
    “你说这么多,就是因为他名头够响亮?”
    “是的,宋城及时雨,哪个不知!”
    许拯内心深处是佩服宋煊的,他也想要年纪轻轻做到如此厉害。
    奈何真没有宋煊的实力,只能想到假借他的名义去做事。
    “行了。”
    宋祁摆摆手:“你小子给我在书院好好学习,莫要再搞什么事了,这件事要是让你爹知道了,腿都给你打断,免得丢了许家的脸面!”
    一提到他爹,许拯下意识的低头。
    因为实在是惹不起,更是为了逃离他爹的监督,才假借着跟两个舅舅学习,离开家里的私塾,来应天书院读书学习。
    “滚吧。”
    许拯挥挥手,随即示意宋浩过来。
    “你与你弟弟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是很好。”
    “十二弟很是照顾我的。”
    宋浩说完这话就觉得不对劲。
    不管如何,在外人面前,他是知道宋煊会维护他的。
    “果然如此。”
    宋祁便明白了,但他还是不死心的问:
    “宋十二他落榜之后,你有没有给他看过我的笔记?”
    “十二弟他不愿意看。”
    宋祁明白了。
    像宋煊这样能干出如此多异于常人之事,怎么可能会低头做这种事?
    “罢了,你先回去学习吧,我自是去就任,咱们今后多多交流,你在学业上有不懂的可以来县衙问我。”
    “多谢宋二郎。”
    宋浩连忙道谢,有这个承诺,他相信自己在省试上自是会有极大的突破。
    只要通过省试,就再也不用从头再考了,能够避免很多风险的同时,距离中进士也会更加的近!
    宋煊回到教室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好好读书。
    如今发解试就在眼前,懈怠不得。
    晏殊正在准备此次考试的内容。
    参加发解试的学子只会更多,那务必要把题出的难一点,这样便能主动筛选出大部分不合格者。
    剩下的一小撮,再排一排名次,然后挑选优秀者。
    “启禀晏知府,新任宋城知县宋祁求见。”
    晏殊自是接到了朝廷的调令,知道宋祁要来,他也诧异了许久。
    “带他进来。”
    宋祁坐在一旁自是客气的回到上官的问题。
    晏殊对于宋祁也是有所耳闻。
    相比于他哥哥宋痒,倒是显得圆滑一二。
    “如今也没有什么要忙碌的,就是准备接下来的发解试,今年参考的学子超过万人。”
    晏殊放下手中的毛笔:
    “还是需要极大的耐心,避免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便是耽误了许多学子以及朝廷的信任。”
    宋祁也明白,科举考试对于朝廷和民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晏知府尽管吩咐此事,我定会仔细对待。”
    “嗯。”
    ……
    东京城皇宫内。
    赵祯已经成长起来,此时越发显得有帝王范。
    但依旧是什么政务都交由刘太后在做。
    或者说刘娥也是不舍得放权。
    此时曹利用正在汇报西羌之乱。
    知环州崔继恩擅作主张,抑配边界地区归顺宋朝的熟户和买粮草,同时还派人进入这些熟户地区催督。
    而环州熟户根本不知道和买粮草的具体数量,负责催督的宋朝官员欺骗羌人,加倍征收。
    羌人稍不如意,他们便大打出手,因而羌人部落人心思乱。
    恰在此时,泾州蕃部首领厮铎论因犯罪逃亡后又回到了原籍。
    泾原路钤辖周文质与部署王谦、史崇信三人共同商议要诛杀厮铎论领赏。
    羌人部落都疑惑不解,不得不铤而走险,互相传箭联合起来,掠夺宋朝边境地区。
    羌人包围了平远、定边、合道、石昌等宋军驻扎的城寨。
    都监赵士隆、都指挥使杜澄等人殉难。
    周文质等人又擅自作主,准备武力镇压羌人的反抗斗争。
    因而羌族各部落群起响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宋朝军队,形成了严重的边境骚乱。
    刘娥率先开口:“都先议一议,该怎么做。”
    显然西边出现骚乱,着实是让她始料未及的。
    “臣以为,当让陕西转运使范雍为安抚使,去料理此事。”
    吕夷简当即推出了范雍,离得近,而且也是他的管辖范围。
    刘娥看向王钦若见他没有什么反应,随即发声:“还有推举人选吗?”
    “启禀太后,我认为吕夷简所举荐之人极好。”曹利用也是学会了抬人一手:
    “范雍虽有治理经验,但是万一事态越发严重,极有可能会发生战事,私以为以曹仪为副使,也可辅佐范雍。”
    曹仪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子,属于将门虎子,是有一定的战事经验的。
    这项安排就算是王曾等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其实他们发现曹利用改观了很大,不像以前一样嚣张跋扈,反倒是谁提的意见他都觉得不错。
    唯有在军事的事情上,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此一来,搞得大家都不知所措。
    他们不明白曹利用到底是怎么回事,突然改了性子?
    莫不是太后在暗中敲打过他了!
    曹利用如今是无人能够压制住他,所以才嚣张跋扈。
    这个压制,目前朝中也无人,实在是不明白。
    曹利用却是狠狠的践行了宋煊给他出的主意,在朝中当个好好先生。
    至于什么座次都不在重要了。
    今后他可是要配享太庙的。
    有了这么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曹利用不屑的与他们在争论什么。
    无论是刘娥还是同殿为臣的宰相们,都想不明白曹利用为何突然改了性子。
    但不重要,至少曹利用的态度让他们舒服,而且情绪价值也是给到了。
    这一点他们非常满意。
    坐在皇帝位置上的赵祯却是看得明白。
    曹利用去了一趟宋城,见了宋煊后,回来就收拢了自己的臭脾气,而且不自大了。
    这件事,赵祯是极为满意的。
    否则手下的宰相们不和,真的会让赵祯感到头疼,一时间又没有办法给他们说和。
    唯有宰相们齐心协力的为大宋办事,天下百姓才能少吃些苦。
    “吕夷简与曹侍中所言可有异议?”
    刘娥的询问,众人都表示赞同。
    那便安排范雍为主使,曹仪为副使,立即出发前往西北处理此事。
    待到议论此事后,依旧是回到了有关科举考试改革的事情上。
    各地到处传回来一些消息,便是学子们恳求能够收回新政。
    几个宰相又是一阵议论,倒是没有达成一致。
    而刘娥依旧不肯放弃试探曹利用,又把问题抛给他。
    “回太后,家父虽是以进士入仕,但臣却是以武职入仕,对于科举并不了解。”
    “可是王曾说的也在理,大宋的官员越来越多,自是需要优中择优。”
    王曾意外的瞥了曹利用一眼,毕竟在这个小群体当中,王曾一度认为曹利用是视自己为最大的对手。
    未曾想这么长时间,问他话,他便觉得自己说的对。
    “可是吕夷简所言也有道理。”曹利用又拉了回来,并没有搞偏架:
    “突然改革,并没有让许多学子适应,怕是会闹出事端。”
    刘娥突然有些想要放弃试探的想法了。
    曹利用这是觉得谁说的都对,但是他就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给出的理由,也是颇为符合他这个枢密使说的话。
    若是真的在科举考试上说谏言,定然会遭到那群文人宰相的集火。
    你一个臭丘八,也配给科举考试提意见?
    故而这种事大家就是维持面上的体面,问一问罢了。
    “太后,陛下,此事不仅要迅速推行,而且还要在明年的春闱推行以策论为主导,而不是诗赋。”
    王曾又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列举了策论为主的好处和理由。
    诸如选拔实用人才,策论要求考生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能力和实际才干。
    减少浮华之风,策论注重内容而非形式,能够减少科举考试中的浮华文风,提倡务实学风。
    这其实是为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的开端,反对骈文的华丽空洞。
    因为西昆体当真是过于空洞。
    当官之后,就会写诗来与同僚在酒场上应和,于官场、朝廷无益。
    最重要的是诗赋的缺点:迎合考官喜好。
    诗赋考试容易导致考生揣摩考官喜好,投机取巧,而非真正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每个考官看诗赋都是有着极大的主观。
    不像是策论,至少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学子的想法。
    到时候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并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那对大宋还有什么好处!
    王曾与吕夷简因为科举变革这件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曹利用站在一旁看戏。
    自从自己退出后,他们文官一致对外先把他排出小团体的操作就失效了,转而内部相互攻击。
    谁都不愿意服气,都想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政策。
    曹利用看戏都有些看腻味了。
    他只是暗暗的想着,宋煊也该参加发解试了。
    就是不知道这次他能否真的考一个解元出来,给我这个未来的老丈人长长脸。
    刘娥见宰相不和,其实她是有些高兴的。
    唯有如此,才能维持朝廷的稳定,她也更能把控朝廷。
    要是底下的臣子都一条心,到时候该睡不着觉的就是她了。
    吵来吵去都没有个结果,刘娥只能宣布此事过后再议。
    且先等各地的发解试结果出来之后,再进行商讨。
    诸位相公该歇着歇着,该去吃饭的吃饭。
    赵祯没有感到丝毫困倦,他的精神头可比满场的人都要足,仔仔细细的听着那些宰相们之间的争论,进而增长自己的见识。
    他们说的都在理,但是为了大宋的将来,赵祯内心是想要支持王曾的,对科举考试进行一些变革。
    因为西昆体那种诗词,他也是十分的不喜欢,过于空洞以及矫情!
    待到赵祯回了房间休息,他立即就翻出了皇城司给他传回来源源不断有关宋煊的情况。
    赵祯示意伺候的人全都出去,并且把门关好,他要仔细瞧瞧三国演义写到哪里了。
    还有宋十二这阵子又干了什么缺德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