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章 神童的陨落
    第1章 神童的陨落
    “宋煊,位次三十一。”
    “模拟应天府学院入院考试结果为~不合格。”
    听着私塾先生的宣布,坐在学堂最后排的宋煊面无表情。
    在宋朝,当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
    有条件的就得读书,没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读书。
    目前的环境,能考上公,才是最合适的出路!
    夫子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的学子们便登时哄笑起来。
    “十二哥他又是排在三十一,最后一名。”
    “俺小时候就听十二哥是神童的故事,怎么八年过去了,他还没考入应天府学院呐!”
    “哈哈哈,俺大哥二哥都跟他一起学习过,可他们早就考进去了,还都参加过解试了。”
    “俺们以后不要唤他十二哥了,唤作三十一哥吧。”
    “俺听说神童哥可是八岁的时候就砸水缸救过你哥。”
    “不止,俺听说他指挥你哥哥们用水把树洞里的球灌起来了。”
    “还做了一首咏蛙享誉整个勒马镇,怎么这么多年他一点长进没有,反倒退步如此之多?”
    “谁知道呢。”
    “十二哥天天骑驴打猎,钓鱼走兽的,一点心思都没有在学业上,如何能行!”
    “哎,十二哥平白浪费了天赋。”
    课堂内都是五到十六岁的孩童与少年。
    不过这些族弟们也只敢说些悄悄话。
    毕竟人高马大的宋煊,拳头可是硬的很。
    他们也只有在学识上能够“碾压”他,来找找存在感了。
    作为宋氏家族私塾最强留级生,坐在最后一排的宋煊满不在乎单手撑起自己的脸颊。
    他当初莫名其妙来了北宋真宗年间,成了一个八岁幼童。
    结果司马光没砸的缸被他宋煊砸了。
    文彦博灌水取球的事也被他做了。
    还忍不住嘚瑟吟诵一首咏蛙。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这种事更得有名人帮忙吹捧,才能成为神童。
    可惜他这个庶子,爹不疼,娘不爱的。
    甚至连娘舅家都没有人撑腰。
    毕竟他娘改嫁了。
    自此宋煊便沉寂下来,静等长大。
    尤其是脑子里记的诗词也不够长久得瑟的,终于成了“方仲永”。
    反正已经成为“仲永”了,宋煊也满不在乎。
    作为家族私塾老师,宋夫子用戒尺敲了敲桌子,面无表情的继续宣读名次,直到最后一人:
    “张方平,第一,优秀。”
    “哇。”
    课堂内登时听取哇声一片。
    宋氏私塾也并不是只教导族人。
    有些时候贫困的好苗子,也可以顺便拉来投资一二,博得一些美名和将来的好处。
    张方平与宋煊同岁,对于读书极其擅长,但属于买不起书那种家庭。
    他来宋氏学堂也不过是为了更方面的借书来看,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对于一个月后考入应天府学院,相比于宋煊,张方平完全是手拿把掐。
    待到最后宣读完后,众多童子们一哄而散。
    倒是有几个年长的宋氏族兄弟们凑过来同张方平询问一二。
    总是有人想要的询问好学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进步方法。
    毕竟再过一个月,大家就要去参加应天府学院的入学考试了。应天府学院被真宗皇帝夸赞过。
    商丘此地又成为北宋的陪都南京。
    宋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
    学子们能进入应天府书院学习,乃是科举路上最强的催化剂。
    周遭州县许多学子都想要考入应天府书院。
    再加上属于小班授课制度,学院也不是谁都要的,搞扩招之类的。
    还得看看你是不是读书科举的那个苗子,免得坏了书院的名声。
    宋煊慢悠悠的站起身来,随手拿起挂在墙上的弓箭,背起来准备去打猎活动活动筋骨。
    “十二哥,等等我。”
    张方平喊了一句,同围上来的人告罪,紧随宋煊脚步。
    二人虽然同岁,可是张方平因为家里困难,如今身材瘦弱,个头也不高。
    相反宋煊倒是一丁点都没委屈自己的肚子,长得人高马大的。
    二人相识一年有余,情分可比这些族兄弟们要好上一些。
    毕竟谁愿意跟小屁孩玩啊。
    私塾先生瞧着第一名主动与最后一名一起玩,忍不住叹了口气。
    张方平出了门拿着宋煊的鱼竿,同他一起去钓鱼射猎打打牙祭。
    “十二哥,宋氏私塾的藏书俺读的差不多了,一个月后俺就要去参加应天府书院的入学考试。”
    “俺听闻考进去之后,会对贫困学子提供一些金钱上的支持,俺打算去试试了。”
    听着张方平的话,双手背后的宋煊嘿嘿一笑:
    “你去年就该去考了,平白耽误一年在这陪俺作甚。”
    “十二哥对俺有恩,俺也想要尽一些绵薄之力帮助十二哥增长学识。”
    可是张方平发现自己真的没有当老师的天分。
    十二哥虽然记忆力好一些,但是对于策论的见解总是有些“超纲”。
    还有他对经义的理解也总是歪曲。
    那如何能行?
    但是自己一直都没有给他板正过来。
    “哎,方平,你不用担心俺。”宋煊大踏步的走着:
    “一个月后俺也会同你一块考试,争取进入应天府书院,在大宋总得是要科举入仕的,要不然干点啥都白搭。”
    大宋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现在宋仁宗才刚上位不久,朝政被太后刘娥把控。
    即使好男儿东华门唱名虽没有被韩琦当众喊出来呢。
    可整个大宋已经奠定了对士人的优待政策。
    前几年嘎了的宋真宗劝学诗,可谓是传遍整个大宋。
    宋煊自己想要在大宋活的痛快一点,不科举是不行的。
    家财万贯,妻妾成群,也可以,但是在大宋你没有读书人那个身份是护不住这些的。
    而进士更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就算是黄巢那也是进士无望才选择打进去的。
    进士在手,就相当于在宋朝拿到了免死金牌!
    宋朝执行时间最长、执行效果最好的老规矩,便是那个人人熟知的宋太祖的誓词: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宋煊又念了一句宋真宗的话: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听到这话,张方平松了口气。
    他可害怕宋煊自暴自弃,仗着身手好去当贼配军。
    那可就一辈子都起不来了。
    “十二哥想试一试的话?”张方平立马眼睛一亮:
    “接下来一个月我必会全力辅佐十二哥,提高策论水平。”
    新人新书,来人看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