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虎妞盘莲花,弱鸡知青
    第174章 虎妞盘莲,弱鸡知青
    “当然,要不然他陈麻子凭啥当公社的副主任?你看看现在,唐泽都不敢惹那家伙,郑先发又拿他没办法,要不然哪有他说话的份?”
    尽管是道听途说,田炳义却言之凿凿。
    方唯觉得这其中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距离事实不远。
    因此,他想要对付陈麻子,难度又提高了不少。
    “吃饭了,你们几个先把桌子收拾干净,马上要上菜了。”
    这时,田桂从厨房里出来喊开饭。
    于是三个人便打住了话头,开始忙活起来。
    第二天。
    田炳义和方梅一家吃过早饭就走了,方唯在队里转了一圈,然后去找关崇阳和孙道人。
    老爷子过年并不孤单,除了有师弟孙道人陪伴,另外还有吴茂盛、罗工温工两口子、高青山等人,也经常到家里来喝茶聊天。
    今年过年,大家都很富裕,肉食很丰富,豆制品量大管饱。
    方唯过了初五就从瑶寨回来了,他一个人在家也没事,时不时会和两个老头喝几杯。
    “老三,你来的正好,我问问你,陈麻子是不是又使坏了?”
    方唯刚进屋,关崇阳就气哼哼的问道。
    农村要是有什么话题,传得可快了,陈麻子针对沈钰其实就是针对方唯,这件事都已经传到了关老爷子的耳朵里。
    方唯点点头,坐下之后就说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老爷子,你别跟着上火啊,这件事本来就有破绽,结果被陈麻子抓了个正着,郑主任也没法子。”
    客观的讲,这件事方唯并不占理。
    好在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队长,又有一层一层的护身符,这要是换一个人铁定会挨处分。
    陈麻子也知道仅凭这点事动不了方唯,他就是想恶心郭永清,同时也是恶心方唯。
    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关崇阳的靠山,要不然自己早就得手了。
    “不说这些了,闹心!老三,你找我有事儿?”
    关崇阳已经和陈麻子结下了死仇,对方明显要把他往往死里整,他听到这个名字就来火。
    但他无力对付那个混蛋,心里要多憋屈有多憋屈,便岔开了话题。
    “老爷子,我就是想问问你,当初你帮陈西龙寻找阴宅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
    “陈西龙那边我不清楚,但估计这种事他也不会到处去宣扬。我这边就只有一个介绍人,那人早死了。你问这个干嘛?”
    “没什么,我就随口一问。孙道长,等开春了咱们再去【三清观】瞧瞧,省得你总惦记。”
    方唯问了一下当年的情况,心里隐隐有个计划,但暂时还没成型,所以就没和关崇阳说。
    然后他看向了孙兆东,说等自己有空了就陪对方去道观看看。
    “那敢情好,多谢!”
    孙道人很感动,站起来行了个礼。
    “自家人,莫搞得这么生分。这里有点腊肉你们收着,等回头我去山里抓几只兔子,咱们再好好喝几杯。”
    方唯坐了一会便起身离开,直接回到了家里。
    过了几天,他和盘莲一起去一队看望了沈钰,对方已经来了一段时间了,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我现在上午和社员们一起参加劳动,大家对我很照顾,没让我干重体力活,都是些轻活。
    下午队里安排我帮文书处理一些事情,也就是把历年的文件整理一下,总体上还是很轻松的。”
    一队给沈钰分配了一间小瓦房,条件虽然比不上在城里的时候,但也算挺不错了。
    “婶子,你就安心的呆在这边,有什么事你给我捎句话,我马上过来。”
    方唯见到对方的生活情况还可以,也就放下了担心。
    随后他把带来的大米、菜籽油、腊肉等东西交给了沈钰,便和盘莲一起离去。
    他能来看一眼对方已经是担了一点风险的,并不适合长时间逗留。
    “三哥,以后要给婶子送什么东西让我来,你太显眼,我来就会好很多。”
    二人骑车往回走,盘莲突然来了一句。
    方唯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让盘莲出面比自己出面要好。
    “行啊,以后就你来。”
    “三哥,我见你最近愁眉不展,是不是还在想陈麻子的事情?其实大可不必,等什么时候想办法把对方诓进山里,直接埋了,一了百了。”
    方唯一听,差点把车骑进沟里。
    听听,这都是些什么虎狼之词,在现实生活中哪能把山上狩猎的那一套照搬过来?
    “妹子,我还以为你当了母亲之后,性格能有所改变呢。你的想法要不得,以后不准再这么说。”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苗头,方唯当即板起了脸。
    “晓得了,三哥.”
    盘莲根本不在乎,笑嘻嘻的回应了一句。
    一点诚意都没有。
    方唯也很无奈,谁让自己平时总宠着她呢?但这种事不能放任不管,一路上又唠叨了半天。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方唯让刘会计和罗工开始购进小鸡。
    山上的禽舍慢慢热闹了起来,他让郑虎从知青当中挑选几个人跟着罗工从事养殖工作,但人还是属于“知青小组”。
    剩下的知青,要和社员们一样下地干活,先锻炼锻炼再说。
    知青小组的组长由姜霞担任,别看对方是个小姑娘,但在知青当中的威信很高,组织能力也不错。
    这天。
    队里开始采收油菜,队里四个生产小组加上知青小组和育种小组,全都忙碌了起来。
    其他像副业小组、育林小组也没闲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都在为春季的到来做准备。
    队里一共收获了130000斤油菜籽,经过处理之后,就开始榨油。
    【采收农作物,点数+130000,总点数:516004】
    最后经过统计,榨出来的菜籽油一共是39000斤。
    “三哥,这些菜籽油今年怎么分配?”
    “队干部和医务室的医生、学校的老师,各组的负责人,以及满工分的壮劳力,每人100斤。
    其他社员按照工分评级分配,最低每人70斤。五保户、儿童、再教育人员、知青,每人60斤。”
    郑虎来找方唯,商量菜籽油分配的事情。
    方唯早就想好了,马上给出了分配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人均可以分到80斤的样子。“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郑虎随即带人开始分油。
    经过几年的种植,大家也已经慢慢习惯了吃菜籽油,他这边刚下发了通知,仓库门外就排起了长队。
    “二队也太富裕了吧?咱们就算是最低一档,每人也能分到手60斤菜籽油,平均一个月有5斤油。”
    “可不是吗?我们一家老小,每个月的定量都没这么多,二队的人幸福死了。”
    其他的人都习以为常,但却给知青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他们现在是因为工分评分较低,所以分配的时候也是最低一档。要是以后自己的工分评分上去了,岂不是还能拿的更多?
    这下子,知青人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力争在以后的劳动生产中有更好的表现。
    队里总共分出去了26720斤菜籽油,还剩下12280斤。
    剩下的菜籽油,10000斤卖给了收购站,收入了8300元。最后的2280斤菜籽油归入库存,以后做大锅饭用。
    晚上。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姜霞召集所有的知青开了个会,大家纷纷表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扎根农村。
    “你们有这样的觉悟就很好,咱们过年有猪肉吃、有鸭子吃,今天还分了菜籽油,这样的生活条件比城里都强很多。
    因此,咱们更应该多做贡献。身体一定要多锻炼、干活要善于学习,咱们知青小组一定不能一直排在末尾。”
    最后,姜霞做了总结发言,今天的会议就结束了。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的知青开会就变成了惯例,总结经验教训,设定下一个小目标,能让他们能一直保持旺盛的进取心。
    方唯知道以后,还在全体社员大会上针对知青小组的做法,提出了表扬。
    不过他也知道,像干农活这种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不管怎么说,有进取心总是好的。
    接下来,队里开始翻地、施基肥,一年一度的春播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进了农田,翻地的效率比人工高得多。
    但施肥还得靠人工挑以及播撒,挑担子对于知青来说有点困难。
    比如像楚琳琳,挑着担子还有点走路不稳,每次挑的肥料数量也只有别人的一半。
    “妹子,要加油哦。”
    “我给你说,你在肩膀上垫块布,要不然肩膀会被磨破的。”
    走过身旁的大姐大妈,好心的给楚琳琳出主意,楚琳琳咬着牙硬是坚持了下来。
    姜霞也好不到哪儿去,都是一帮没怎么干过活的学生娃娃,只有尝尽了苦头才能把农活干好。
    当然,干农活也和自身的身体条件有关,这个就没办法了只能慢慢来。
    男知青要好一些,但看跟谁比。跟壮劳力比,他们就是个渣渣,能超过半劳力就不错了。
    一天下来,知青们累得腰酸背痛,但每天晚上还是坚持开例会。
    例会的作用不仅是总结经验教训,还有心理疏导的作用。所以方唯和郑虎都来听过几次,也时不时的鼓励大家两句。
    相对于艰苦的地方来说,二队的生活水平要好很多,这也是大家能坚持下去的物质基础。
    清晨。
    知青们就爬起来开始洗漱。
    “琳琳,走了,去吃早饭。”
    这几天,队里一如既往的开始吃大锅饭。这是知青们的最爱,毕竟不用自己动手还能节省粮食。
    姜霞收拾利索,就喊上楚琳琳直奔队部。
    队部门前早已支起了三口大锅,田桂和一群女人正在忙活。
    红薯粥、白面馒头加上经过炒制的咸菜,看着就很诱人。尤其是咸菜里还放了少许的腊肉丁,吃起来香辣爽口,很下饭。
    “咦?今天还有咸鸭蛋唉.”
    两人来得早,很快就到了跟前打饭。
    楚琳琳甚至都没有看到排在她们身后的方唯,眼睛里只有咸鸭蛋。
    姜霞正好回头看到了方唯,赶紧笑了笑,然后扯了扯楚琳琳的衣襟,意思是让她不要这么丢人。
    其实她也想吃咸鸭蛋,但也不用喊出来嘛。
    方唯装作没听到,年轻人嘛还是活泼一点的好,要不然整天死气沉沉的像什么样子。
    打好了饭菜,方唯和盘莲端过去坐下,王竹韵带着小宝正等着呢。
    队里的大锅饭并不局限于今天干活的人,大人小孩五保户都能来吃,而且不需要记账。
    王竹韵是个例外,但她长期成生活在村里,大家都把她当做了二队的一份子。
    吃完饭,该上工的上工,该回家的回家。
    生产方面的事情有郑虎管理,方唯基本上不用操心。他随后上了山,来到了【1号禽舍】这边。
    “罗工,咱们已经引进了多少只小鸡了?”
    “截止目前已经有1200只小鸡,过两天还有一批小鸡到货,大概有1000只。”
    养鸡的事情进展很快,现在天气也慢慢变得暖和起来,引进小鸡正当其时。
    方唯在罗工的陪同下,在禽舍和周围的场地转了一圈。
    这块山林可不小,别说养3000只鸡,养10000只都还显得很宽敞。
    几个知青在打扫禽舍,然后将清理出来的杂物和鸡粪,用板车运送到【堆肥场】去。
    其实手扶拖拉机也是可以上来的,只不过现在是农忙时节,拖拉机不够用,只好使用人力了。
    农业生产要考虑的事情的很多,副业除了能赚钱,最好是能和农业生产形成互补。
    比如像养鸭,可以实现“鸭田共生”,鸭子会吃掉农田里的害虫,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肥田。
    养猪养鸡也一样,猪粪鸡粪可以送到【堆肥场】堆肥,肥料充足了自然促进农业生产。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农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利用链条,经济效益肯定不差。
    “罗工,你们可得好好干啊,以后大家吃鸡蛋、吃鸡肉就全靠你们了。”
    转了一圈,方唯感到很满意,然后笑着对罗工说了一句。
    罗工一愣,随即就意识到,这可能是队里即将出台新政策的预兆。
    “队长,以后各家各户都不让养鸡鸭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