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8章 盾构机
    第458章 盾构机
    “李暮顾问并没有在半导体方面有什么成果啊,您是不是记错了?”
    他的话说完后。
    阿尔弗雷德不由呆愣在当场。
    他看向桌上的报纸,确认是今天的纸后,一把拿了起来。
    然后质问道:
    “可是贵国的报纸上明明写得是……”
    他的话音忽然弱了下去。
    一旁的安德斯也是脸色变了变,立刻凑上去,仔细地查看报纸的内容。
    果然,上面只说李暮获得了诺奖。
    却没有说是获得的是物理奖。
    甚至前面的大段报道,都没有提及,仅仅是才简单地说了说获得的是化学奖。
    乔广华黑着脸道:
    “您忘了吗?当时在路上您一直问我李暮顾问是不是河图,我是坚决否认的。”
    “是您说即便他不是,凭借他在化肥和农药上的成就,也足以获得诺奖化学奖的。”
    “现在报纸已经发出去了,要是您否认的话,对于我们两国来说,可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听到他的话。
    阿尔弗雷德下意识地就想要开口解释,却被安德斯拦住。
    后者笑道:
    “当然不会,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也在旁边,记得清清楚楚。”
    “无论李顾问与河图有没有关系,我们相信,他都有获得诺奖化学奖的实力。”
    “这一点我可以向您保证,您大可放心。”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乔广华的表情。
    见到他生气的样子不似作伪,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否认是不可能否认的。
    要是得罪了夏国。
    别说任务了,两国之间还极有可能交恶。
    虽说现在他们选择站在m帝这边。
    但这不代表他们愿意去触夏国的霉头。
    “这样那就最好,否则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上面的领导交代。”乔广华重重地哼了一声,表示不满。
    这时,阿尔弗雷德也反应过来,连忙道:
    “是我记错了,还请您原谅我的失礼。”
    “李暮顾问绝对具备获得诺奖化学奖的资格。”
    “当然,河图也是。如果他们能够一起领奖,绝对能让贵国的科学界在国际上一鸣惊人!”
    他并没有继续和乔广华争论李暮的身份问题。
    反正只要人会去芮点就行。
    “这个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乔广华脸色缓和了一些,不过语气还是带着几分不客气。
    安德斯却笑咪咪道:
    “没关系,可以慢慢来。我们不着急。只是既然现在已经确定要参与评选。”
    “那么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够安排李暮先生和阿尔弗雷德先生见面?”
    “当然,如果我能够有幸参与,那就再好不过了。对于这位天才学者,我同样十分尊敬,一直想见一见。”
    他一边说,一边露出敬仰的表情。
    仿佛真的对李暮神往已久。
    一旁的阿尔弗雷德见状,心中忍不住发出一声嗤笑。
    ……
    另一头。
    半导体研究所内。
    关于李暮获得诺奖的消息。
    很快传遍全所。
    不少专家和教授都找到他,表示祝贺。
    在一片道喜的声音里,也有人不忘提醒他,要慎重考虑领奖的事情。
    毕竟出国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除去隐藏身份不提。
    李暮24岁就创造出多项对国家社会有重大帮助的科研成果。
    同样十分引人瞩目。
    没机会就罢了,有机会m帝也不会放过。
    ……
    所长办公室。
    送走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教授。
    李暮坐回沙发。
    坐在他面前的王绶觉笑呵呵地拿起火炉上的热水壶,给他泡了杯热茶。
    不多时。
    吴有望便带着黄新华走了进来。
    后者一进门,开口就道:
    “恭喜啊,没想到竟然连国外都肯定了你的科研成果!”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轻视我们夏国的科学家了!”
    “那些被曾经加诸在我们身上落后愚昧的印象,也将从此一扫而空!”
    从他的态度不难看出。
    大多数人对于李暮获得这个奖项,都十分高兴。
    毕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夏国都落后于西方国家。
    虽说近几年来,他们的科技获得了不小的进步。
    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了m帝和老大哥。
    但整体的发展上差距依旧存在。
    “黄教授说得没错,这下你是名扬世界了!”吴有望跟着笑道。
    一旁的王绶觉本来也准备恭贺两句。
    却见李暮摇了摇头,道:
    “恐怕大家要让大家失望了,这个奖我不会要。”
    反正过不了两天。
    自己拒绝领奖的详细应该就会出来。
    所以也没必要对众人隐瞒。
    只不过对于这个消息,王绶觉三人都有些疑惑。
    像这种大事。
    上面肯定要问过李暮的意见。
    可现在报纸等登出来了。
    却又说不要。
    未免叫人奇怪。
    “你难道是觉得出国不安全?那让人代领也可以嘛。不拿白不拿,听说还能有15w左右的瑞d币奖金呢。”黄新华道。
    他刚刚说完。
    一旁的吴有望摇着头,道:
    “不对不对,先前只顾着高兴了。”
    “现在仔细想想,事情未免有些太奇怪了。诺奖委员会为什么会忽然给李暮颁奖?”
    “要知道西方国家从来是瞧不起我们夏国的,没道理忽然态度来个大转弯,我看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他的话说完后。
    黄新华和王绶觉两人很快也反应过来。
    这次的诺奖,恐怕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想到这里,他当即道:
    “那就坚决不能去,必要的话,还要跟上面申请,将李暮妥善保护起来才行。”
    一个诺奖而已。
    拿了顶多提升点国际影响力。
    可那些地位,对夏国而言远不如李暮重要。
    见到众人一副恨不得马上冲到领导那里给自己说话的样子。
    李暮连忙道:
    “吴所长、王所长、黄教授,你们先别着急,其实上面已经有了机会。”
    “今天的报纸只是第一步。”
    “等再过一两天,很快就会有新的消息公布出来。我们安心研究即可。”
    他说完后。
    三人的脸色稍缓。
    不过依旧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研究的事不着急,你的事儿更要紧。”黄新华摇摇头道。
    半导体研究所现在的大部分研究项目。
    大都处于稳定地发展期,一时半会儿很难找到突破。
    而且就算真的是关键时间。
    他也不认为什么研究能比这件事更重要。
    闻言,李暮笑道:“那如果是集成度再次提升的事情呢?”
    “那也没有!”黄新华没有丝毫迟疑地说道。
    他是想要提升集成度。
    可这一切在李暮的安危面前,微不足道。
    没有李暮,就没有夏国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今天。
    “要不给我们稍稍透些底,我们也能放松一些?当然,如果涉及什么机密的话,就不用说了。”一旁的王绶觉道。
    李暮道:
    “详细的确实没办法说,说一些其他的倒是没问题。”
    “他们不是想让我去领诺奖嘛。”
    “那我就不去领。不光不去,还要自己办一个,领我们自己的。”
    他的话让王绶觉愣了愣。
    领自己的?
    “可你不是已经拿了一个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吗?”他问道。
    吴有望和黄新华也有些疑惑。
    夏国目前的科技奖项,就属这个最高。
    再办一个,未免有些奇怪。
    李暮解释道:
    “这次的奖项不同,我们要办国际奖项,和诺奖对标。”
    “它们的目的不纯。”
    “也就别怪我们踩着它们往上走了。”
    听到这里。
    王绶觉三人这才恍然。
    “说的不错,诺奖是外国人的奖项,再好也是外国的,如果我们能有一个,那再好不过!”王绶觉道。
    他们觉得获得诺奖是件好事。
    仅仅是因为觉得对国家的国际声望提升有帮助而已。
    除去这点,还真没人看得上。
    一旁的黄新华想了想,担忧道:
    “可是时间会不会太仓促了?”
    “现在国内好像还没有多少有着创新性成果的科学家。”
    “如果成果不足,恐怕结果会适得其反。”
    相对比诺奖。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就夏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拿这个奖的,恐怕没有几个。
    而要是第一届的奖大半都颁给国外的话。
    只怕会沦为西方世界的笑柄。
    “这点不用担心,我应该能占个化学奖的名额,至于其他的,不是还有河图、天工和3+2轴数控机床的发明人嘛。”李暮笑道。
    听到这话。
    黄新华三人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没问题。
    只不过很快,他们便后知后觉地发现道:
    “等等,这些不都是你吗?”
    ……
    简单地解释过后。
    吴有望、王绶觉和黄新华三人。
    才算是放心下来。
    不管怎么说。
    李暮的安全总是第一位的。
    接着。
    似是才想起李暮刚刚说得话。
    黄新华继续道:
    “对了,你刚刚说有提升集成度的新方法,不知道是什么?”
    “集成度进入40w这个领域之后,现在突破一直进展得十分缓慢。”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恐怕要一两年的功夫,我这边才能突破到100w,达到你先前的要求。”
    40w,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集成度数据。
    不过依旧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威龙-1战斗机和玄武-1主战重坦的机载计算机要求。
    举个最简单的。
    处理器方面,最低的标准,都是16位。
    使用8位的话,战斗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当然,40w也勉强能够搞出最早期的16位处理器来使用。不过效果只怕会不尽人意。
    这也是李暮提出100w作为基础标准的原因。
    他想了想,道:
    “我的意见是继续在光源、光学系统、掩模技术、光刻胶材料、机械和控制系统上进行创新。”
    “就拿光源来说。”
    “现在我们的分布式投影光刻机,主要采用还是汞灯光源,主要是g线和i线的紫外光……”
    他缓缓地开始讲述。
    黄新华和王绶觉两人,也迅速熟练地从口袋中掏出纸笔,开始记录。
    一旁的吴有望也没有闲着,不停地为他们泡茶倒茶。
    “光源上我们可以向准分子激光光源靠近,如krf248和arf193,甚至采用极紫外光源。”李暮做了个小小的总结。
    当然,最后的极紫外光源,就是提出来凑个数,让黄新华等人先有个概念而已。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毕竟在未来,突破极紫外光刻技术,将是夏国势在必行的研究计划。
    ……
    说完了光源。
    李暮接着又说起光学系统。
    现在他们的光学系统,还属于相对初级阶段。
    主要采用的是2:1投影光学系统。
    这种技术将掩模上的图案以2:1的比例投影到晶圆上,设计相对简单,分辨率也受到不小的限制。
    如果可以提升到4:1,甚至是5:1的话。
    解决100w集成度的标准,不会有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高数值孔径透镜和浸没式光学系统方面下功夫。
    只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要同时推进三者的研究,难度实在太大了。
    好在也没必要在光学系统上死磕。
    掩模技术上可以搞相移掩模、光学邻近矫正和多重图案技术。
    光刻胶材料朝着深紫外光刻胶的方向发展。
    机械和控制系统就去研制精密对准和调平系统。
    多管齐下的话。
    足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集成度的迅速突破。
    ……
    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暮才将所有的内容都阐述完毕。
    他说完后。
    黄新华“唰唰~”地记完最后一笔,当即惊叹道:
    “没想到你竟然还能找出这么多的办法,这下100w集成度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他忽然有点理解m帝和老大哥那边的心情了。
    自己连落后的技术都还没有研究出来。
    李暮这边一出手就是一堆的更新的方案,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
    而且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些方案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
    突破100w集成度没有任何难度。
    “幸好这样的天才,是出在我们夏国啊!”黄新华心中感慨不已。
    一旁的王绶觉也放下了笔记,笑道:
    “也怪不得国外连用诺奖勾引你出去这种招都能用出来了,看来是真被逼急了!”
    诺奖能获得现在的地位,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认可,可不容易。
    就为了一个人,冒着损害半个世纪积累的声誉的危险来设计。
    成本不可谓不高。
    “还有得他们急眼的时候呢。”李暮微微笑道。
    这才哪到哪。
    等天基武器的消息一放出去。
    m帝绝对会急得上蹿下跳。
    ……
    解决了理论方向的问题后。
    很快。
    黄新华便带领着团队,展开研究。
    李暮也没有闲着。
    同样参与到当中,进行指导工作。
    一直忙碌到晚上。
    他才回到家中。
    进到客厅,先在沙发上休息片刻。
    一边闭目养神,他一边思考着关于穿山打隧道的机械设备问题。
    交通设施的基础建设,还是相当重要的。
    以他现在的地位,倒也没必要刻意隐藏。
    保持半个月拿出一项成果的速度,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隧道掘进机、液压钻机、顶板掘进机……”李暮的目光从一行行的设备名称上扫过。
    很快,他便确定了目标。
    隧道掘进机。
    更准确来说,是采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
    也叫做盾构机。
    其在后世隧道施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能够一次性完成隧道开挖、推进和撑开等流程。
    速度可达传统钻爆发的五倍,且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在城市地铁、铁路、恭贺、水利及矿山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了这个,穿山挖隧道的速度至少能够提升5到10倍,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缩短了工期。”李暮暗暗估算。
    根据茅以身所说。
    现在夏国的隧道挖掘,主要依靠人工和简单的机械设备,辅以爆破技术。
    每天的挖掘进度通常只有4到6米,还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
    而采用盾构机的话。
    至少都能达到20米,而且上限是50米。
    “上限是摸不着了,就定个30米的目标吧。”李暮开始计划。
    直接搞50米,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技术原因外。
    最重要的是成本太高了。
    一台盾构机的造价,少说都是百万起步。
    注意,是m刀。
    越好的越贵,最高能达到500w。
    这还是现在的价格。
    后世动辄上千个w,一台机器的成本放到现在,不知道能开展多少工程建设。
    因此,他必须将成本控制住。
    “这么一看,30米好像也有点多……”李暮估算了一下成本,暗道。
    30米级别的,造价也在400wm刀左右。
    虽说效果确实更好。
    但确实太贵了一些。
    就在他思考着怎么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对性能不产生太大影响的时候。
    脑海中忽然响起“叮~”的信息提示音。
    关掉资料,打开聊天页面。
    阿斯克:
    “李,我要出发前往夏国了!”
    “你现在在哪儿呢,还在拍巨爪土拨鼠?”
    “要注意安全啊,万一遇到了大型猛兽就危险了。”
    看到消息。
    李暮暂时放下手头的研究。
    一边揉着研究,他一边回复道:“谢谢关心,不过我已经转移目标了。”
    “这是为什么?你之前不是还说巨爪土拨鼠挺可爱的吗?”阿斯克好奇道。
    之前他听到这事儿的时候。
    还想着等李暮拍完了,自己也看一看呢。
    毕竟巨爪土拨鼠确实挺可爱的。
    面对好奇的阿斯克。
    李暮随口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惜来了一群狼灌。”
    “我看到的时候,都吓了一跳。”
    “好在最后还是我略胜一筹,脱离了威胁。”
    理由是他早就想好的。
    “这么刺激,快和我说说怎么回事,难道你把狼灌打走了?”阿斯克迫不及待道。
    李暮接着道:“其实很简单,跑得比那群巨爪土拨鼠快就行。”
    “……”阿斯克一时无言。
    看来是他想得太多了。
    李暮接着道:
    “对了,照片我都拍好了,你要不要看看?”
    “最后还有狼灌聚餐的视频。”
    “吃着吃着,又来了几支鬣狗,抢得那叫一个欢快。”
    “不不不,还是算了,我受不了这个画面。”阿斯克连忙拒绝道。
    见状,李暮笑了笑,也没有强求。
    阿斯克的反应并不出乎他的预料。
    毕竟这本来就是他的目的。
    一直找相机坏了、丢了,这种借口是行不通的。
    一次是不走运,两次是倒霉,三次不是蠢蛋就是有意为之。
    为了不引起怀疑。
    他需要找一些其他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弊端。
    “回头让人拿着半导体照相机去非洲拍几张照片回来发给阿斯克试试吧。”李暮心中暗道。
    虽说照片的质量肯定比不上后世。
    但也不是没办法搪塞过去。
    最重要的是他确实得发点东西过去,才能不让阿斯克后面起疑。
    ……
    与此同时。
    京工院。
    老大哥的外交官雅科夫,匆匆走进校园。
    找到阿列克谢后。
    他当即道:
    “西方国家现在宣传李暮是因为在半导体上的贡献才获得诺奖物理奖,你知道这事吗?”
    “啊,不是化学奖吗?”阿列克谢惊讶道。
    雅科夫道:
    “西方国家宣传的是诺奖物理奖。”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宣传,难道李暮真的跟河图有关系?国内需要你去协助调查。”
    从这个命令能够看出来。
    国内确实是有点着急了。
    否则也不会直接要求阿列克谢这位教授干情报人员的活。
    “不可能,前几天李顾问还和我聊游戏设计的事呢!”阿列克谢想都没想便道。
    先前他确实是有些怀疑。
    不过在听完李暮的解释后。
    那点疑虑已经完全被打消。
    闻言,雅科夫无奈道:
    “我知道你相信他,可是我们不得不重视此事。”
    “而且你多久见到他一次,他在做什么你就真的完全清楚?”
    “如果对方真的跟河图有关,我们决不能让任他落在m帝的手上!”
    他的语气相当坚决。
    毕竟河图实在是过于厉害。
    国内科学家拼了老命地研究了近一年,才勉强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突破到100w次每秒。
    至于1000w次每秒的计算机,还遥遥无期。
    然而根据情报部门掌握的最新消息。
    夏国很可能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w次每秒的新型计算机。
    具体的数据是多少他们不清楚。
    都能01型100w,02型1000w,这个03型,很可能就是1个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