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3章 陆訚出手
    第453章 陆訚出手
    裴元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便让人把最近用的顺手的那十来个亲兵叫来。
    这次回京,裴元随身带的人手不多。
    为了彻底在阳谷扎根,大多数的精兵和护卫都留在那里,由司空碎和岑猛看家。
    本着启用客军的想法,裴元从这些人中挑了五个徐州兵出来的,一一询问了姓名。
    这五人依次是宋彦、米斌、孙然、马涛、董兴。
    裴元又询问了他们品阶,基本都是从七品的小旗。
    这也大致符合裴元的判断。
    程雷响和丁鸿带人走的时候,几乎把那些徐州精锐中的百户、试百户、总旗之类的武官都一网打尽了。
    裴元的这个千户所级别很低,许多徐州卫中的百户、试百户、总旗留在这里难以安置,勉强安置也几乎没什么进步空间了。
    短时间还好,时间久了,就难免会离心离德。
    正好程雷响和丁鸿都是卫所里正经的正三品的指挥使,能给这些人晋升的空间很大。
    程雷响和丁鸿这两个家伙骤然爬到高位,手中又没什么能用的人,也需要大量底层武官,帮他们掌控手下的兵马。
    那些底层武官跟着他们去了卫所,升迁速度会很快,可以说的上前途无量了。
    裴元这边少了那些有影响力的武官,也更方便将其他的徐州精兵,吸收进自己的队伍里。
    可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而能选中给裴元做亲兵的,不论体格还是身手,都是有点东西的。
    这样的人物在底层比较容易出头,不少人就有个小旗的官身。
    裴元简单的对五人说道,“陛下已经准许我在除了济南府以外的山东五府设置五个行百户所,等过些天回了山东,本千户就着手此事。”
    “你们五个,就去那五个行百户所,担任试百户的官职。到时候我会给你们些人手,帮你们在各府搭起架子来。具体怎么分配,要去哪个府,等会儿你们自己商量吧。”
    五人听了都有些懵逼,他们都是纯纯的底层出身,好勇斗狠或许有一套,若是单独料理一府内的大小事务,就有些力有不逮了。
    裴元看着这五个歪瓜裂枣不是很灵醒的样子,不由想起了见到程雷响的那一天。
    等目光瞥到陈心坚,裴元不由自主的问道,“程雷响就没个弟弟什么的吗?”
    陈心坚听了,不知裴元是在发牢骚,倒是老实回答道,“听说程指挥使是独子。”
    裴元扼腕叹息的点评了一句,“程知虎不中用啊。”
    或许是最近有些在意这件事的缘故,说完之后,裴元竟莫名有些心虚。
    卧槽,他赶紧看了看陈心坚的反应。
    陈心坚倒没察觉什么,还在很狗腿的表着忠心,“可惜我那两个幼弟才刚会跑,不然也当叫来为千户效劳。”
    裴元连忙岔开话题。
    等目光落回那五个新鲜出炉的试百户身上,颇为无奈的叹息一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裴元这次倒真的是有感而发。
    随着他的摊子越来越大,能用又值得信任的人,却捉襟见肘了。
    陈心坚听到猛士二字,倒是想起了一事,他看了一眼离得稍远的几个试百户,凑到裴元跟前,低声提醒裴元道,“千户,霸州贼帅齐彦名还在普贤院呢,是不是该先把他打发了。”
    裴元这才猛地想起来,“对啊,怎么忘了我儿奉先!”
    这场霸州叛乱,虽然给山河四省留下了不少痛苦回忆,但是几个大帅是彻底打响了名声。
    或许霸州贼带给百姓的依旧是痛苦,但是当这痛苦均等的落到了那些平日里为富不仁的家伙身上时,似乎又不算什么了。
    大明的社会结构已经完全成型,吸血的模式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又有很多人会再次期盼那些无分差别的破坏者,期盼那些人带给他们公正。
    对于很多挣扎活着的人来说,只要能让那些冷漠官绅感受到同样的疼痛,那就是公正。
    这种感觉大约就是。
    ——我活不活不要紧,但我要你死!
    到那时候,一个真正的霸州贼帅齐彦名,能带来出乎意料的号召力。
    而且,能让裴元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心中就跳出“我儿奉先”四个字的齐彦名,是真的猛。
    霸州军起事的早期,刘六刘七曾经大意之下,被参将桑玉率领大军围在文安村中。刘六刘七杀不出去,最后绝望之下跳到民家楼上,想要自杀来个痛快。
    就是这时候,齐彦名手持大刀赶到,凭着一把刀“杀伤数十人,大呼抵楼下”,这才鼓起了刘六刘七的信心,最终大败桑玉,一跃成龙。
    裴元可以不使用这样的暴力,但是不能没有。
    东昌府汉蒙混杂,民风粗蛮,正是齐彦名这等草莽如鱼得水的好地方。
    于是裴元低声对陈心坚道,“让他去你哥哥那里吧,具体该怎么安排他,让你哥哥……,算了,我会给田赋交代清楚的。”
    陈心坚闻言,低声回复道,“等会儿我就亲自去普贤院安排这件事。”
    裴元想着程知虎起码还有一个程雷响呢,那萦绕了好些天的心事,又上了心头。
    他对陈心坚道,“你跟了我有些日子,眼界比别人不同,这五个家伙交给你了,看着帮我调教调教。我还有事……”
    说完,裴元就起身,自顾自从堂中迈步出去。
    等裴元回了家,也不管光天化日,就去到后宅,赶走了侍女,将羞怯的焦妍儿叼入房中,好生怜爱了一番。
    焦小美人本就是极聪明的,这些天见自家男人明显急色了不少,又时不时的观察她的小腹。
    心中羞赧之余,也能猜到一些事情。
    想到那晚隐隐约约听到的话,焦妍儿固然有些不敢信,但也多了点不敢对人言的期望。
    因此,遇到裴元索求,倒是难得的不顾体面,白天也任其所为。
    就在裴元忙于在家播种的时候,朝中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因为左都御史李士实的明确表态,不少人都明白这家伙已经彻底独走了,那么两大难题立刻摆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一个是空缺出来的礼部尚书由谁来补的问题,一个是文官中功劳第一的陆完该怎么晋升的问题。以陆完的资历,肯定是不够格担任礼部尚书的。
    如此一来,就得有其他七卿肯让位才行。
    这种一张口就得罪一个大七卿的事情,自然没人敢胡乱开口。
    就在朝局隐隐重新陷入僵持的时候,忽然又又又有太监,通过通政司露布上书,大谈起朝政的事情。
    虽说之前谷大用和毕真露布上书的事情,已经让大家很熟悉了,但是不少文官还是出离的愤怒了。
    外朝的事情,那些内朝宦官有什么资格参与?
    这帮家伙还有没有一点点的边界感?
    鉴于之前的两次露布上书都很有料,众臣们骂骂咧咧之余,齐齐呼喊,“瓜来!”
    等到众臣们将从通政司得来的抄本展开,瞧见上书的那个名字,不少人都有些意外。
    居然是他。
    居然是那个自从平叛归来,就默默回到自己狗窝,不争也不抢的陆公公。
    这个人……,也还行吧。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于是众人耐着性子继续看了下去。
    接着,众人不出意外的看到了“边宪、萧翀案”和“马中锡案”。
    这两件事牵扯到很庞大的利益,不管各个派系的人都盯得很紧。
    可惜他们翻了半天,也没看到能左右这两大案的新料。
    反倒是陆訚从这两个案子,引出了另一个观点。
    陆公公颇具人文关怀的提到了,那些殉城的基层文官。
    而且作为一线指战员的陆公公,并不认为他们是被迫殉城的,而是觉得他们是在心中的气节感召下,宁死也不肯从贼,所以才主动殉城。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很多不肯从贼的文人士子,贞洁烈妇。
    陆公公大声疾呼,难道这些没有为官,也没有守城之责的人,也是因为朝廷的命令才殉城的吗?
    所以一脸正气的陆公公觉得,这一定是因为儒家教化的功劳,不接受反驳。
    那些原本把关注点放在能不能找到政敌黑料上的官员们读到这里,忽然就感觉……
    舒坦了!
    这、这满满的情绪价值啊!
    也正是陆訚这么一说,不少之前还懵懵懂懂的官员们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不少基层官员被迫殉城,虽然听上去很可怜,也很容易博得同情,但是事情继续撕下去,却暴露了上位者赤裸裸的倾轧压迫。
    下位者虽然值得怜悯,但也就是值得怜悯而已。
    这样一来,文官阵营在整体上还是大失分啊!
    没想到这陆公公说话这么好听,一下子就把事情拔高到了气节,并且谈及这是教化的功劳。如此一来,反倒以这场危难,成了教化百姓的试金石。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迫不及待的往下看了去。
    就见接下来,陆公公以一个平平无奇的二十万大军指战员的身份,依次讲了他平叛过程中听说的那些故事,一个个的列举了面对乱贼时,那些文官或者读书人充满气节的行为。
    最后陆公公又为此惋惜,认为这次平叛他虽然位居首功,但是也遮掩不了礼仪教化之德。
    如今看到礼部尚书的位置空悬,就连恩科的事情都一拖再拖,终于忍不住出来想说点什么。
    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尽快选用品行卓著,刚正不阿,德才兼备的贤臣。
    朝廷的官员们向来都是政治敏感的,刚才还看的浑身舒坦,但是一看到这么有指向性的话,他们立刻就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礼部尚书这等官职必须要出自廷推,需要的是各方意见的表达,最后形成共识和妥协。
    但这是外朝的事情,和他一个内廷宦官是没有关系的。
    就算陆訚说的再好听,也不能由他坏了规矩!
    何况,若是礼部尚书是由宦官推举出来,绝对会让人笑掉大牙。
    但是有陆訚之前的东西打底,不少人倒也没那么抗拒,于是顺势看了下去,想瞧瞧和陆訚勾结的到底是哪个家伙。
    结果等看到陆公公推出来的人选,所有正在看那文书的人,都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竟然、竟然是谢迁!
    陆訚还列出了推荐谢迁的几大理由,首先谢迁乃是状元,品级也够,当年还曾经担任内阁大学士,符合这个职位的硬性条件。
    其次,谢迁本身的声望足够高,担任礼部尚书能够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再次,谢迁娴熟政务,能够顺利的接手礼部的工作,不至于影响这次广收关注的恩科取士。
    众官们读完之后,仍旧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道理我都懂,但是你难道不知道谢迁正是和内廷的刘瑾斗争失败,才离开朝堂的吗?
    你一个大宦官,居然举荐谢迁,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难道你不考虑自身的立场吗?
    这也、这也太实在了吧!
    这陆公公真的是……,傻白的让人心疼。
    就在一片“心疼陆公公”的舆论中,杨廷和一系的人,是最先意识到不妙的。
    谢迁那可是老资历的内阁大学士,而且也是因为刘瑾才被排挤走的。
    那么刘瑾倒台后,身体倍棒,一口气还能上五楼的谢老爷子,为什么就没得到起复的机会呢?
    原因当然是,已经站在那个位置的人,不想让他回来了!
    如果谢迁回来,以他的资历能力,朝野威望,只怕瞬间就能盖过杨廷和。
    这特么就是请回来个爷爷啊!
    为了一个礼部尚书,闹到这个份上,不至于不至于啊。
    这些心思,不少人都心里明白,却根本不能宣之于口,毕竟大家还是要脸的。
    但现在陆訚这个内廷太监,跳出来力挺谢迁,就让杨廷和一系双倍尴尬了。
    谢迁的江湖地位和威望且不提了,现在连敌对阵营的太监都称赞谢迁的品行才能了,那再有人站出来反对,肯定会狠狠的掉一大波声望的。
    吏部尚书杨一清稍微迟钝了些,但也很快意识到这是猛干杨廷和的良机,于是果断出来站队,支持陆訚的提案,要求朝廷起复谢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