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9章 炮火连天
    第349章 炮火连天
    与此同时,多尔衮站在帐中,目光凝视着远方的荒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犹豫。
    他深知,眼前的局势异常复杂,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都可能让清军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南侧的几个荒村如今已成为明军的眼中钉,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可能会成为明军攻击的突破口,从而让整个防线崩溃。
    如果增援成功,清军便能有效挫败明军的进攻,恢复部分士气,并让他们意识到,面对清军的反击并非没有胜算。
    而一旦局势恢复,清军的威慑力便能迅速恢复,甚至可能反过来给明军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暂时后撤。
    然而,若增援失败,局面将彻底失控。
    派出的援兵一旦陷入明军的包围圈,战场上的混乱便会如滔滔洪水般席卷而来,那些本该保卫整个军阵的清军将士,可能会成为明军冲击的突破口,导致全军陷入无法收拾的困境。
    这是多尔衮无法容忍的风险,毕竟,满清的八旗兵仅有一万余人,且都是朝廷的根本支柱,死一个少一个,实在不容有失。
    自从开战以来,清军的损失已不容忽视。
    满蒙八旗兵已经阵亡四五千,这样的伤亡足以让满清内部的权力结构产生剧烈震荡。
    即便是多尔衮这样位高权重的统帅,也明白,过度的损失会引发朝中高层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政治后果。
    这种情况下,每一场战斗都变得愈加沉重,决策的每一步都关乎整个清朝的未来。
    多尔衮的眉头紧锁,心中依然没有下定决心,如果不派兵支援,明军很可能不会善罢甘休。而直接撤退将意味着给敌军留下一个巨大的突破口,若明军选择死战,撤退的清军便会陷入尴尬的境地,留下断后的部队,结果只会更加惨重。
    此时的清军已不容再承受一次重大失败。
    站在帐中深思的多尔衮,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巴明的声音。
    “王爷,明军的阵势与之前截然不同。”巴明低声说道,神情中带着一丝警惕。
    “哦?”多尔衮回头,看向巴明,目光锐利。
    巴明的警觉性一向很高,若他已感到异常,那问题便不容小觑,巴明接着说道:
    “这次明军进攻的阵势极为严密,特别是那些骑兵,数量远超以往的进攻。
    我已确认,那面‘张’字认旗正是朱慈烺麾下的张煌言,他是明帝手下数得着的猛将,擅长攻城破阵,曾在沧州斩杀洪承畴麾下的部将,又率军攻破北京,威名赫赫。”
    多尔衮听后,心头不由一紧,他和洛尔、阿津等将领一样,对张煌言颇为忌惮。
    张煌言不仅战斗经验丰富,且攻守兼备,他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此次明军进攻的威胁。
    而这一次,张煌言的进攻方式与以往不同,明显显露出他对清军防线的深度分析和精准把控。
    “张煌言……”多尔衮低声念叨着,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他的确不好对付。”
    巴明继续说道:
    “我在外面仔细观察过,明军的方阵依旧整齐有序,甚至还派出了数百名精兵在四周骚扰,不断朝着村口射箭放枪,压制我方的士兵。
    这些士兵战斗经验极为丰富,单兵作战能力强,动作灵活,常常充当大军前锋。如果他们能够接近我们的大营,恐怕将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
    多尔衮心头一凛,明军的这股小股部队,显然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特种兵种,他们擅长快速机动与骚扰作战,能够在敌军未反应过来的情况下,迅速打乱敌阵,制造混乱。
    若清军的防线稍有松懈,便可能被他们撕开一条裂口,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溃败。
    “看来,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了。”多尔衮终于下定决心,口气坚决道:“派出增援,务必阻止明军的进攻。”
    说着,他转向一旁的军师和将领们:“从南侧的四个荒村开始,必须迅速派遣兵力进行压制,哪怕要付出一定代价,也不能让明军突破防线。”
    然而,多尔衮心中依然不免有些疑虑。如果明军真的如巴明所言,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这场阻击战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增援行动,而是一次背水一战。
    但他也清楚,若不派兵增援,那不仅仅是兵力的损失,更是士气的崩溃。
    若让明军攻占南侧,带头破阵,那将对清军全军上下的士气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战局的彻底崩溃。
    “传令!准备增援部队,务必阻挡明军的进攻。”多尔衮终于下达了命令。
    他的心情虽然依然沉重,但此刻的他,已无退路可言。
    .
    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快速而急促,巴明猛地抬头,目光穿过阵地,朝着前方望去。很快,他看到派出去的哨马如飞而来,速度之快显然表明了事情的紧急。
    哨马在距离营地不远的地方下马,动作干净利索,几步爬上了屋顶,随后快步走到巴明身前,恭敬地汇报道:
    “贝勒,左村约有三四千明军,右村大致相同,侧翼的骑兵估计有六七千之众,而且还看到了十几墩火炮。”
    巴明听后,微微皱了皱眉,目光又转向远处的明军阵地。
    望着那边,果然,随着哨马报告的信息,他能看到远处明军阵中密集布置的火炮,几门大炮已经被集中到军阵的中心位置。
    虽然距离远,巴明的视力并未能清晰地看出具体是哪种炮,但从火炮的排列和调动的速度来看,这支明军无疑是经过严密部署的,显示出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势。
    而让巴明感到震惊的,除了火炮的迅速集结外,更令他震动的是明军方阵的效率。
    刚刚,明军的阵列还在匆忙行进,而现在,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整齐划一地停下,距离村庄仅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地方。
    这种效率和迅速的阵形调整让巴明不由得心生一丝忌惮,他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快,派人去告诉摄政王,让他派兵来支援守村,特别是明军的骑兵,务必在我们阵地外侧阻击成功,千万不能让他们绕到我们背后来。”
    巴明的眉头紧紧锁住,显然已经意识到明军即将发动进攻,自己的兵力极为有限,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激烈战斗。
    他手下目前只剩下两千人,且其中一千是包衣兵,不擅长正规战。而一旦明军突破阵线,村中的火枪兵便难以发挥作用。
    荒村的地形狭窄,四面被残垣断壁围困,火枪的优势在这里几乎被削弱,剩下的,只有士兵的勇气和个人战斗力。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方阵,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巴明深知此地作战的困难,他目光灼灼,指挥更加果断:
    “命令炮手准备,立即开炮!”他顿了顿,转身吩咐道:“但火枪兵必须等到明军进入六十步内才能开火,务必保持冷静,稳住村子。其他的事情,我们无需干涉,能守住阵地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巴明下达命令的一刻,明军的前锋已经抵近村庄七十步的位置,开始不断骚扰清军阵地。
    意图通过挑衅和火力压制逼迫清军露出破绽,以便进一步打击清军士气,同时消耗他们的弹药。
    这种战术既巧妙又危险,清军若没有做好准备,恐怕会陷入被动。
    然而,巴明并不急躁,依然沉着冷静。
    他知道,明军的这种骚扰方式不过是试探,而他的清军阵地经过了严格布置,只要稳住,不轻易出击,明军便难以轻易撼动。
    随着巴明的命令下达,村中令旗迅速挥舞起来,指挥信号随即传遍了整个阵地。
    在巴明所在的右村,炮手们早已就位,整装待发。
    随着一声令下,村内的火炮猛然轰鸣,两枚重达十几斤的铁弹划破长空,呼啸而出。
    空气中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两枚铁弹带着滚滚浓烟在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飞速朝着明军阵地扑去。
    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其中一枚炮弹准确无误地砸进了明军的方阵中央,瞬间爆炸开来,带起一片火光和尘土,响起一阵惨叫。
    十几名明军士兵当场被炸伤,甚至有几名不幸被炸死,血水和碎肉四溅,场面惨烈。
    巴明站在远处的高地上,目光定定地注视着远方的战场。
    他看到那场爆炸后,明军阵地顿时一片混乱,有些士兵纷纷向后退去,惊慌失措的景象出现在他眼前。
    巴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汉狗,也该让你们见识一下我大清火炮的厉害了。”
    他深知,明军虽然在火力上也有所准备,但在对抗这种高威力的火炮时,完全处于下风。
    明军阵营的阵形在炮火的打击下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变得散乱起来,士气也遭遇了严重的打击。
    对于巴明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打击,是对明军阵营的有效震慑。
    然而,他并未就此放松警惕,眼前的局势依然复杂。
    即便火炮得到了成功的打击,明军依然是一支经验丰富的敌军,不能掉以轻心。
    巴明心中默算时间,随即又下令道:
    “继续发炮,保持对明军的压力,防止他们轻易恢复阵形。
    与此同时,火枪兵必须保持警觉,等待明军进至六十步之内,再一举压制。”
    此时,明军阵中的混乱虽然一时难以平复,但他们毕竟是经过多次战斗考验的军队,迅速恢复了阵形。
    明军开始重新组织反击,望着周围士兵纷纷回归到各自的位置上。
    巴明深吸了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坐姿,继续冷静指挥着手下的每一个细节。
    此时,明军的士气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尽管面前的满清军队气势如虹,令他们一度感到压力山大,但他们坚信,这些“鞑子”不过是空有一副强悍的外表,最终还是会被打败。
    特别是在看到对方的进攻陷入暂时停顿后,明军士兵更加确信,胜利的天平必将倾斜到他们这边。
    明军的各个方阵依然稳稳地排列在阵地上,士气高昂,丝毫没有因为敌军的强大气势而动摇。
    即使一些阵地上的士兵因交火而死伤,空出的空位也迅速被补上。
    炮兵阵地则依旧井然有序,火炮已经准备好,炮手们动作迅速、熟练,确保每一发炮弹的精准发射。
    队列中的指挥官高声命令道:“准备,射击!”
    随着指挥官的命令,明军的炮火在瞬间爆发出来,炮弹如同猛兽般撕裂空气,冲向前方的敌军阵地。
    炮声轰鸣,震耳欲聋,连绵不断。数十发炮弹呼啸而出,带着浓烈的硝烟与火药味,向着满清军驻守的荒村猛烈轰击。
    “轰、轰、轰……”每一声炮击都如同雷霆震荡,轰炸着荒村中的建筑。
    随着炮弹的爆炸,灰尘、碎石、泥土纷飞,整个村庄瞬间成为一片废墟。
    四散飞溅的石块、泥土与木屑在空中如同暴风中的雪般飞舞,声音震耳欲聋,巨大的爆炸力甚至让远在数里外的明军士兵也能感觉到地面一阵剧烈的震动。
    在这密集的炮火中,一座老旧的茅草屋被十斤重的铁弹直击,瞬间四分五裂,屋顶轰然倒塌,浓烟滚滚,残砖碎瓦飞散,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和尘土。
    村中的建筑物几乎在炮火中被摧毁殆尽,地面上被炸出一个个深坑,坑中冒着浓烟,飞扬的尘土让空气显得格外沉重。
    然而,尽管明军炮火如此猛烈,位于荒村中的清军并未因此而慌乱。
    相反,他们在这片断垣残壁中找到了一定的掩护,清军士兵们低头躲避,尽量避免被飞溅的石块或砸落的屋瓦伤到。
    尽管他们的阵地一片狼藉,但大部分清军士兵依然保持着冷静,甚至有些士兵在弯腰躲避的同时,还不忘仔细观察明军的炮火轨迹,等待着能反击的机会。
    而真正让清军感到棘手的是,明军的火力已经占据了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