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稳定下限
这一刻的曹操彻底放下了心中的一切包袱,一心只想以战取胜。
“命令曹仁速速有序撤军!撤往十里林方向。”
“命令夏侯惇、夏侯渊放弃船只,率军埋伏于十里林两侧的树林内,准备伏击。”
“命令曹洪、李典各率三万大军于十里林东西两侧驻军,待敌人抵达十里林后夹击切断徐荣和关羽军的联系。”
“命令曹纯率领虎豹骑埋伏于十里林北侧的演马坡,待开战后自后袭击敌军后军。”
“命令朱灵率五万大军于十里坡南侧大张旗鼓,作出正面强攻状。”
一道道命令自曹操口中道出。
其实他早已准备好了这一战。
所有将领都放下了心中的担心,斗志满满的领命而去。
他们相信自己的主公。
……
十里坡以北,徐荣和关羽军正一前一后的追击着溃逃的曹仁军。
看着那散落各地的粮草军械,以及仓皇狼狈的曹军,二人心中并无半点大意。
“曹操用兵绝不会那么简单。”
他们都坚信这一点。
因此,即便曹仁演的再卖力,他们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追击着。
以小股骑兵轮流衔尾追杀,如同小刀割肉一般,不断的肢解着曹仁军。
“该死!”曹仁此时的心情糟糕异常。
他没想到这二人竟然如此的耐得下性子,始终不上钩。
追击他的骑兵虽然不多,但战力却是不俗,每每都能狠狠的咬掉他一大片兵力,然而他却无法回头反击,只能默默的忍受。
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诈败可能就要变成真败了。
诈败这种操作本来风险就很大,士气没了很难再鼓起来。
他有意丢下来的物资,齐军却像是没有看到一般,难道他们对战功一点想法都没有吗?曹仁心中满是不解。
要知道,那些物资之中可还有着不少细软。
只要这些追兵弯下腰、偷偷伸个手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竟然没有任何人这么做,扰乱追兵阵型的计划完全落空了。
齐军的军纪,当真可怕。
殊不知田泽在对于军队改革的过程中,早早的便察觉到了军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抢人头、抢战利品,虽然能够激发士卒的士气,但也很容易被敌人利用,扰乱阵型、消弭斗志。
若是士卒怀揣着大量的金银,他还会拼命的追杀吗?大家都在抢东西,你傻愣愣的追击又能获得什么?
这是自古以来都一直存在的问题,而且屡屡被利用起来破敌。
然而,有一个人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戚继光。
倭寇劫掠百姓后,与官兵作战时经常会采取这种方法。
正面不占优势,就佯装败退,丢下大量的财帛,官军士卒见状自然疯抢,原本严密的军阵便会出现大量的破绽,所有人无心恋战。倭寇再回身反击,无往不利。
田泽借鉴戚继光的治军之法,严禁士兵私吞战利品,军中设立专门的物资收缴与分配制度,对军功制度也进行了改变。
在田泽看来,这种只能说是改变,而非改良。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降低了士卒杀敌的积极性,不如原本的激励效果。
但是,局势不同,对军队的要求不同。
两害相权取其轻,田泽对于军队的根本要求是稳,因此军纪一定要严,所以选择了这种方式。
类似的条条框框还有不少,在限制了士卒悍勇之气的同时,却也很好的稳固了士卒战力。
简单来说,就是降低了军队的战力上限,提高了军队的战力下限。
这样的齐军或许很难打出漂亮仗,但却基本不会出差错,很稳。
而在此时,这种稳的优势便一览无余。
曹仁的算计完全成了自找麻烦,非但未削弱敌人半分,反而害得己方士气再跌。
“看来,只能看主公的了。”曹仁心中泛苦道。
双方一追一逃,很快来到了十里林附近。
此时已是晌午,曹仁军和追军都已奔袭了半日。
哪怕双方的速度都并不算太快,但状态不免也有所下滑。
徐荣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正准备让大军停下脚步,稍加休整一二。
就在此时,十里林两侧的山林之中,早已蓄势待发的夏侯渊和夏侯惇军杀了出来。
曹仁毫不犹豫的命令后军向着两侧的山林撤离。
一路上一直严阵行军的前军立刻调转方向,迅速重整阵型后,向着徐荣军发起了进攻。
而在曹仁后方,无数的曹军纷纷涌现,声势浩大、遮天蔽日。
“尔等中伏矣!”
听到曹军的呐喊,徐荣丝毫不慌,沉声道:“不要乱,呈鱼鳞阵,就地防守。”
作为田泽麾下的第一名帅,徐荣可不是靠着资历当上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本领。
若是曹仁有心观察之下,就会发现徐荣军行军的特殊之处。
即便是在追击之时,徐荣军依旧隐隐保持着动态阵型,非但随时可以就地成阵,而且每支队伍的行军速度都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并留有一定的休整时间。
徐荣的命令一下,麾下士卒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转瞬间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摆出严整的鱼鳞阵。
士兵们盾牌相连,长枪交错,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一面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位于后方与朱灵并列而立的荀彧等人见此一幕,不禁心中一冷。
好可怕的军队!
多亏主公没有选择以徐荣部为主攻方向,否则的话……
只是,即便解决了关羽军,这支军队又该怎么办?
这一刻,荀彧等人深切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也明白了田泽为何那般重用和信赖徐荣。
仅是这行军与应变的能力,便足以惊世骇俗。
徐荣的领兵方式与齐军的作战模式可谓是珠联璧合,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完全是一支人力不可敌的铁军。
这一仗,真的能赢吗?
荀彧等人心中不免生出怀疑。
然而,曹仁、夏侯惇和夏侯渊此时可没心思去想这些。
虽然知道自己是佯攻,但若不能给徐荣军造成足够的压力,便无法将关羽军钓出来。
尽管知道眼前这支军队不好惹,他们也必须拼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