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宋百姓活的很辛苦的(三更)
宋煊在店铺里应答着众人的询问,倒是悉心解释了一遭。
销售完毕,再加上兑奖这事,才算是一整个完整的过程。
他自认为没什么方面出现纰漏。
陶宏几人开始在那堆存根里,寻找中奖的数字,至少要做到心中有底,卖出去几份。
就在众人讨论声中,说书人曹大家拿着彩票登门,脸上笑嘻嘻,尽量让自己的气息平稳下来,才张嘴道:
“掌柜的,我也中奖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些个人都在围绕着那台摇奖机器,认真分析哪个数字容易被吹出来。
待到明天开售第二期,他们好买一个容易中奖的数字。
但是曹大家这么一嗓子,当即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
他是靠着嗓子挣营生的。
说话声音绵长且清晰。
在场的都听清楚了又有人中奖了!
宋煊停下与众人的攀谈,有些不可思议道:
“未曾想今日中奖之人,竟然会是双蛋黄!”
掌柜的陶宏自是连忙过来接待,认真的核对了一眼这个彩票,然后才笑嘻嘻的行礼:
“恭喜这位客官,您中奖了!”
然后他就掏出准备好的一贯钱,轻轻放在柜台上,请曹大家查验数额。
曹大家听着旁人的恭喜以及羡慕之声,脸上也流露出更多的喜色。
运气这种事。
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但曹大家很清楚的知道,旁人的运气都没有自己好。
这个好彩头,被自己得了!
那便够了。
虽然那第一个中奖的是个乞丐,那是他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这并不妨碍自己极佳的运气。
尤其是曹大家是为了那本西游记,不是为了中奖来的,更是让他十分自得。
于是面对众人的提问,曹大家笑嘻嘻的回复他们。
他自己个是看上十二郎写的这个故事了。
绝不是为了钱来的,没成想竟然中奖了!
在庆楼说书的曹大家都说这个故事好,众人便有些明白,宋十二写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好了。
反正大多数人都不认字,利用这个彩票得钱的事,可要比什么故事要有吸引力。
在应答完了众人诸多问题后,曹大家才又重新回来,主动开口询问:
“敢问十二郎,这本西游记你预计有多少章节啊?”
“俺还没想好,不过怎么也得一百吧。”
曹大家顿时松了口气。
他知道小说是按照回的,但是宋煊命令章节也并无意外,全都随他去了。
这个故事,曹大家可以确认。
许多百姓都是爱听的,很有市场!
“就是不知道十二郎需要多久才能写完?”
曹大家进一步解释道:
“主要是我觉得十二郎的故事写的真好,想要在庆楼为众人讲一讲,也能继续讨口饭吃,还望十二郎不要介意。”
虽然大宋科举热,但是许多百姓并不识字。
不如后面的明朝识字率高。
在明代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教育的普及,再加上白话小说的兴起,识字率是上涨的。
当然北宋重文抑武更是提高了识字率,至少比大唐要高。
识字率大规模下降的是清朝,甚至是历朝历代最低,连首都北京的识字率都不高,更不用说其他地方。
晚清的官方文件规定发展学校,到1915年识字率要力争达到1%。
平日里都在1%的下面。
甚至是在袁世凯的推动下,晚清小学的数量,才开始不断的增加上涨。
“无妨。”
宋煊哈哈大笑一二:“其实俺的本意是想要推动这本西游记的传扬,未曾想为了销售更多想出来的主意,反倒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若是曹大家能够在庆楼推广俺的故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曹大家闻言也是十分的欣喜。
至少这个原主不拒绝那才是好事。
“就是不知道十二郎写了几个章节?”
“曹大家勿怪,俺平日里要多温习功课,过两日还要去书院读书学习,能腾出来写的时间不多,尤其是为了保证西游记的保量。”
“确实如此。”
宋煊随即又笑了笑:
“其实俺是提前写了十个章节,足够一个月的用量了。”
“哦?”
曹大家喜上眉梢,当即带着钱拱手离去。
方才一直默不作声的张方平笑嘻嘻的道:
“十二哥,有这样的喉舌为你宣扬,这一贯钱可是的真值啊!”
“其实谁中奖都行。”
听着宋煊如此言语,张方平嘿嘿笑了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可是参与数钱这项活动的。
有了今天的公开抽奖以及兑奖的话题,明日第二期开卖,怕是又有的忙活了。
前来确认中奖号码的人络绎不绝,牌子就挂在了外面。
那两张中奖的彩票,也被贴在第一期的板子上,以此来供人瞻仰。
其实也是留些数字罢了,全当毫无意义的参考。
宋煊瞧着何三等家人趁着吃饭的档口,背着背篓回家去。
想必是给家里老人送西游记的第二章节去粘贴。
毕竟光是靠着晚上做,还要浪费灯油。
再加上有些夜盲症,万一看不清凑近对照。
烛火把纸张给点燃了,可就是大问题。
不得不说何家老太太是个小心谨慎的性子,并且竭尽全力不让自己拖累儿子的前程。
说白了。
做工哪有什么前程啊?
实在是宋煊给的待遇极佳,许多人做梦都求不来的。
那对他们而言,便是大好的前程!
晏殊特意带着宋绶与范仲淹过来,手里捏着彩票,放在宋煊面前:
“瞧瞧我这张中奖了没?”
“哎呦,不巧了。”宋煊拿起彩票看了看:“倒是没中奖。”
其实他们三个在门外就瞧见了开奖号码,此时不过是拿出来打趣一二。
“十二哥儿哎。”晏殊手里也拿着折扇,笑呵呵的道:
“你不知道,我与宋公垂因为你的事,打了赌约,特意来问一问结果。”
宋煊放下手中的彩票:“不知道赌约是什么?”
“三个月你能盈利且能支付书院过半需要的短缺资金。”
晏殊伸手稍微估算一下:
“以我观之,你这三天至少卖出去一万张彩票,一张两文,三天就有二十贯的流水,再往外兑出去两贯,十八贯你除去人工材料费,赚上一半没问题吧?”宋绶有些紧张,他不是输不起钱,只是不想输这个场面。
范仲淹端着凉浆率先开口:“晏相公不必如此给十二哥儿压力,一万张是夸张了。”
听到晏殊的解释,宋煊咳嗽了一声,询问:
“那问一句,二位相公之间的赌约是什么呢?”
“你腰间的那个玉佩,整一个新的给我,毕竟我这腰间也空荡荡的。”
“哦。”
宋煊闻言哼笑了一声,身体微微后仰:
“那晏相公怕是估计少了。”
晏殊愣了一下。
他其实说一万那也是故意夸大了。
然后下意识的看向宋绶,瞧见他眼里更多的惊恐之色,嘴角立马勾起。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自己完全大优势啊!
范仲淹放下手中的凉浆,认真的询问:
“十二哥儿,可否相告卖出去多少?”
“三万出点头。”
“嘶。”
三人真是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目光惊恐的看向宋煊。
因为宋城虽是大宋南京,可人口是垫底的存在。
大宋人口最多的前三个地方,分别是东京,有百万人口;
杭州三十二万往上,成都府二十五万人往上。
就算是江宁府、兴元府,河南府等治所在二十万左右。
应天府的宋城才是十五万往上。
竟然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来买了宋煊的彩票,这密度可够大的。
“果然有这么多人来买?”宋绶的声音有些发懵。
“倒不是如此。”宋煊又补充了一句:
“俺可没有要求必须是实名制,一个人只能买一张,许多人为了中奖,再加上钱不多,都是买了不少张,其实并没有三万多人前来俺这里店铺里买西游记的章节。”
范仲淹等人这才认同了宋煊的话。
不过才几天时间,怎么可能就如此多的人知晓呢?
但如此销量,也是极为挣钱的。
晏殊又快速算了一下宋煊的流水。
一天二十贯。
一个月便是六百贯的流水,抛去人工、材料费以及给官府上的税!
说他宋煊赚一半都是往少了说。
尤其是晏殊出任知府,他的基本俸禄、禄米、职田收益和职前等多个部分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千贯左右。
那也是极高的收入了。
许多百姓一年都挣不到二十贯,宋煊的铺子一天兴许就能达到。
可以说,晏殊这个知府的月薪都没有宋煊这个小店挣得多。
东京最豪华的樊楼,一天算他有千人顾客,一顿饭至少有五贯钱起。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出这五贯钱的,总不能自己单独一桌吧?
五人一桌,那便是二百桌,一天饭菜流水在一千贯。
这还不算酒水钱。
晏殊仔细核算了一下,樊楼卖的价高,那也是许多材料都上佳。
但利润不如宋十二这个小小的书铺大啊。
楮纸再贵。
能贵的过澄心堂纸嘛?
再加上宋煊一张楮纸都划分出如此多的小票,真是让他赚大发了。
晏殊又摇摇头,自己到底是膨胀了!
如何能拿宋煊这间小小的书铺,去与东京城最繁华的樊楼去比较呢?
范仲淹与宋绶也算出来了宋煊这间铺子的大概利润,就算只给书院分润一些钱财,但也足够用了。
“照这样算的话,我的前期规划书还得撕了,重新做一个大点的,先前那个太抠搜了。”
范仲淹最终也只是感慨自己用不着畏手畏脚的。
如此一来,明年才能招收更多的考生。
一个书院,没有个一千人,算什么大宋最高学府啊?
不仅是学子,还有合格的夫子,那也是急缺的。
“宋十二,你当真没有欺骗我们?”
宋绶不死心的问了一嘴:“没必要偷偷拿自己的钱财,支援书院建设的。”
“嘿嘿嘿。”宋煊双手放在圆桌上,轻轻询问:
“宋通判是觉得俺是那种冤大头吗?”
宋绶无话可说。
他有些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疯狂的来买这一张张小卡片。
明显是一个骗局啊?
卖出去三万多份,可是中奖的却仅仅有两个人!
宋十二他说是一千个人里至少有一人中奖,可那也是这一千人从001一直买到999。
但是把所有的号码全都买下来,又是一笔巨款,得不偿失。
怎么看。
都是宋十二赚。
难道那些人都看不透?
宋绶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后,倒是让宋煊一阵轻笑:
“宋通判,你小看了大宋百姓骨子里的贪婪了。”
“贪婪?”
“在大宋扑买游戏屡禁不止,哪一个不想以小博大?”
宋煊又起身给他倒了杯凉浆:
“所以俺这个铺子,就算进入平稳期,也会有人想要试一试自己的运气,连个乞丐都能中奖,没必要自己的运气要比乞丐差啊!”
晏殊却是了解宋煊这套挣钱的逻辑。
只要人的贪心不减,那便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买的。
“哎。”范仲淹叹了口气:“看样子还需要多教化百姓,方能让他们心中少些贪婪。”
“俺却不觉得范相公说的是对的。”
“为何?”
晏殊也知道教化百姓这条路过于宽泛。
许多百姓都是要为了生存而奔走,如何能静得下心来学习圣人之言。
宋煊叹了口气:“大家都说富宋富宋,可大宋的百姓当真富吗?”
“他们想要挣一贯钱,需要付出多少时间与精力?”
“诸位做了这么久的官,可晓得?”
宋绶捏着胡须,其实他一时间也有些说不准百姓挣一贯钱需要多久。
“俺店里的这三个贼配军靠着朝廷,当真能养得活一家老小?”
“俺雇佣这三家亲自去他们家里拜访了一二,与猪狗生活的并无多大的差别,狗还有身皮子能出去捡垃圾果腹呢,但儿媳与婆婆却是要共同穿一条裤子,男孩更是不着寸缕,女孩也只是穿个小短裤。”
“至于成年母女两个,甚至要去倚门卖笑为生,可就算这样了,全家依旧吃不饱饭,更不用说学习什么教化了!”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晏殊默然无语,范仲淹连连叹息,宋绶有些不忍心的闭上眼睛。
宋煊又捏起手中的彩票:“大宋百姓活的很辛苦的,买张彩票安慰自己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