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海观世音菩萨?”的话语一出,十殿阎王的面色瞬间变得严肃,他们噤口不言,仿佛被寒气所侵,再也不敢多言一句。
“难道是那位大慈大悲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唐皇的脸上满是愕然,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继续追问:“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怎会做出此等事情?”十殿阎王依旧沉默,不敢接口,而唐皇的疑惑与震惊愈发浓厚。
这时,林楠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自然,菩萨行事自有其算计,这也实属正常。”
林楠的话语刚落,唐皇依旧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不解。然而,林楠却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再多做解释。
只见他轻轻一挥手,阎罗殿内顿时竖起了一面犹如幻影般的幕布。接着,就如同天庭灵霄宝殿中的神奇景象一般,林楠竟将长安城街头的一幕幕场景,如实地在这幕布上播放了出来。
唐皇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随着画面的不断展现,他的表情逐渐变得呆滞。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三观在崩塌,口中喃喃自语:“观世音菩萨怎会设计出如此陷害之事?”
唐皇一向礼佛,常常念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更曾多次亲自拜谒菩萨。因此,他实在难以接受,那位在他心中一直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林楠看着唐皇的反应,面上依旧保持着那抹微笑,他轻声说道:“观世音菩萨不仅会做这种事情,还会做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虽然话已至此,但林楠却并未继续透露更多,只是在唐皇的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疑惑的种子。
随后,林楠似乎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转而与十殿阎王寒暄起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讲道的内容。他们的谈话中,不经意间提到了车迟国。
“林楠道友所在的车迟国,近年来人道旺盛,再无冤魂恶鬼滋生,一片和平繁荣之景啊。”一殿阎王率先开口,语气中充满了赞叹。
“确实如此,那些投胎入车迟国的人,都算是投了个好胎,能享一世太平,不用受那饥寒之苦。”另一殿阎王也附和道。
“没错,今年车迟国死去的人,一个个来到地府都大赞林楠道友的恩情,说这样的恩情转世难忘,就连孟婆汤都难以消磨。”十殿阎王此时既是奉承林楠,也稍带了些许夸大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这一番话,让唐皇从那种“三观崩坏”的状态中醒悟过来,他不由得好奇地问道:“那车迟国在何地?是何等一番景象?与我大唐难道有何不同?”
一听唐皇的询问,十殿阎王丝毫也不掩饰,其中一殿阎王开口道:“车迟国乃是西牛贺洲中的一国,而林楠道友便是那车迟国的大国师。”
“车迟国富民安康,人道之力日渐强盛!”另一殿阎王接着说道。
“那里人人尊道,共尊国内四大国师,其中林楠道友更是为首!”又一殿阎王补充道。
“车迟国有神物,亩产可达上千乃至数千斤,人人粮食富裕,全国无一饿死鬼!”一殿阎王的话语中充满了羡慕。
“车迟国推行林楠道友的理念,实行土地均摊之策,如今人人感恩戴德,国力逐渐强盛!”十殿阎王的话语中,对车迟国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十殿阎罗,对于天庭上的事情或许消息不那么灵通,但对于人间的事情,他们却掌握得清清楚楚。毕竟,每日都有来自人间各地的亡魂来到地府,通过这些亡魂,他们对人间的了解甚至比人间帝王还要深入。此时,对于车迟国的情况,他们便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
然而,这些话落在唐皇的耳中,却让他既感到好奇,又难以置信。“土地均摊?难道世家豪强不会造反吗?”他疑惑地问道。
“粮食多得吃不完,没有饿死鬼?这怎么可能呢?”唐皇的眼中充满了不解。
“亩产数千斤?世上真有这般神物吗?”他继续追问。
“人人尊道?那怎么会心神安静,难道比礼佛更加能让人清净吗?”唐皇的心中充满了疑问,也难以接受这些事实。
十殿阎王看着唐皇的反应,纷纷笑了起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林楠。“是真是假,林楠道友这位车迟大国师自然最为知晓。”其中一殿阎王说道。
“唐皇若是有所兴趣,可让林楠道友为你详细介绍一番。”另一殿阎王也附和道。
面对唐皇那种难以置信却又震惊好奇的态度,林楠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不错,车迟国内有‘道薯’等农作物,确实可亩产数千斤。”
“全国上下,除却和尚之外,无一人需要靠旁人施舍度日。”林楠继续说道。
“那里没有土地分配不均的威胁!”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没有世家,不存在豪强!”林楠的话语让唐皇更加震惊。
“车迟国还有东拓西进之策。”林楠的话语中透露出了车迟国的雄心壮志。
林楠肯定了十殿阎罗所说的事情,确认了车迟国内的状况。
十殿阎王一起说时,唐皇还觉得有些吹捧的意味,但林楠自己亲口确认,唐皇的怀疑便减少了许多。
这一方面也是基于林楠的身份不凡,他可上天入地,乃是当世的大神通者。
因此,唐皇喃喃自语道:“世间竟有如此国度,难道真是人道天堂吗?”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大唐。
虽然大唐幅员辽阔,但也并非人人安居乐业,也并非人人都能免受饥寒之苦。
相反,仍然存在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腐的状况。
即便如此,唐皇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明君”,好歹也开辟了一个太平盛世。
然而,如今听着车迟国内的情况,唐皇却有些凌乱了。相比之下,他的大唐……似乎也就那样?
林楠与十殿阎王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拜别了他们。他朝着唐皇说道:“陛下,来日我们在阳世中再见。”
“哦,好,好。”唐皇连连点头,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到阳世之后,一定要邀请林楠到皇宫中一见。
林楠离去后,唐皇的地府之旅还在继续。
在这里,他看到了许多冤魂恶鬼,它们充满了戾气,对人间充满了不平之气,更多的是对大唐的不满之意。
唐皇在判官崔钰的带领下,游览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等地方。
“陛下,阴司里若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能享太平之庆。
凡有不善之处,皆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判官崔钰的话语在唐皇的耳边回荡。
这一幕幕让唐皇的面色变得苍白不已。判官崔钰继续对唐皇说道:“唐皇回到阳世之后,可以开设那‘水陆法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冤魂,如此阴司阳世,都可得以太平。”
唐皇将这些话语牢牢地记在心中。很快,他就被送去了还阳之路,魂魄归回到了自己的身躯之中。
阳间,大唐皇宫内。在唐皇“死去”之后,宫内的大臣们都要将唐皇下葬,并准备扶持太子继位。
然而,魏征却一力阻拦,他坚持认为唐皇会还魂归来阵阵声音。
然而就在这时,大臣们打开唐皇的棺椁一看,只见唐皇的棺椁发出了一道声音,唐皇在大臣们的感慨中竟然怔怔的坐了起来。
“魂大而归梦了了无痕,地府中难行啊。”唐皇发出周遭的大臣们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好奇唐皇究竟遭遇了什么事情。而唐皇则感激地看向了魏征:“多亏爱卿的疏通,朕才能从那地府归来,还见识了一应难得之景,了解了诸多不可思议之事!”
魏征微微一笑,并没有太过居功自傲。他问道:“不知陛下在那地府中,究竟遭遇了什么事情?”
说起这点,唐皇沉吟片刻,然后将自己在地府中的一些遭遇缓缓说了出来。其中就包括地府中冤魂太多、怨气太大,会影响阳世的平和与安宁。
“看来,要如那崔钰所言,在人间开设一个‘水陆大会’才行啊。”唐皇感慨地说道,“这样才能超度那些无主的冤魂,让阴司阳世都得以太平。”
面对唐皇的想法,魏征点头表示赞同。
唐皇轻轻蹙起了眉头,随后又缓缓开口,分享起他在另一处的所见所闻。
“朕在地府的游历中,偶遇了一位奇人,还顺带听闻了一些他国的奇闻轶事。”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神秘,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此刻,唐皇的身边不仅簇拥着魏征等一班朝臣,还有后宫的嫔妃们,他们个个竖耳倾听,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期待。
“哦?是何等奇人?”魏征率先发问,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车迟国的大国师,明玄!”唐皇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个名字,仿佛每个字都蕴含着某种不凡的力量。
魏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竟是他?陛下怎会与他相遇?”
唐皇微微一笑,解释道:“那大国师与十殿阎王乃是故交,此番朕恰好赶上他们叙旧论道,便也在场旁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十殿阎王对大国师礼遇有加,甚至主动让出了主座,其敬重之情可见一斑。”
这话一出,除了唐皇和魏征之外,其他大臣都面露茫然之色。他们对车迟国感到陌生,更不用说车迟国的大国师明玄了,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魏征却感慨万千:“前两日还在天庭之中,转眼间便到地府做客,那车迟大国师当真是人间少有的奇人啊!”
唐皇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出了更为惊人的消息。
“朕在地府时,曾听十殿阎王与大国师交谈,提及了车迟国的现状。”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那车迟国,竟无一乞讨之人,百姓皆能饱腹暖身,无饥寒之忧。”
“而且国家发展迅速,医疗、土地等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唐皇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羡慕。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摇头,表示难以置信。
“人间怎会有如此美好的国度?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岂不是天方夜谭?”一位大臣质疑道。
“就是,我今早来上朝时,还看见路上有乞儿呢!”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这世上,怎可能有比我们大唐还要富饶的国家?”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表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唐皇却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朕所言句句属实,不仅十殿阎王如此说,就连车迟大国师明玄也亲自承认了。”
“甚至,那地府的判官还带朕见了一些从车迟国而来的亡魂,他们口中的车迟国,的确是人间的乐园。”唐皇的语气充满了郑重。
他继续说道:“这是因为,在车迟国内,有一种亩产数千斤的神物,名为‘道薯’,乃是道门所出,还有其他一些神奇之物。”
“亩产数千斤的神物?”大臣们闻言,皆是大惊失色,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若是我大唐也能拥有此等神物,或许也能实现人人饱腹的梦想!”房玄龄喃喃自语,作为当朝重臣,他深知这其中的分量。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宰相杜如晦站了出来,提议道:“陛下,何不派人前往车迟国,求取那亩产数千斤的神物?”
“如此一来,我大唐何愁百姓无法饱腹?”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唐皇闻言,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极是,明日朝堂之上再议。”
说罢,他面露疲色,毕竟刚从地府归来,身体还需休息。于是,朝堂上的众人纷纷告退,皇宫内很快便恢复了宁静。
第二日,朝堂之上,唐皇准时上朝。他一开口,便颁布了多条法令,其中包括再审囚犯、特赦无辜之人,以及释放宫中深怨的宫女等。
除此之外,唐皇还宣布了一个重大的消息:天下放榜,招募有德之人,举行“水陆大会”,以超度天下无主冤魂,让阴阳两界皆得安宁。
这封招贤榜,针对的是天下的奇人异士。
同时,唐皇还在朝堂上详细讲述了车迟国的事情,并表示要组织人手前往车迟国,求取那能够亩产数千斤的神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