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8章 一战全歼
    第218章 一战全歼
    在一大一小,前后总共近万马甲组成的骑阵,整整六道骑墙,另外一道精锐散兵线气势如虹的冲击中,岳乐麾下的这支八旗骑兵,直接被打得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明军骑阵就如同狂风暴雨一般,锐不可当,迅猛地席卷而后,所谓的八旗军,便只剩下了一地狼藉!
    在这样猛烈的攻势之下,山谷中的八旗军,几乎完全失去了战力,数以千计的战马骑兵因为躲避明军骑阵,拥挤在两侧的山麓边缘。
    岳乐和他的护军们,也不能例外,此时正在山谷东侧,所幸上方是八旗甲兵占据了上风,他们并没有遭到殿前军战兵的箭矢突袭。
    而明军骑阵的攻击,远还没有结束,在完成了对清军骑兵群的致命一击后,两个骑阵的马甲便在冲出了一里多地后,逐渐克服了惯性。
    这些马甲在身边军官的指挥下,迅速调转马头,重新开始列阵,准备第二轮回冲,给予清军新一轮打击。
    当然,在经过刚刚那一轮震天撼地的冲锋之后,明军的阵型此时也已经完全不成样子了。
    但这完全在朱慈烺和林昌峰的预料之内,即便是天骑军最精锐的那个骑兵营,那些骑兵就算接受再多的训练,也不可能在骑阵冲锋之后,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阵型的重整。
    而且,在骑阵冲锋之后,天骑军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严整的阵型,而是要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林昌峰需要趁着这些现在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清军骑兵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将他们彻底击败。
    朱慈烺看着山谷中,两军对撞的地方,满地的兵马尸骸,血流成河,还有无数受伤的战马,八旗甲兵在地上哀嚎惨叫,发出了阵阵惨嘶,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了一丝冷酷的笑意。
    这场仗,他已经打赢了,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整理战果。
    “常登贵,领着预备部队入场,吹响冲锋号,全军出击!”
    “是,陛下!”
    而另一边,岳乐看着刚刚两军冲撞的战场上,堆积如山的人马尸体,心中惊骇欲死,甚至连握着缰绳的手,都止不住颤抖起来。
    他虽然也听说过明军骑阵的威名,但到底是没亲眼见过,这种完全不要命,堪称凶狠的打法,他此前根本无法想象。
    毕竟,在他的潜意识里面,没有哪支军队可以在如此短时间内,击败近万八旗马甲,即便是明帝的殿前军,也不行。
    岳乐虽然没有信心击败朱慈烺的大军,也知道自己若是困在了山谷中,必败无疑。
    可苦战一天一夜之后大败,和一个回合之后,直接惨败出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麾下可是近万的骑兵,而且全都是精锐的八旗马甲,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一个回合下来,就已经溃不成军了。
    岳乐到底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扫视一圈,已经大概估计出了自己刚刚那一战的损失至少有两千五百马甲,甚至可能接近三千,而且全军的阵线,已经支离破碎,指挥中枢完全失效。
    如今,即便是他想要有所作为,挽回败局,也几乎没有那个可能了。
    毕竟,随着清军骑兵全都被挤到了两侧山麓,岳乐所在的中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指挥的可能。
    “主子,咱们快撤吧,从那边的山道突围,一定还能走!”岳乐手下的巴牙喇头子激动道。
    他一面说着,一面扭头看向了后方正在集结整队的明军骑兵,还有前方正准备攻来的明军,脸上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作为八旗军的巴牙喇,而且还是其中最精锐的巴牙喇军官,这样的神情,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脸上。
    岳乐闻言,扭头看向自己的这个部下,脸上不由得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麾下将士的军心,已经完全没了。
    而不等他下令,许多八旗马甲便早已经按耐不住,纷纷开始四处溃逃,根本不需要天骑军的继续冲击。
    岳乐看着士气尽丧,已经溃不成军的兵马,心中十分低落。他原本还没放弃的,但现在,也同样失去了最后的战心。
    “主子你看,阿尔津早就跑了,咱们也别在这里和这些尼堪死耗了!”岳乐身边的一个护军忽然抬手指着后方,对着他说道。
    而原本就已经心灰意冷的岳乐,突然被这么一喊,就好像是被唤醒了似的,当即扭头看去,只见阿尔津的旗帜很快就转进了一个山道,身后还跟着数百马甲,并且还源源不断有马甲跟在这股骑兵群的后面,甚至有愈汇多之势。
    看到这里,岳乐再也支撑不住,直接朝着身边的巴牙喇和护军们下令,然后领着大队人马,往最近的山道涌去。
    他看到如此急转直下的局势,多年的征战沙场形成的敏锐直觉,再次开始支配大脑,权衡利弊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带着剩余的这百余巴牙喇和护军突围,保住自己的性命。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岳乐看到了刚刚冲到北面山谷中的明军骑兵又开始发起了冲锋,惊讶之下,直接丧胆,选择了逃命。
    不过,这个时候,常登贵已经下令士兵吹响了全军出击的军号,轰隆隆的战鼓声随即也响起,他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突围时机。
    岳乐刚刚领兵冲上山麓,就看到林昌峰领着大队骑兵,开始了新一轮的冲锋。而原本在山麓缓坡之上,还颇有阵势,阻挡住了明军攻击的数百甲兵,此时也已经溃败。
    这就是“兵败如山倒”了,等到岳乐反应过来,看得目瞪口呆的时候,为时已晚。
    若是平常的战场,岳乐恐怕已经领着最后的数百巴牙喇和护军,趁着明军也是一片混乱之际,直接冲锋,打断明军的攻势,甚至是撕开口子,扭转败局。
    但现在,他已经完全失了分寸,而且那些所谓的战略,在山谷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而早早就被挤到了两侧山麓的清军骑兵群,此时已经完全没了指挥,更是军心溃散,他们面对正以极快的速度重新发起新攻势的天骑军,完全就是四散逃命。
    毕竟,除了北面的骑兵之外,山谷南面,一队队阵型严密的步军,正在赶来,前方还有上千骑兵开路,也绝对不是他们能够战胜的。
    天骑军的将士们在“呜呜呜”的铜号声中,不断提速,无数彻底失去了战心,又在战场边缘的清军马甲,纷纷趁着明军骑兵群还没冲来的时候,立刻调转马头,飞速逃离。
    但山道狭窄,上万名骑兵,步军都拥挤其中,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失去的逃命的机会,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明军骑兵群狂风暴雨般的冲击之中!
    在轰隆隆的马蹄声中,林昌峰没有丝毫犹豫,亲自领着天骑军的马甲,冲向了山谷中的清军。
    他对于战场的局势,向来都有着十分敏锐的判断,此时看到清军骑兵如此混乱,便知道不需要什么战术了,冲得越快,战果便会越大。
    毕竟,此时困在山谷平地之上的清军,步骑兵加起来还有一万多人马,他们在遭受了刚刚的骑阵冲击之后,士气十分低沉,几乎已经不可能再重新组织反击。
    至于靠近山麓两侧,原本正在节节抵抗的数百名清军甲兵,此时正着急忙慌取回战马,想方设法溃逃。明军的简易骑阵的冲锋依旧迅速无比,数以千计的天骑军甲兵,策马奔驰,林昌峰的认旗,还有数以百计的营官,千总,把总,百总旗帜,都直接朝着混乱的清军溃兵所在的方向前倾,气势如虹。
    这一次,清军没有再直接对冲,大部分八旗马甲还没有接敌,就已经自行溃散了,横扫而来的明军骑墙是从侧面,还有背后,追逐砍杀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强敌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八旗马甲,还是成功从两侧的山道中逃离了,甚至还有部分是从间隙宽大的明军骑兵队列中穿过,最终才得以进入山道的。
    但北面天骑军的六道横队再次扫过,南面的步骑军步步逼近,山谷平野中残余的清军骑兵,大多数都没能逃脱。
    常登贵亲自领着南面的步骑军出击,很快就击溃山谷中的清军残兵,前锋的骁骑军游骑,不断出击,砍杀蒙头乱窜的八旗马甲。
    而步军则是以鸳鸯小阵的形式,清理绞杀那些坠马受伤,或是晕头转向,来不及逃跑的绿营军,包衣兵。
    那些眼见山道拥堵,试图从其他地方突围的清军溃兵,根本来不及寻找突破点,便在明军骑兵和战兵方阵的一轮又一轮的密集冲杀下,死伤殆尽。
    明军步骑兵的进攻阵形虽然已经因为快速移动而变得混乱,但他们没有遭到清军的任何有效攻击,长枪兵和刀盾手的配合密切,给了背对着他们疯狂逃窜的清军以致命打击。
    常登贵骑着马一路砍杀而来,他的身上很快沾满了黏糊糊的鲜血,而他手下的亲卫们,此时也都已经杀红了眼。
    至于那些快人一步,想要从东西两面山口突围的,大部分都是骑兵,他们经过如此一番夺命狂奔,无论人马,其实都已经体力耗尽,面对从背后密密麻麻,追杀而来的骑兵,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只能任由后者肆意砍杀。
    不仅如此,岳乐领着手下的巴牙喇和护军,最终也没能成功从山谷中突围,他醒悟得太迟了,根本挤不进最近的山道。
    在天骑军的攻击下,岳乐的认旗很快就倒在了冲锋的战马群中,作为败军之将,他根本没有再次表现的机会。
    明军最后的一轮进攻气势如虹,常登贵和林昌峰亲自领着亲卫骑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中路清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失去了指挥和侧翼掩护的清军中路,很快就被彻底击溃,剩余的万余清军残兵争先恐后,相互推搡着逃命。
    山谷之中,这些被明军追赶砍杀的清军几乎陷入了崩溃的的境地,惊慌大叫,互相践踏。
    而分水岭两侧的山道之中,清军骑兵,步军们,为了快速逃命,也纷纷毫不留情地砍杀在面前挡路的战兵,甚至是骑兵。
    那些失去了战马的八旗甲兵,亦或者绿营兵,包衣兵们,在这种情况下,也丝毫没有退让,纷纷伸出了长枪,朝着停顿在地面的骑兵猛刺而去。
    这种时候,所谓的八旗兵,绿营兵,包衣兵,早就没了高低贵贱之分,纷纷杀成了一片,只为了逃生!
    但他们注定等不到逃生的机会了。从北往南冲锋的明军骑兵,还有从南往北冲锋的步军,都很快调转兵锋,开始朝着各个山道中的清军攻击。
    而这些清军溃退的线路,早已经被数以千计的溃兵堵塞,甚至不少原本就是荆棘密布,根本不适合行军。
    随着明军从后方追击,清军溃兵们的互相残杀再度加剧,他们根本不敢回身反击,山谷两侧狭窄的山道旷野上,很快遍地横尸。
    清军溃兵们和无数战马的尸体,层层叠叠堆在这几个狭窄的通道中,有的甚至就连士兵,也无法再次通行。
    到这个时候,不少清军逃兵才终于醒悟过来,开始往边上的山岭中逃去,但穿过密林逃生,同样是九死一生。
    这个时候的战场,不要说是沿着狭窄的通道逃生了,在这样毫无组织的情况下,即便是平野,也注定了最终只能有少数兵马逃出生天。
    而北面的阿喇善和吴三桂联军,在田见秀亲自领兵阻击的情况下,最终也没有取得突破。
    随着南面传来胜利的呼声,殿前右军更是士气大振,一改原本疲软的防御,此前退到两翼的五六千残兵,甚至直接组成了散乱的进攻方阵,朝着清军阵线,发起了义无反顾的冲去。
    明军大阵中,锋利的长枪大刀挥舞着将附近的清军步骑兵砍翻在地,甚至是阵后的明军火枪兵,也纷纷举起火枪,对着阵前的清军骑兵展开近距离射击,骑兵和战兵交战的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仅如此,一阵“砰砰砰”的火枪射击声从明军阵线的侧面传来,那是重新组织起来的第一阵火枪兵,虽然威力不大,但原本正在进攻的清军前排遭此攻击,瞬间便倒下了数十人。
    吴三桂领着两百多个精锐家丁亲临前线指挥,他身边到处都是奔驰往来的骑兵,但是已经不能阻挡士气大振的明军反攻了。
    “鞑子看来真的要输了!”吴三桂嘴里喃喃道,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任何顾虑。
    而面对明军的反击,清军骑兵无心作战,纷纷调转马头,想要逃离战场,许多八旗马甲,关宁骑兵陷入了混乱之中,许多战马更是在长枪的攻击下,受到了惊吓,在原地惊慌跳跃打转。
    不仅如此,随着南面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凶猛的天骑军马甲,已经开始朝着阿喇善和吴三桂的军阵冲杀而来。
    吴三桂见状,在人喊马嘶,枪声不断的战场上,一面大声怒喝,一面带着身边的骑兵开始往边上山道的方向冲去。
    他带着身边护卫的百余家丁马甲,扯着嘶哑的嗓子,不断挥刀砍杀面前挡路的绿营军,甚至是八旗甲兵。
    这种时候,吴三桂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现在只希望派出去的杨坤,可以带着那支骑兵,回来接应他。可事与愿违,杨坤始终不见人影,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吴三桂撤退的极快,在阿喇善还没反应过来,而天骑军也还没来得及和殿前右军两面夹击的时候,便已经带着脱身的数十骑,逃进了山道之中。
    随着天骑军朝着北面的清军展开了最后的冲击,最后一股清军溃兵也很快就消失在了分水岭的山谷中。
    岳乐和吴三桂所部,包括他们从河南沿途搜罗来充当炮轰的绿营军,民夫在内,整整三余万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其中,只有少数溃逃进山谷的八旗马甲,还有杨坤和阿尔津一早趁乱带走的数百藩兵,千余八旗军,是成建制逃跑的,实际也不过两千余人马。
    而战场之上,还有五千多绿营兵和藩兵最终投降,其余的则是连同那些八旗甲兵一起,全部被殿前军和天骑军杀死在了山谷之中。
    当震天撼地的喊杀声慢慢逝去,分水岭南面的山谷战场之上,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地上满是尸体,血流成河,还有数以千计受伤的战马,在迷茫地嘶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