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激发死志
这是一场关羽至今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双方都是当世顶尖的军团。
除了已经堕落消亡的飞熊军外,论及正面作战能力,虎豹骑于天下间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无论是偏向轻骑的白马义从,偏向全能的并州铁骑和锐虎骑,在正面冲锋方面都要略逊一筹。
当然,像是龙魂军这种特殊的存在不算。
孙策的霸王铁骑确实有超越其的潜力,但也只是潜力。
浅水养不出真龙。
在江东这种不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想要训练出优秀的骑兵本就是难事,更遑论是顶尖的骑兵。
同样,关羽的校刀手也是极为独特的存在。
后方三万精锐气势被抽调,加持于五百校刀手身上,这一刻他们的实力,丝毫不逊色于虎豹骑这种军魂军团。
而且,手中的陌刀,更是对付骑兵最好的利器。
在这般拥挤的战场上,哪怕虎豹骑不分敌我的屠杀以保证冲锋的力度,但依旧不免受到了些影响,速度并未达至巅峰。
而这,就给了关羽一个很好的机会。
骑兵对步兵,无疑是处于优势的。
无论再怎么针对,那以恐怖的速度冲锋而来、重达数百斤骑兵带来的冲击力,都是极为可怕的。
只是初一交锋,前两排的校刀手便被直接撞飞。
哪怕他们身着坚固的明光铠,哪怕他们的陌刀先一步将战马一刀两断,可怕的冲击力和惯性依旧把他们砸飞到了后方。
而且,虎豹骑的冲锋是接连不断的。
看似松散的阵型,彼此间间隔着约两丈的距离,却丝毫不影响虎豹骑带来的冲击力度。
而前后排横向错开小半个身位,更使得虎豹骑可以如海浪一般,连绵不断的发起冲锋。
最前排的虎豹骑撞飞了近两排的校刀手,第二排的虎豹骑毫不停歇的从前者的间隙中补上第二波的冲锋。
如此循环往复,每排骑兵几乎都能够以最强的冲锋状态,不被阻挡的撞击在敌人身上。
可怕的冲锋,实乃关羽平生所见。
人,是懂得思考、知晓利害的生物,趋利避害是本能。
很多时候,几个士卒,只要用些手段,就能轻易控制住数百流民。
即使他们根本不是几百人的对手,但是这几百人都怕死,他们不愿意做那个被打的出头鸟。
在某个时代,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最简单、最迅速、损失最小的解决掉碉堡中的机关枪?
答案很简单,用人的胸膛去堵,但又有几人真能做到?
人并不是机器,血肉之躯,恋生畏死再正常不过了,能够做到这种壮举的都是极其稀少的英雄。
关羽带过骑兵,很清楚骑兵的冲击力有多大。
只要冲到跟前,哪怕敌人身着再精良的甲胄、再训练有素,几百斤的肉撞上去,照样能够重伤或致死。
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骑兵将领会这么要求其麾下的骑兵,也不可能存在毫不迟疑执行这种命令的军队。
即便有,也只是少数。
多数的骑兵只是将冲锋的力量迭加于长矛之上,一旦第一波突刺失败,便会勒马驻足,和敌人缠斗,或迂回包抄、反复冲击。
关羽一直坚信这一点。
但现在,他所坚信的铁律,似乎被打破了。
看着迎面向自己撞来的数个骑兵,关羽大刀挥舞,一一将其砍为两半,但却也不得不侧身闪躲。
几百斤的重量顶过来,即便是他也扛不住。
曹纯位于虎豹骑后的中后方,目睹着己方一往无前的冲锋,并无半分喜悦,而是满满的凄凉。
没有任何一个将军会愿意采取这种“自杀战术”。
这些虎豹骑,可都是他一点点的训练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身上,不仅堆砌了海量的钱粮,还有他无数的心血。
但是,为了曹操,为了这最后的希望,他可以豁出一切。
“冲锋!”曹纯死死的呼喊着。
这一刻,他多希望冲在最前方的是自己。若是能够倒在这里,或许他就不会这般自责。
但是,为了曹操,他还不能死,他要死的更有价值。
位于后方的曹操也死死的盯着这里,疯狂的将天赋加持在虎豹骑之上。
每名虎豹骑都陷入了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似乎已经感受不到痛觉,眼中只剩下前方的敌人,耳边只剩下凛冽的风声,脑海中只剩下冲锋二字。
曹操未曾想过自己的天赋会再加突破,但他强化后的天赋无疑给他原本便寄予厚望的战术再度增加了几分胜算。
再度砍杀了数名骑兵,关羽稳住身形,目光扫过战场,只见校刀手们在虎豹骑的冲击下节节败退。
尽管他们手中的陌刀威力巨大,能够砍杀战马和骑手,但虎豹骑如潮水般连绵不绝的冲锋,还是让他们招架不住。
轻敌了!
关羽不禁长叹了口气。
本以为以校刀手的战力,再配合陌刀,足以应对任何强敌。
但是眼前的虎豹骑,其疯狂程度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曹操是怎么培养出的这种战力不俗而且视死如归的死士?
这种能力,他也只在高顺和麴义身上见到过,没想到天下还有第三人能够做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尸体也是能够挡路的。
尤其是高速冲锋的骑兵,只要马蹄稍稍被绊着,接下来多半就是人马俱亡。
看着满地的士卒和战马尸体,关羽眼中闪过一丝厉芒。
只要再顶住防线一段时间,他就能在原地筑起一座由血肉铸成的绊马墙。
“杀!”
脱离身边亲卫的保护,关羽面对重重围困,竟然不退反进,毫不畏惧的独自站了出来。
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如今的每一刻对于双方都至关重要。
只要再多撑一刻,那一刻很有可能就是胜与负、生与死的界限。
关羽的誓死不退,顿时激起了校刀手心中的狂热。
被虎豹骑以这种无赖的打法击退,校刀手们虽然不得不服,但心中却也积蓄了滔天的怒火和愤懑。
敌人不怕死,他们就怕死吗?
他们可是齐军!齐军的精锐,绝不可能败于他人!
关羽的站出,无疑彻底点燃了他们的怒火、激发了他们的死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