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吃他娘的喝他娘的(二更)
众人都被夫子王洙以及众人榜样王尧臣所吸引,院子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
夫子王洙学识渊博,学生王尧臣也不逞多让,他们二人之间的对决自是让众人都关注起来。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青龙学习互助小组却在一个角落悄然成立。
这个小组的成员并不多,但个个都是心怀志向、不甘平庸的年轻人。
待到天色渐暗,宋煊与张方平自是放学回家。
范详兴冲冲的拉着王泰:“王兄,咱们走吧。”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他们的第一次行动。
“别着急去。”
王泰按住耐不住激动的范详,语气沉稳:
“既然咱们都成立互助小组了,第一次行动没有组长如何能行动呢?”
“可是。”
“你个嘴笨舌拙的呆子,如何能与禅师辩论?”
“额。”
“今晚的蜡烛我先借给你。”王泰笑呵呵的道:
“待到明天我们拉着他一起去,我倒是想要瞧瞧他怎么跟禅师们辩驳。”
“好,一言为定。”
范详也不在催促。
像那种占人便宜的事,待到这股子情绪从脑子里出去后,他还真是不好意思去和尚庙待着。
万一被赶出来,岂不是丢了应天书院的脸面?
宋煊回了家中。
何老太太早就在院子里等待。
今天是带着全家人都来了。
“宋少爷回来了。”
两个小童被院子里的狗吸引,一个劲的追逐,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
宋煊喊何老太太随他上楼。
赵四他们也都知道了宋少爷为啥要何三他娘来的事,不得不说一句,还得是人家老娘有决断啊!
命说不要就不要了。
够狠。
“坐。”
宋煊坐在书房里,邀请何老太太坐下。
他给老太太倒了杯茶:“其实也没什么事,主要是因为您那天的壮举,实在是让俺佩服。”
“我虽为一妇人,可也知道恩义二字。”何老太太显得有些紧张,实话实话:
“若不是宋少爷给了我全家活下去的希望,纵然没有这事,我与那一对小的,也挨不过冬天的。”
“咱们认识也没多久,你就要用自己的命和后代的命赌,真是叫俺没话说。”
宋煊是混过大宋的社会底层的。
他知道何老太太的这份抉择有多难得。
这个群体往往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和不稳定因素,道德在这种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
当资源匮乏、生存艰难时,道德往往成为维系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现实中也常常出现“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情况。
在极端压力下,道德会被生存本能所压倒。
尤其是道德与生存之间的冲突。
在极端情况下,个人的道德选择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甚至后代的生存。
道德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品。
社会底层的百姓在面对这种冲突时,往往会选择生存优先。
因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
当然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道德,而是现实的残酷迫使他们做出妥协。
圣人才是仅有的且不易出现的群体。
宋煊虽然读着所谓的圣贤书,可他一点都不相信圣贤之言,早就被他的拥簇者改成适应封建王朝发展的儒术了。
“宋少爷不必高看我,其实我也是没得选。”
何老太太依旧诚恳的道:“若是让我们娘俩一人抱一个来宋少爷这里报信,是无法摆脱追兵。”
“不如让我儿子舍命去跑,因为我相信就算我们祖孙死了,少爷也定然不会亏待我的家人。”
宋煊莞尔一笑,举起茶杯道:
“现在给你钱,便是害了你全家,若是不急,且先等等,俺必有重谢。”
“宋少爷。”
何老太太站起来,又给宋煊跪下:“我。”
“哎,快起来。”宋煊连忙扶起她,语气坚定:
“老太太,您不必如此,您的恩义之心,我宋煊铭记于心。您放心,我定不会亏待您的家人。”
何老太太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她知道宋煊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她点了点头,缓缓坐下,心中却依旧难以平静。
宋煊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像何老太太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她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
宋煊暗暗叹了一口气,明白为啥老板都愿意雇佣拖家带口的。
最好是全家老小都只有一个人上班工作的那种纯纯牛马了。
宋煊又详细问了问何老太太的生平,随即又叮嘱道:
“待到你家孙儿年长一岁,俺便资助他去私塾读书开蒙,争取也能考进应天书院,走上科举之路。”
听到这话,何老太太浑身上下都有些哆嗦。
宋煊的这份大礼,砸的她语无伦次,一下子就怔在那里。
其实她再享福,还能享受几年?
不如让孙子变成读书人,将来更加有出息这事,能够支撑她。
毕竟读书这事在大宋是下放到平民了,可也是一件极为费钱的事。
待到何老太太出门后,还是有些心不在焉的,险些被门槛绊倒。
还得是她孙女何小茹眼疾手快的扶了她一把。
何老太太顿时有了支撑点,整个人都伏在瘦弱的何小茹身上,缓了一会才脸上带笑。
这个时候何家媳妇一瞧娘这样了,连忙过来搀扶,询问怎么回事。
因为按照宋少爷的性子,定然不会殴打老妇人。
何老太太稳住心神,小声的道:“宋少爷说是要资助你儿子读书。”
“啊?”
何家媳妇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更是呆愣在原地。
然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巨大的狂喜当中。
“我儿子也能读书了?”
婆媳俩坐在台阶上,瞧着还在找猫逗狗流着鼻涕的孩子,想了想,招手过来打了几下屁股,告诫他今后不能这么玩了。
嗷嗷的哭声以及哄笑声,夹杂着狗叫。
宋煊倒是没留他们吃饭,可何家一家老小觉得这件事比留他们吃顿饭要好上许多,更是让赵四与江大二人十分羡慕。
恨不得自己也遇到一次打自己主意的人。
宋少爷对待自己人,他是真的能让你全家都吃上肉啊!
宋煊则是能团结这帮人就团结起来,毕竟东京来的杀手还没露面呢。
那顾子墨也没去夫子庙找人做事。
高遵甫在脚店里吃饭,瞧见下属过来也没抬头。“掌柜的,我发现不止咱们盯着宋煊,还有旁人也盯着他,还没有查清楚是哪里的人。”
“嗯?”
高遵甫是觉得天子突然对一个乡下小子感兴趣。
他在宫中倒是听了些许风声,是因为对宋煊写的那个话本很是感兴趣。
但是有其他人盯着宋煊,兴许就是看上他的买卖了。
据高遵甫测算,每日进入十二书铺购买西游记的人,根本就数不过来。
尤其是新一期发售的。
当然更多的人是奔着宋十二设置的彩票去的。
他甚至也差人过去了解一二,装模做样的买了几个。
但是都没中。
由此可以推断出来,宋煊的买卖能有多红火。
尤其是他还没有什么官方背景,那被人惦记上实属正常。
“叫兄弟们也一同盯着他,最好查清楚喽,不能因为这种小人,误了官家的事。”
“明白。”
高遵甫继续低头吃菜。
“掌柜的,我们找何三了解消息的事,极有可能泄密了,何三一家老小都去了宋煊的店铺,然后除了孙子脸上带着泪珠,其余人都很高兴,奔着脚店来了。”
“嗯?”
高遵甫倒是也没有想着害人性命,只是如此不把皇城司的威胁放在眼里,让他有些恼火。
难不成是自己给钱,给的太痛快,让他们小觑于我了?
“不着急。”
高遵甫用筷子压住属下的动作,没必要上去就去打杀一顿的。
经过连续数天的观察,他发现宋煊笼络人心方面是有点本事的。
能让何家冒着全家沉井的威胁,也要把事情全盘托出,高遵甫发现宋煊不仅仅是会写话本有点才华,再治人这方面也有天赋。
去宋煊老家的探子也都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让高遵甫大吃一惊。
那小子自己带着几个孤儿活下来了,还成了勒马镇三害之首。
关键他来了宋城考试就能考到第三名。
如此割裂的消息,着实是让高遵甫想不通。
天下竟然能有这样的奇人。
“回到店里,把所有消息全都整理成册,方好同官家交差。”
就在说话间,何氏一家子进了脚店,难得的下一次馆子。
上次还是何三舔着脸把全家人都带来的,要不然哪有机会啊!
何老太太也难得的没有说回家做饭,今日高兴,又有了点余钱,总归是要吃顿好的。
高遵甫示意手下人坐过去一点,听着他们的谈话内容,最好能够探出一点消息。
可以说何家一家子都没有什么保密意识,全家都兴奋的不停,议论着家里男丁上私塾开蒙的事。
一家六口人点了三个菜,全都是肉的。
高遵甫明白了,宋煊是给他们家施恩了,若是何三的儿子能够考中进士,那宋煊就是他们家一辈子的恩人。
这一家子愿不得如此冒险,如此收益,倒是也值得。
高遵甫回到房间后,又把此事记录下来。
官家说查有关宋煊的所有消息,那便什么都不要放过。
否则就是对官家命令的不尊重。
尽管大宋朝政被刘太后所掌握,可高遵甫出身将门,明白自家的一切都是赵家人给的,那他自然是要以皇帝的命令为主。
禁军士卒大多都忠于天子,这也是赵祯直接安排高遵甫办这件事的基础所在。
书院的日子其实挺枯燥的。
从上到下的卷的不行。
宋煊处于这个环境当中,也是不自觉地就跟着卷起来了。
西昆酬唱集上册他已经誊抄完了。
就是等着张方平誊抄完,他们两个相互交接,抄完全册子,接下来就是要熟记各种格式。
方能在考场上更好的应对。
在这方面,他们的基础实在是有些弱了。
待到晚上,夫子王洙刚刚宣布放学。
全书院倒数第一的范详连忙跑过来:
“十二郎,今夜咱们一起去寺庙读书吧。”
“你昨天没去探探路?”
“不怕你笑话,我是有些怯懦的,还是想要请组长打个样。”
宋煊忍不住大笑几声:“行,那咱们今夜就去。”
几个人走出教室,宋煊又去问包拯需不需要免费的蜡烛服务。
包拯一听这话,当即就收拾书包跟着他去。
主要是几个人共用一根蜡烛,实在是看的不是很清晰。
他眼睛总是发酸流泪,照这样容易坏了眼睛。
几个人溜溜达达的,出了书院的门。
王泰自是差人打听了一二:“宋城周遭一共有五座寺庙,十二郎,咱们先去哪一个?”
“都是哪五座寺庙啊?”
“碧霞元君祠、白云寺、宝融寺、灵台寺、寺,其中灵台寺规模最大,且是在城内,其余四个都是在城外。”
“哪咱们要去就去最大的,吃他娘的,喝他娘的,用他娘的。”
“况且其余几个寺庙的香火,想必一点都不好。”
“额。”
包拯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附和。
宋煊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是造反似的呢!
但是此时又没法子转身离开,就算十二郎的话过于离谱,他还是要照顾一下情面的!
因为包拯本以为是要去宋煊家里,未曾想竟然去寺庙蹭饭。
不过他在家乡的时候也曾去寺庙苦读,就是安静以及能磨练自己吃苦的意志。
王泰也被宋煊的几句话震惊的说不出来,一时间愣在原地。
至于祝玉更是吓得呆若木鸡,他觉得自己加入的组织,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呢。
宋煊紧了紧自己的书包,毫不在意旁人的目光:
“正巧空了肚子,咱们都去尝一尝这灵台寺的斋饭。”
几个人都没有料到宋煊他是连吃带蹭的。
倒是张方平率先反应过来:
“好好好,我听说灵台寺的斋饭最好吃,快些走吧,要不然就得饿肚子了。”
范详对宋煊的这番山大王的做派很是兴奋。
如此一来他又能省下不少的钱财。
反正自己是个穷鬼,吃寺庙几顿饭,怎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