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章 突破历史记录
    第67章 突破历史记录
    “不是让你管副业组的事情,而是把养鸭这一块划到育种小组,你说了算。
    还是那句话,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你给我把【鸭田共生】搞起来。”
    郑先发还惦记着唐书记亲口答应的500只小鸭子,之前副业组在大田那边放养样子的情况很一般,远没有在试验田放养的鸭子长得好。
    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队里决定把养鸭这一块交给育种小组。
    【鸭田共生】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交给对方也是在情理之中。
    “行吧,回头队里得新建一座【禽舍】才行。”
    方唯见郑先发压根没有和自己商量的意思,等于是直接下了命令。
    不过他也不抗拒接下这个任务,反正到时候再增加一些人手,他动动嘴就行,具体的活儿也不用他干。
    只是这样一来,明年他就不好把家里的鸭子赶到试验田去放养了。
    当然,这对于他来说不是啥大事,家里的鸭子长得快、产蛋率高,即便是多消耗一些饲料也无所谓。
    只是养殖数量始终是个麻烦事,没有正当的借口,他不可能养这么多的鸡鸭。
    “准备工作我会安排好的,另外,你之前养的鸭子,来年春耕之前瞅机会卖了吧,留个三两只就行,免得以后有人翻旧账。”
    队里决定大力发展鸭子的养殖,方唯个人再养那么多鸭子就有点说不过去。
    不是郑先发小气,而是为了对方好,免得以后被别人抓住把柄。
    “明白!家里的鸭子我会慢慢处理掉的。”
    尽管方唯觉得很可惜,但他不会因小失大。
    等到了春节前,他就打算把大部分鸭子都卖掉,省得麻烦。
    以后家里养三只鸭子、三只鸡,应该也够了。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试验田收获的日子。
    郑先发和队干部全都到场,还派了一批壮劳力过来帮忙。
    20亩试验田,一天就全部收割完毕。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其他社员帮忙了,方唯带着16名组员很快就完成了脱粒、晾晒等工作。
    然后就是过称称重,这才是重头戏。
    15亩试验田种植的【南光一号】籼稻,共收获了7020斤稻谷,平均亩产468斤。
    另外,还有5亩地种植了【农垦58】粳稻,共收获了2745斤稻谷,平均亩产549斤。
    这两项数据一出来,现场一片哗然。
    郑先发走过去,一手抓起了一把【南光一号】稻谷,另一只手抓起了一把【农垦58】稻谷,眼眶有些湿润了。
    虽然这只是试验田的数据,在大田里种植这两种水稻的产量,肯定达不到眼前的标准。
    但粮食大幅增产是可以预见到的。
    其他像方文书等人,甚至当场掉下了眼泪。
    至于其他的社员,有人在唱有人在跳,甚至还有人在大喊大叫。
    全都乐疯了。
    “队长,各位,明年开春就可以播种【南光一号】二代种子。目前来看,【南光一号】的i遗传特性很稳定,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方唯趁这个机会,再次坚定了大家种植【南光一号】的决心。
    不过他没有提【农垦58】,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太心急,等到明年再说吧。
    【采收农作物,点数+7020】
    【采收农作物,点数+2745】
    【总点数:15560点】
    【请注意,现有的【南光一号】稻种即将达到亩产上限,上限为每亩600斤-650斤】
    【请注意,现有的‘农垦58’稻种即将达到亩产上限,上限为每亩700斤-750斤】【更换稻种有可能实现亩产突破。】
    信息提示在眼前闪现,方唯趁着大家还在发癫的当口,走到远处进行了查看。
    他现在终于知道这两种水稻的产量上限在哪里了。
    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南光一号】的亩产极限在650斤,【农垦58】的亩产极限在750斤。
    【南光一号】的基础品种就是队里以往种的稻种,经过属性特性的反复加持,已经将其的潜力全部释放。
    以后哪怕是在指定区域继续种植,亩产也不会有丝毫的提高。
    要想实现突破,就只能另外去寻找更加优良的品种,然后在指定的【种植区域】播种,将属性特性的叠加效果最大化。
    而【农垦58】也一样,吴茂盛的朋友邮寄来的种子,并不是最终的定型品种,而是不完全品种,所以潜力也不是很高。
    但在当前,这样的品种已经让二队的所有人,欣喜若狂了。
    半个来月之后。
    二队开始了大面积的水稻收割工作。
    有了试验田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大田的最终产量反而让社员们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预期。
    大田的亩产为286斤,比早稻162斤的亩产足足增加了124斤。
    郑先发感到非常满意,虽然比不上试验田早稻亩产325斤的水平,但也相差不大。
    这可是历史性的突破,他让人敲响了锣鼓,然后给方唯、郑虎等人佩戴上了大红。
    今年两季稻的亩产加一起有448斤,比历年平均水平增加了140斤左右。
    队里决定把上交的公粮和征购粮入库之后,马上分口粮。
    这主要是郑先发的意思,他担心夜长梦多,生怕公社知道了会加派临时征购任务。
    但他想的事情,其实并不会发生。
    上午。
    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都聚集在了晒谷场,大家很自觉的排起了长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秀才,你和育种小组的人都到前面来,先给你们分粮。”
    郑先发个不高,但站在那里,却显得很高大。
    队长有本事,社员有奔头。
    要不是郑队长全力支持育种工作,哪有今天的大丰收?
    还有方家的老三,这个伢子是有真本事的,在吴茂盛的指点下,还真搞出了【南光一号】这样的优秀稻种。
    在大家的要求下,郑先发第一个给方家分了稻谷。
    接下来是郑虎,这小子走到前面,不禁抬起了下巴,很是得意。
    方唯、方平还有田桂,各自挑着担子往家里走去。
    晒谷场上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绝大多数人是知道好歹的,这掌声,就是对方唯和育种小组所有成员的感谢。
    分口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唐泽和公社的其他领导来到了二队。
    “郑队长,你们的动作可真快啊!去把账本拿来,我们要看一下真实的产量。”
    唐泽很清楚对方为什么急于把口粮分下去,不过他只调侃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随后,队会计、方文书等人向公社领导汇报了秋收的情况,并拿出了账簿。
    “亩产286斤?了不起!方唯呢?去把育种小组的主要成员喊过来,我要和他们聊聊。”
    唐泽等人仔细的查看了账本,又去谷仓那边看了看,还在分粮的现场呆了半个多小时。
    经过核实,他们才认定二队的产量没有虚报,晚稻亩产286斤是真实的数据。
    求月票!求追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