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枭雄落幕
神职人员正在进行着加冕仪式前最后的准备,血色修道院的大门紧紧关闭,萨洛尼卡和卡洛绕过仅存的礼拜堂,向修道院背后的空地走去。
翻过断壁残垣,空地上的营帐群出现在萨洛尼卡的视野中,圣安德鲁骑士团的高级骑士全都在场,各个分团也派来了自己的代表人,一些向阿莱克修斯效忠的小贵族打着五八门的旗帜。
“据说,阿莱克修斯本来还准备邀请一些温和派穆斯林附庸,但最后感觉不太妥当,害怕引起冲突,也就没有让他们过来。”
卡洛冲萨洛尼卡说道。
“一场场的战争和冲突让双方的宗教极端情绪不断上涨,尽管阿莱克修斯已经明确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穆斯林列为敌人,民间百姓还是不怎么买账。”
“实际上,你越是杀戮,仇恨就越深,极端化就越严重,伊斯兰世界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盲目屠杀反而可能让他们团结起来,让诸如萨法维这样的狂热主义者趁机坐大。”
“唉,解决宗教冲突谈何容易,被萨拉森人劫掠数百年的格鲁吉亚百姓可不会进行那么理智的思考,如果阿莱克修斯强压几年,也许能够让他们意识到,普通伊斯兰百姓是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的。”
萨洛尼卡点点头。
“哪怕在蒂姆加德行宫领,那些定居下来的萨拉森农民和那些游牧劫掠者都根本不是一条心,从伊比利亚逃难而来的穆德哈尔人更是十分温顺,真不知道西班牙人为什么要把他们赶走。”
“格鲁吉亚位于对抗极端伊斯兰势力的第一线,本身实力又比较弱小,阿莱克修斯的政策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他不像查士丁尼,有大煤田以供军需,有大量的罗斯逃奴以充军员,有内河水师控扼大河,还有屡战屡胜的大将军贡萨洛,克里米亚鞑靼人已经是伊斯兰孤岛,查士丁尼可以在哥萨克王国对他们展开大清洗,阿莱克修斯不行。”
“不过,像查士丁尼那种用人命挖煤炭的方法,阿莱克修斯估计也不太喜欢吧。”
卡洛抿了抿嘴,叹了口气。
“算了,这也不是我们该管的事情,去见见阿莱克修斯吧。”
萨洛尼卡点点头,两人跨上马,向空地上的营帐跑去。
由于姆茨赫塔城已经在战争中残破不堪,重修工作尚未完成,准备参加加冕仪式的众人基本上都聚集在这座营地里,众多营帐拱卫着中央的大营。
中央大营里,阿莱克修斯正与妻子玛利亚坐在一起,逗弄着自己的两个孩子。
长女塔玛拉今年四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长子大卫则将近两岁,在姆茨赫塔之战后出生,刚刚学会了说话,跟着姐姐歪歪扭扭地四处奔跑。
塔玛拉和大卫是格鲁吉亚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国王,阿莱克修斯用他们的名字为儿女命名,也是寄托了自己殷切的希望。
火炉旁的座椅上,阿莱克修斯的弟弟巴西尔戴着眼镜,安静地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书。
“巴西尔,阿纳斯塔修斯去哪里了?”
玛利亚剥开一个柑橘,递给长子大卫,看向了巴西尔。
“格鲁吉亚混乱多年,百废待兴,你们来到这里一个星期,我们也就召开了一次宴会来招待你们,这里的生活比不上君士坦丁堡,实在是抱歉,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无妨,尊敬的王后。”
巴西尔合上书,笑了笑。
“我这些天一直在外游学,本来就没在君士坦丁堡住太久。”
“阿纳斯塔修斯刚被父皇放出来,现在正开心呢,估计和年轻骑士们一起打猎去了。”
“伊萨克陛下……不会过来么?”
玛利亚问道。
“父皇还有事,他正在准备一项大工程呢。”
巴西尔说道。
“看样子,乌宗哈桑已经好不起来了,白羊王朝内乱在即,东帝国与安纳托利亚中东部突厥势力的停战协约也要到期了,帝国中央军正在向安纳托利亚调动。”
“查士丁尼将代表父皇对你们进行册封,哥萨克王国,切尔克斯王国和格鲁吉亚王国或许都会参与到即将迎来的东方大战中去。”
“父皇帮了我们很多,格鲁吉亚王国将一直效忠于君士坦丁堡,为正义事业而战,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耀。”
坐在一旁的阿莱克修斯淡淡说道。
“等查士丁尼到来,我会代表格鲁吉亚人民与他签署一些商业协约和技术条款,引进东帝国的先进技术,加强两地商贸合作。”
“呵呵,这你就放心吧,从君士坦丁堡到巴统的航线已经十分成熟,这可是黑海上最值钱的商路了。”
巴西尔说道。
“还有,我曾看过报纸,从日本而来的僧人带着大量茶种和茶农被装来君士坦丁堡了,陛下允许他们在黑海南岸的里泽城建立寺庙,条件是帮助里泽城发展茶叶种植业,格鲁吉亚西部与里泽城一衣带水,条件不错,应该也能种茶叶的。”
“还有大航海,我们的曼努埃尔叔叔已经下决心坚定参与殖民扩张了,格鲁吉亚的航海条件比塞尔维亚好了无数倍,如果借用帝国港口,应该也是可以的。”
“哦?茶叶?这倒不错,格鲁吉亚没什么值钱的特产,矿产资源也比较匮乏,我正为此发愁呢。”
阿莱克修斯刚硬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
“至于大航海,暂时就算了吧,格鲁吉亚混乱多年,修生养息才是关键。”
几人正说着,萨洛尼卡和卡洛来到了这里,兄弟姐妹许久未曾相见,此次一同参加加冕盛典,大家也都十分开心。
“阿莱克修斯!你的侦查骑士请我来通报一声,查士丁尼到了!”
众人觥筹交错之时,一袭猎装的阿纳斯塔修斯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大声喊着。
“我打到了三只野鸡,晚上烤着吃!”
没人在乎阿纳斯塔修斯打猎的成果,几位皇室成员立马行动了起来,整理衣装,呼唤卫士,走出大营,来到营地门前。
阿莱克修斯站在最前方,身边则是玛利亚和两个孩子,弟弟妹妹则站在两旁。
军队行进的声音由远及近,远处的小山上,一位身穿金色军服,骑乘金色战马,腰佩金色弯刀,手持双头鹰大旗的哥萨克骑兵翻过山坡,出现在众人眼前。
“蒙上帝庇佑,罗马与罗马人的共治皇帝,帝国皇太子,迦太基亲王,哥萨克王国与切尔克斯十二酋邦联合王国的国王——查士丁尼·阿维什·巴列奥略!”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一波接一波的士兵出现在众人眼前,走在最前方的是查士丁尼和他的黄金禁卫,切尔克斯诸部的军队紧随其后,东罗马帝国中央军两个军团的步兵则分列两旁。
查士丁尼挥了挥手,大军徐徐停下,阿莱克修斯踢了踢马腹,策马上前。
查士丁尼的装束十分隆重,头上的冠冕透着暗金之色,紫袍上绣着金色,黑色与红色的繁复纹,腰间的剑鞘镶满了来自殖民地的钻石和宝石。
阿莱克修斯的装束就要朴素不少,圣白色的军衣上绘制着圣安德鲁骑士团的徽章,军衣之下则是祖父君士坦丁十一世赠予的铠甲。
兄弟二人面对面骑马站定,互相凝视着对方,场上一片安静,双方的下属也一句话都不敢说。
想了想,阿莱克修斯翻身下马,冲查士丁尼深深鞠躬,走上前去,牵住他的马缰。
“欢迎你的到来,尊贵的陛下,我最尊敬的长兄。”
“祝贺你,我亲爱的兄弟,能够来到这里,见证你的加冕仪式,这是我的荣幸。”
查士丁尼笑了起来,翻身下马,张开手,抱住阿莱克修斯。
“万岁!万岁!”
众人松了口气,东罗马帝国的中央军用重武器重重敲击着地面,查士丁尼的切尔克斯部队也挥舞着马刀。
“不愧是我的兄弟,十年奋战,从未放弃,终于成为了一国之君。”
查士丁尼松开胳膊,打量着阿莱克修斯初显沧桑的面庞。
比起几年前,阿莱克修斯的耳朵少了半边,这是姆茨赫塔大战给他留下的伤痕。
“姆茨赫塔之战着实不智,母亲哭了整整一天,父皇也非常生气,甚至直接把这场战役列为陆军军官学院的反面教例。”
查士丁尼拍了拍阿莱克修斯的肩膀。
“不过,我们的父亲蒙神祝福,我们家族的血管中流淌着黄金与血焰,注定辉煌灿烂,既然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作为兄长,只能竭尽全力地支持你。”
“抱歉,我当时没想那么多。”
阿莱克修斯面带歉意地低下了头。
他十分清楚,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军事才能,在治理国家上也比较离经叛道,十年以来,东罗马皇室在他身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几乎是用海量的真金白银支持着他的梦想,这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至于王位……我知道自己天赋平平,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得不到如今的成功。”
“不,你已经很成功了,我在格鲁吉亚待了几个月,普通百姓都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查士丁尼摇摇头。
“如果没有我们的军事援助,你或许会耗费更长的时间,但那些顽固守旧的贵族,他们终将被你击败。”
“走吧,不说了,去见见巴西尔他们。”
查士丁尼带来的军队就地扎营,兄弟二人则并肩前行,与弟弟妹妹们一起,进入阿莱克修斯的中央大营。
随后便是属于家庭成员间的宴会,时隔多年,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们再次聚首。
闲聊片刻,阿莱克修斯犹豫一会儿,向玛利亚递了个眼色。
玛利亚一愣,叹了口气,命人取来一份文件,递给查士丁尼。
“十年来,父皇和你给了我不少支持,这些都是我的记录,往后的岁月中,我将用自己的收入慢慢偿还。”
阿莱克修斯认真说道。
查士丁尼接过文件,看也没看,直接扔进火炉里,烧了个一干二净。
“父皇说,东帝国对你的支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对你的支持则是父亲对儿子的支持,都不需要偿还。”
查士丁尼用手帕擦了擦手。
“你能将格鲁吉亚团结起来,成为东帝国抵抗土库曼人和遏制萨法维教团的坚固堡垒,这已经足够了。”
“但是……哥萨克骑兵和切尔克斯骑兵多次帮忙,他们都是你的私人部队,这与帝国无关了。”
阿莱克修斯说道。
“我依然欠你的。”
查士丁尼想了想,看向阿莱克修斯。
“既然如此,不妨把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阿兰人部落交给我吧,他们都是正教徒,曾经生活在库班草原一带,被蒙古人赶到了高加索山脉,以后我会继续开拓大草原,或许用的上他们。”
“你大概是要把格鲁吉亚建设成一个大粮仓了,与其让那些游牧民给你添麻烦,不如让他们跟着我开拓边疆。”
“阿兰人?”
阿莱克修斯愣了愣。
“我此前的确没怎么管他们,基本上都是授予自治权,巴格拉季昂家族的阿兰尼亚王冠早就随着自己的内斗而不复存在了。”
“既然你想要,我自然没什么意见,除了那些已经在骑士团效力的阿兰人骑士之外,其他人你都可以带走。”
“但是,他们也许不会太在意我的命令,你大概得自己去说服他们。”
“嗯,这就足够了,三个大部落里,我已经与其中的两个有些接触。”
查士丁尼满意地点点头。
“草原终究比深山好,他们会愿意的。”
“啊,说到这里,还有些礼物要送给你们。”
查士丁尼拍拍手,冲走过来的侍卫吩咐几声。
不一会儿,几名哥萨克牵着几只黑色幼犬走了进来,幼犬体格健壮,毛发旺盛,安静而沉稳。
“这是我巡视切尔克斯诸部时,一位牧民送给我的,幼犬的母亲是纯正的草原灰狼,父亲则是最好的高加索犬,血统优秀,是非常不错的动物伴侣。”
“幼犬一共五只,正好对应我们五人,一人可以分一只。”
查士丁尼说完,阿纳斯塔修斯立马欢呼起来,跑下座位,挑选着自己的幼犬。
萨洛尼卡也对这些毛茸茸的小兽十分喜爱,挑选了最小的一只雌犬抱在怀里。
“查士丁尼,你送我们幼犬,想必还有其他的用意吧?”
萨洛尼卡笑盈盈地看向查士丁尼。
“这是自然。”
查士丁尼大大方方地承认了,端起一杯咖啡。
“近些年来,东帝国的奴隶蓄养量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奴隶种植园,奴隶矿场和奴隶工厂,避免奴隶逃跑,一些奴隶主开始有意识地驯养猎犬,专门追捕想要逃跑的奴隶。”
“还有,一些军官建议父皇效仿古代罗马人,在罗马军团中重新引入军犬部队,执行侦查,搜寻以及战斗任务。”
“父皇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组建四大训犬基地,并允许私人经营训犬场,将会仿照马政模式,采用血统登记簿制度,一步一步挑选出最适合的军犬。”
“由于帝国疆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极大,四座军犬基地的军犬种类有所不同,位于斯法克斯的军犬基地负责培育北非猎犬,约阿尼纳和士麦那都是卡斯罗犬,顿河畔君士坦丁则是高加索犬。”
查士丁尼慢慢喝着咖啡,看向阿莱克修斯。
“在切尔克斯诸部,我已经有意识地搜寻了一些高加索优良犬种,顺便搜罗了一些专业训犬人才,我希望你能允许我的派员在格鲁吉亚进行同样的行动,争取让军犬基地尽快走上正轨。”
查士丁尼环顾众人,继续说道。
“我告诉你们,可别小瞧这种产业,我在切尔克斯进行过一次比赛,让一些牧民把自己家最好的高加索犬拿出来,追捕十几名妄图逃跑的萨拉森奴隶,成绩最好的那一头便是这些幼犬的父亲,被它盯上的逃奴压根跑不了多远。”
“养狗是能挣钱的,有几只品相优异的高加索犬甚至直接卖到了几百个索利都斯的天价,这是切尔克斯的独特产业之一了。”
“我们日后将在安纳托利亚进行长时间的治安战,对大型犬的需求只多不少。”
一席话毕,众人都没有说话,大家都只是把养狗当成了一种贵族乐趣,完全没有考虑这么多。
“纵犬噬人,恐非明君所为!”
一个稚气未脱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是阿莱克修斯的长女,格鲁吉亚的塔玛拉。
查士丁尼瞥了塔玛拉一眼,笑着摇摇头,没有在意。
玛利亚连忙捂住女儿的嘴巴,阿莱克修斯也从沉思中醒来,叹了口气。
“既然帝国想要,我也没什么好拒绝的,格鲁吉亚将对东帝国的公民全面开放,不违背骑士团的法律即可。”
“那便好,我没有其他的要求了。”
“参加完加冕仪式,我会带着军队返回特拉比松,准备战争了。”
查士丁尼放下咖啡,再度举起酒杯,望向众人。
“以上帝之名,愿父皇健康长寿,愿家族荣光长存!”
1478年2月1日,在格鲁吉亚古都姆茨赫塔城的血色修道院中,东罗马帝国共治皇帝查士丁尼代表东正教唯一帝国,册封阿莱克修斯为格鲁吉亚国王,大主教为阿莱克修斯戴上了属于国王的冠冕,时隔多年,格鲁吉亚终于团结在了一起。
但是,阿莱克修斯所重整的这个格鲁吉亚王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贵族封建国家,而是一个以圣安德鲁及圣乔治骑士团为主导的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王国,阿莱克修斯依照自己的理想,在格鲁吉亚进行着复古改革,试图将古老基督教公社的模式重新在这方大地上推广。
无论如何,穆斯林势力一举解决骑士团的计划彻底失败了,白羊王乌宗哈桑没能赶在病魔到来前铲除北方威胁,土库曼劫掠者和萨法维教团的凶残暴虐反而迫使格鲁吉亚基督徒和穆斯林温和派聚拢在圣王的旗帜下,一个坐拥百万人口的统一王国横在了白羊王朝的北方。
……
早春的大不里士仍然是寒冷的,白羊王朝正在度过自己的伊斯兰斋月,穆斯林们在此时间里斋戒,施舍,诵读《古兰经》,将虔诚奉献给自己的神明。
大不里士曾经是黑羊王朝的首都,十年前,白羊王朝的土库曼人在“神选者”乌宗哈桑的率领下高唱着凯歌进入大不里士,终结了黑羊王朝的中央政权,这座城市便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都。
无论从何种层面来说,乌宗哈桑都是一位真正的贤君圣主,他不仅能征善战,还善于治理,不仅对敌人穷追猛打,还愿意包容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他将白羊王朝推向了巅峰,尽管这种巅峰注定昙一现。
兵败安纳托利亚后,白羊王朝的中央权威蒙受重大打击,王子乌古鲁的叛乱则揭开了乌宗哈桑家族内斗的序幕,六年以来,朝堂内部的明争暗斗时刻都在上演,各个教派,各个埃米尔,各个总督,各个王子……他们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了整体利益之上,紧紧盯着老帕迪莎那日渐衰老的身体,紧紧盯着他那象征权力的宝座。
六年里,为了挽救自己的政权,乌宗哈桑进行了不少努力,他重新整顿了常备军,尽管这些常备军已经完全不如他们的前辈;他重新搭建了中央政府,尽管这个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各个派系瓜分利益的平台;他大力发展大不里士,尽管由于航路的变更,波斯贸易已经大不如前。
六年里,乌宗哈桑暂缓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允许安纳托利亚的诸突厥贝伊国实现自治,与帖木儿后王的残余势力签署协约,将全部精力用于对抗东罗马帝国的扩张,为了这个目标,他用最后的时间制定了三个计划,并一步步地朝着目标挺进,有些计划失败了,有些则获得了成功。
第一,乌宗哈桑将目光放眼东方,与印度洋沿岸的穆斯林势力签署了协约,试图共同对抗东罗马帝国的东印度舰队在印度洋上的大举扩张,将印度洋贸易重新收回穆斯林政权之手。
很显然,这个计划失败了,乌宗哈桑根本没有能力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波斯沿海缺乏足够的树木和足够的水手,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造船技术也已经远远落后于基督教世界,那些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阿拉伯帆船在改良版克拉克大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的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东印度舰队的几支分舰队闲来无事,总喜欢到波斯湾沿岸抢劫一圈,甚至把不少波斯渔村逼往了内陆。
第乌海战的失败,霍尔木兹海峡的丢失和马六甲苏丹国的破灭宣告了穆斯林势力的印度洋霸权的终结,东方商品不再通过旧航路抵达地中海,而是通过新航路绕过好望角,伊斯兰世界的“二道贩子”生意越来越艰难。
第二,由于圣安德鲁骑士团在北方的势力不断扩张,萨法维教团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他们的牵头下,乌宗哈桑顺水推舟,发起了人生晚年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乌宗哈桑看来,他不仅能够通过这场战争打击嚣张的东正教势力,还能借此良机重塑中央权威,锻炼常备军队。
至于哪怕在伊斯兰世界也名声很好,从不大肆杀戮,坚定遵守骑士精神的“冰封者”阿莱克修斯,乌宗哈桑压根就没把他当成真正的对手,在内心深处对他十分不屑。
“如果是伊萨克皇帝,我不敢打,如果是查士丁尼皇子,我也会对他的贡萨洛将军有所顾虑,但他们现在都忙于基督徒的内斗,只有一个阿莱克修斯而已,根本不值一提。”
直到晚年还十分骄傲的乌宗哈桑如是说道,他甚至告诫自己的下属,成功俘虏阿莱克修斯之后,切不可伤害半根毫毛,遵守崇高精神者,也应当得到崇高的尊重。
事实也正如乌宗哈桑所料,圣安德鲁骑士团和格鲁吉亚人打得很顽强,但他们却未能阻止白羊军队的进攻,乌宗哈桑将古都姆茨赫塔化作了一座绞肉机,打光了骑士团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
然而,正当他准备向阿莱克修斯发去第三封劝降书时,寒冬到来了,寒潮降临格鲁吉亚的大地上,将乌宗哈桑本就老迈的身体彻底击垮。
他病了,一病不起,回到了大不里士。
大不里士的王宫内,乌宗哈桑躺在自己的床上,面容枯槁而消瘦,厚重的眼皮耷拉在半睁半闭的双眼上,失去嗅觉的鼻子已经闻不到浓重的药味,烛火在昏黑的房间里摇曳,腐朽而衰老的气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乌宗哈桑生于1423年,现在仅有五十五岁,但常年的从军征战和不规律生活消磨了他的生机,长子的背叛和其余诸子的争权耗尽了他的心气,这位一世枭雄正在走向生命的末尾。
在病床上的一年里,乌宗哈桑的病情时好时坏,起初还能下地走路,处理政务,但又一个冬天的到来再度将他按回了床板,亲人和大臣们从最初的嘘寒问暖演变为漠不关心,大家似乎都盼着他早点去世,以便瓜分遗产。
门开了,一位中年人走了进来,轻轻来到了乌宗哈桑的身边,凝视着乌宗哈桑的双眼。
透过模糊的眼帘,乌宗哈桑认出了来人,这是他的儿子雅各布,诸位儿子中比较有才的一个人。
这些天来,乌宗哈桑变得神志不清,这对一个君主的打击是无比巨大的,神志不清意味着难以发布命令,哪怕发布了命令,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争权者认定为“胡话”,从而拒绝执行。
这些天来,也就只有雅各布还会每天前来探望父亲,虽然不会坐太久,但终究还是给乌宗哈桑带来了一丝慰藉。
当然,乌宗哈桑也十分清楚,雅各布对自己或许没什么感情了,他只不过是比其他人更加谨慎,不敢在乌宗哈桑尚未咽气时太过嚣张,生怕他奇迹般地好转起来。
“父亲,我来看您了。”
雅各布呼唤着乌宗哈桑,为他端来一杯水。
“有什么是需要我做的吗?”
“我们在埃及的安排……如何了……”
乌宗哈桑气若游丝地问道。
“他们都不来见我,我不知道情况……”
“基本成功了,父亲,您不用担心。”
见乌宗哈桑没有对继承之事进行额外安排,雅各布有些失望,但还是回答了父亲的问题。
“新上位的埃及和叙利亚苏丹喀伊特贝不甘充当希腊人的傀儡,他已经在与两大佣兵团商议撤军事宜了,希腊皇帝暂时没有任何举措。”
“喀伊特贝是个有手腕也有能力的君主,在马穆鲁克群体中威望隆高,他不会让希腊人继续干涉国政,也愿意与我们达成联盟。”
“那就好……”
乌宗哈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挤出一丝笑意。
“三个计划……总算成功了一个……”
干涉马穆鲁克便是乌宗哈桑的最后一个计划,兵败安纳托利亚的他十分后悔对马穆鲁克人的轻视,希望通过与其组成联盟,一同捍卫地中海穆斯林的最后堡垒。
截止到1478年为止,乌宗哈桑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干涉了马穆鲁克王朝内政,帮助他们实现了统一,将两大佣兵团赶到了亚历山大港。
“我们没办法了,必须与埃及人和叙利亚人站在一起,过去的芥蒂都放下吧……希腊人咄咄逼人,是所有穆斯林的大敌……”
乌宗哈桑继续喋喋不休。
“父亲,用得着这样在乎希腊人么?”
坐在一旁的雅各布忍不住打断了乌宗哈桑。
“我们与希腊人之间还隔着不少突厥国家,希腊人想把他们全部消化,恐怕还得耗费几十年的时间。”
“您在这些年里引进奥斯曼技术,我们自己也能制造火枪和火炮,希腊人要是贸然踏入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大山,我们未必没有反击之力!”
“比起希腊人,我反而更担心那些迅速壮大的异端教派,比如萨法维。”
“这就是你们的想法么……呵呵……”
乌宗哈桑冷笑一声。
“放任希腊人不管,忙着内斗,你,还有你的几个兄弟,全是一样的想法。”
说到这里,乌宗哈桑浑浊的眼里涌出一抹悲哀。
“雅各布,你老实告诉我,如果我死了,你和几个兄弟,会不会精诚合作,共御外侮?”
“父亲,别人都说您老了,糊涂了,现在看来,也许是真的。”
雅各布叹了口气,站起身。
“乌古鲁的事情历历在目,就算我不想争位,等其他人坐上宝座,难道还会放过我么?”
“您当年还不是击败了自己的兄弟,这才掌管了迪亚巴克尔?”
乌宗哈桑张张口,却不知如何反驳,怔怔无言。
雅各布看向病入膏肓的乌宗哈桑,眼神坚定了起来。
“父亲,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您了,大家都在行动,我不可能坐以待毙,今晚就会离开大不里士。”
“您放心吧,如果我可以获得成功,必将继承您的志向,将我们的王朝推向巅峰!”
说完这些,雅各布抽身离去,空荡荡的房间内只剩下了乌宗哈桑沉重的喘息声。
夜幕降临,窗外亮起了点点灯火,繁华的大不里士城中,大街小巷都是穆斯林居民们点亮的斋灯。
这些年来,大不里士的确在乌宗哈桑的治理下变得十分繁荣,安纳托利亚上大量的穆斯林学者和穆斯林工匠逃往这里,他们带来了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和科技,将大不里士变成了新的伊斯兰学术中心。
靠着这些学者和工匠,乌宗哈桑建起了大学,稍微改良了税制,拥有了奥斯曼式火器的制造能力,白羊军队的战斗能力有所提高,大不里士的繁荣程度有所上涨。
但是,乌宗哈桑的病让大不里士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诸位王子摩拳擦掌,只待乌宗哈桑的咽气,现在的安宁,只不过是夜幕前的最后一丝霞光。
乌宗哈桑努力睁开眼,透过窗,寻找着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一阵惨淡的火光在天空中亮起,照在乌宗哈桑的脸上,让他刚刚升起的笑容凝固了下来。
门又开了,换药的侍女走了进来。
“大斋灯……为什么没有以前亮了?”
乌宗哈桑指着窗外的火炬,轻声问道。
“陛下,这我不太清楚……”
侍女小心翼翼地回答着。
“据说您的仓库已经被哈利勒王子接管了,负责管理大斋灯的官员好像换了一批人,他们可能把那些值钱的……”
“哦,我明白了。”
乌宗哈桑无悲无喜地说着,让侍女离开房间,继续看着越烧越淡的火炬。
那是位于市中心的大斋灯,是乌宗哈桑在刚刚击败帖木儿后裔卜撒因时命人修建的,每年斋月,高耸的大斋灯会燃烧松脂,蜡油和木炭,为全城市民提供温暖和光明,一度成为了白羊盛世的象征。
而现在,带领他们走上巅峰的老王即将故去,新的王子们争权夺利,急于将每一份利益瓜分干净。
火之将熄,然位不见王影,伊斯兰的王子们终将踏着余火的灰烬步入自相残杀的宿命。
或许,乌宗哈桑的几个王子里,有人能够在混乱的纷争中脱颖而出,重拾旧日的光辉,一扫乱世的阴影。
或许,新的势力将在白羊王朝的残躯上发展壮大,带领着伊斯兰人民开启下一个王朝。
又或许,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逝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