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1章 石英玻璃纤维
    第451章 石英玻璃纤维
    “谢谢您的认可,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张数顺开心道。
    能得到李暮夸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少在他的印象里。
    基本没见过别人有这个待遇。
    李暮见到张数顺因为自己一句话就高兴不已。
    也不禁微微哑然。
    他竟不知道自己的话有这么好的效果。
    “后面带脉冲武器团队的时候倒是可以多用用。”李暮心中想道。
    以前都是带着专家教授搞研究。
    他们本身的水平都不差,稍稍点拨就能明白。
    但这些年轻人,可说不好。
    以后的成就再高,那也是以后的事。
    而且他的干预,未必都是好事。
    为了让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们好好成长,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他需要好好费一些心思才行。
    ……
    说完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问题。
    李暮想了想,继续道:
    “张教授,不知道您对自动装弹机有没有了解?”
    “当然,这是老大哥在坦克上普遍使用的东西,可惜我们的技术不足,一直没有突破。”张数顺下意识地答道。
    说完后,他忽然抬起头,眼神瞬间变得兴奋起来。
    以前是没有,但现在可不一定。
    李暮连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炮射d弹都能搞出来。
    区区自动装弹机,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暮微微颔首,道:
    “在玄武-1主战重坦上,我打算采用这项技术。”
    “自动装弹机能够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效率和生产率,是坦克未来不可或缺的东西。”
    “当然,如果您现在觉得目前的研究时间不太够的话,我可以找别人……”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张数顺就急忙道:
    “够够够,我有的是时间和力气,大不了少睡一些时间!”
    只要能有研究项目。
    别说是现在时间还有余裕。
    便是没有,他都要生生挤出来去干。
    “那我还是去找别人吧,要是把您熬倒了可不值当。”李暮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闻言,张数顺脸色一苦。
    可他也知道,要是不答应,绝对会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他赶紧道:
    “行,我听您的。”
    见状,李暮满意地点点头。
    虽说自己就是那个带头喜欢熬夜的急先锋。
    但那是他身体好。
    王正安、林宿安和张数顺等人可不一样。
    ……
    在车研所待了一个上午。
    李暮基本处理完了这边的问题。
    顺带给玄武-1的自动装弹机研究开了个头。
    99式坦克的使用的,是转盘式自动装弹机。
    这种自动装弹机与96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相同,都是从老大哥的设计中复制而来。
    最大的特点是待发弹舱位于炮塔吊篮下方,弹舱可相对吊篮旋转。
    优点是待发弹舱容量大,可以满足连续作战的要求。
    但缺点是会限制弹药尺寸,通常采用分装弹。
    以夏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倒是不难搞出来。
    毕竟他们的工业实力还是提升了许多的,足以解决原先在材料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
    吃过午饭后。
    李暮接着前往材料研究所。
    车子刚刚在门口停下。
    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所长周任。
    见状,他不由打趣道:
    “周所长,您这消息也太灵通了,居然提前知道我过来?”
    听到他的话。
    以及一旁耳朵忽然立起来的关建民和赵参军。
    周任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连忙道:
    “李顾问,这个玩笑可开不得。”
    “我哪里能提前知道您回来,就是您什么时候走的我都不清楚。”
    “我在这里是为了等国家建筑材料综合研究所的蔡旭明教授,就是上次和您说的那个。”
    以上面对李暮的重视程度。
    万一当了真,他恐怕免不了要被拉去询问。
    虽说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这种麻烦,能没有当然还是没有的好。
    “玩笑而已,没有谁会当真的。”李暮笑道。
    说完,他看了看关建民和赵参军,示意两人不用紧张。
    就在他说话的功夫。
    道路的尽头,三辆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蹬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教授。
    在他的身旁则是两张年轻的面孔。
    三人在门口停下车后。
    中年教授走上前,爽朗的笑道:
    “周所长,您怎么还亲自下来接我了。”
    “还有这位是……李顾问!”
    “我有这么重要吗,我怎么不知道?”
    他话说到一半。
    声音突然抬高了几个八度,惊讶不已地看着李暮。
    在材料研究领域,他确实有那么点成就。
    可和那些著名的专家教授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能被周任喊过来,他已经十分意外了。
    如今竟然连大名鼎鼎的李暮也来迎接,属实出乎预料。
    “我知道了,您是来接李顾问的吧!”中年教授恍然道。
    只有这个解释能说得通。
    闻言,周任哭笑不得道:
    “只是巧合而已,蔡旭明教授,您不用想那么多。”
    “咳,是这样啊……”蔡旭明点点头,倒是没觉得尴尬。
    毕竟是那种结果,都比李暮下来迎接他要合理得多。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
    李暮忽然伸出手,道:
    “蔡教授您好,没想到一回来就遇上了您。”
    “不过我记得我走的时候就和周所长说打算邀请您了。”
    “怎么现在您才过来,是出了什么意外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周任。
    后者还没说话。
    蔡旭明便道:
    “这事儿怪我,忙着研究,还和他们说了不要打扰我。”
    “要是知道是石英玻璃纤维这么重要的东西。”
    “别说是在研究了,就是天上下刀子,我都得过来。”
    他说着,还懊恼地锤了两下自己的胸口。
    那可是石英玻璃纤维啊!
    自从搞出石英玻璃之后,他在这上面的研究就陷入了停滞。
    再没有思路的话,他甚至都准备放弃了。
    李暮连忙拦住对方,笑道:
    “不至于不至于,也没晚多久。”
    “我只是觉得奇怪,所以才问一问。”
    “毕竟没有您,研究也不方便展开。”
    这话属实惊到了蔡旭明。
    他连忙道:
    “您太客气了,说实话,我连石英玻璃纤维是什么,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其实都是由石英制成,,但它们在应用领域、特性、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李暮道。
    就在他准备详细阐述的时候。
    蔡旭明忽然伸手打断了他,道:
    “李顾问,咱们进去再说。”
    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不能在门口讨论。
    而且就算没人偷听。
    他也得找纸笔记录才行。
    “也对,进去说。”李暮自无不可,点头道。
    ……
    旋即,众人便走进材料研究所,来到所长办公室。
    稍等了片刻。
    待周任叫来所里的几位专家教授后。
    李暮才开始阐述关于石英玻璃纤维的原理和制造工艺。
    石英玻璃纤维是玻璃纤维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以氧化硅纯度为例,需要达到99%以上。
    这种高纯度使得石英玻璃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色。
    例如在宇航飞船和洲际d弹的烧蚀材料中得到应用。
    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将原材料熔化、拉丝等步骤。
    而石英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则更为复杂,通常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精细的工艺。
    它的制备过程包括选矿、磨碎、提纯天然水晶以形成石英粉。
    将石英粉加工成熔融石英棒,再将石英棒熔融制成石英纤维丝和石英。
    最后,经过精细的纺织工艺。
    石英纤维丝将会被织成各种规格的石英纱、石英布石英套管等十多种石英玻璃纤维制品。
    不过这些说起来简单。
    想要完成,却是有着不小的难度。
    李暮道:
    “首先,我们要解决设备的问题。”
    “拉丝炉,用于加热和熔化石英玻璃棒,使其成为石英玻璃液。”
    “集束器,用于将熔融后的石英玻璃液集束成纤维丝束……”
    他先简单地说了说所需要的设备,以及设计思路。
    而蔡旭明从李暮开始说话,手里的笔就没停过。
    眼睛更是越听越亮。
    在他来之前,仅仅以为是来听一个研究思路。
    可李暮给的,却是一个研究方案。
    甚至还囊括了应用方面的问题。
    虽说可行性还有待验证,但试问夏国有谁能够拿得出来。
    不,或许全世界,也只有一个李暮做到。
    想到这里,他回过头看向身旁的两个年轻人,道:
    “祯安,承棣,好好听,好好学。”
    “这将是你们这辈子难得的一次机会。”
    “如果能得到李顾的问看中,肯定比跟着我要强得多。”
    他说完后。
    不待两个年轻人说话。
    李暮便连忙道:
    “我们搞科研都是为了国家发展,成就不分高低大小。”
    “至于我比您强,这您就是过奖了。”
    “我只是理论做的不错而已,真动起手来其实心里完全没底,还要您帮忙才行。”
    听到李暮的话。
    蔡旭明、顾镇安和蔡承棣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前面的话,他们相信。
    但这最后的一句。
    是万万不可能相信的。
    “李顾问,您谦虚了,我只不过是以前在石英玻璃上面有所建树而已。”蔡旭明道。
    被负有盛名的李暮称赞,固然值得高兴。
    可他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数的。
    以现在的情况看,没个5年往上的功夫,都别想再有任何大的突破。
    而想要做到制取石英玻璃纤维。恐怕得耗费半辈子的心血。
    李暮笑了笑,道:
    “我需要的正是您的经验,去与我的理论相结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尽快地研制出石英玻璃纤维。”
    “有了它,我们不仅解决坦克装甲的问题,还能在航天航空、电子通讯和半导体等领域更进一步。”
    他说完后。
    蔡旭明神采奕奕地点了点头,道:
    “李顾问,从今天开始,我们三个就都听您的吩咐了!”
    作为在石英玻璃领域研究多年的专家。
    或许能力相对差了一点。
    然而他的眼光绝对是没问题的。
    石英玻璃纤维在未来的重要性,绝对毋容置疑。
    “吩咐什么的不敢当,大家讨论着来我觉得更合适。”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他可不愿意让石英玻璃纤维的研制小组,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否则跟在蔡旭明身边的两个年轻人,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两个人,可都是未来的大佬,可不能马虎对待。
    ……
    聊了大概两个小时的功夫。
    在李暮的帮助下。
    蔡旭明对于石英玻璃纤维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并由此获得了许多的研究灵感,恨不得拉上他聊上三天三夜都不睡觉。
    当然,这明显不现实。
    毕竟只是为了一个石英玻璃纤维,实在是不划算。
    他们目前在资金、人才方面,是不缺的。
    只要解决掉设备和工艺技术的问题。
    想要完成研制并不困难。
    而这两项,对于李暮来说其实并不是大问题。
    再加上复合装甲的研制没有那么着急。
    所以相比于能否尽快地拿出石英玻璃纤维,他更在意要怎么培养顾祯安和蔡承棣两人。
    两人未来在石英玻璃纤维领域当中,都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
    比如顾祯安。
    研究稀土族元素在石英玻璃和光导纤维中的光谱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化学气相掺杂沉积、溶液掺杂和氢氧焰熔制-电熔成型两步法工艺技术。
    成功研制出耐辐照石英玻璃、低膨胀石英玻璃和稀土石英光纤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
    这些成就在神舟、北斗等国家的重大工程中都得到了应用。
    在后世,是夏国石英玻璃及特种光导纤维当之无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而蔡承棣,一句“夏国石英玻璃坩埚之父”的评价,便足以证明他的地位和贡献。
    “要好好培养啊!”李暮看着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身后拿笔记录学习的两个年轻人,眼中不禁满是笑意。
    ……
    随后,在结束了和蔡旭明的交流过后。
    李暮接着又去纳米陶瓷纤维、对位芳纶纤维等其他几个材料研制组查看情况。
    旋即便告辞离开。
    材料研究所这边的研究,相对还算是比较稳定的。
    毕竟材料这个东西,即便有这完整详细的方案指导。
    也还是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去验证,才能够让人放心地去使用。
    一边想着。
    李暮一边坐车继续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
    今天肯定是没有办法前往航空院那边。
    所以他准备先去看看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情况。
    顺带,还要将samcad软件的开发提上日程。
    想要尽快搞出固体火箭发动机,解决潜射d弹的动力问题,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
    将近饭点。
    吴有望一日往常般。
    扯着嗓子喊那群研究忘了时间的家伙们吃饭。
    已经是个小老头在实验室门口板着脸“训”完人,一扭头脸上却又挂上乐呵呵的笑容。
    研究所越来越好,国家也蒸蒸日上。
    这种感觉,让他十分地满足。
    唯一的苦恼。
    大概是总有几个不太听话的,喜欢在他走后,又偷偷溜回实验室。
    站在电传飞控的机房门口。
    吴有望眉头一拧,道:
    “都别藏了,我都听见你们的动静了。”
    回应他的是一片寂静。
    机房内空空荡荡,只有03型计算机运行产生的不间断噪音。
    好似人真的已经全部离开。
    “咦,难道是真的走了?”吴有望喃喃道。
    他一边说着。
    一边又往里面看了几眼。
    见到真的没有人出来,这才慢悠悠地继续离开。
    不过,在他走后5分钟。
    机房的角角落落里,便开始冒出一个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最先走出来的,是周溪令。
    作为组长。
    没有他带头,这种“行动”,肯定是行不通的。
    “快快,把门关上。”他先让人将机房的门关闭。
    然后让大家赶紧用了中午带了饭,迅速地解决晚饭问题。
    天气如今渐渐冷了起来。
    如果换做以前。
    免不了只能吃冰冷的饭菜。
    不过现在有蜂窝煤在,自然不用如此。
    铝制的饭盒早就在火边加热完毕,一打开就冒出腾腾的热气。
    “咱们早点吃,吃完继续把多变量控制的问题解决。”周溪令继续道。
    说完,他便开始飞快地扒起饭来。
    众人也有样学样,呼噜呼噜地开始干饭。
    就在他们快要吃完的时候。
    紧闭的机房门外,忽然响起“咚咚~”的敲门声。
    听到动静。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门便被从外面推开。
    一个提着公文包的人影,快步走了进来。
    “这不是有人吗?把门关着做什么?”李暮看着屋里的众人,疑惑道。
    闻言,周溪令一个哆嗦,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就在这时。
    李暮的身后响起一道重哼,道:
    “做什么,当然是躲我了。”
    “躲您?”李暮扭过头。
    他看了看忽然出现的吴有望,又看了看大惊失色的屋内众人,心中猜出大概。
    周溪令见到吴有望出现时,便心道不好。
    他连忙解释道:
    “李顾问,所长,我们都吃了饭的,您看,饭盒里的热气儿都还没散呢。”
    屋内的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辩解。
    饭他们是照常吃的。
    这点谁都挑不出毛病。
    “这是吃不吃饭的问题吗?是你们需要休息。”吴有望板着脸教训道。
    他可没有那么好糊弄。
    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给众人高强度使用的大脑一些休息时间。
    否则天天16个小时往上的工作,没人能够受得住。
    周溪令尴尬道:“这,这不也是为了研究嘛。”
    “哦,是有什么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我可不记得李暮走的时候这么说过。”吴有望道。
    说完后。
    他便看向身旁的李暮。
    周溪令见状,不由投去求救的目光。
    不过他显然是要失望了。
    李暮笑着道:
    “你可别指望我给你打掩护或者说情。”
    “努力工作是好事情,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这次的处罚,你们是跑不了了。而且必须得重罚,就全部放一天的假吧。”
    说完自己的想法。
    李暮看了看吴有望。
    后者当然不会有任何意见,直接点头同意下来。
    随后,赶人锁门一条龙。
    为了防止有人“恶向胆边生”地来撬门。
    吴有望甚至还调了两个警卫过来站岗。
    ……
    就在吴有望轰人的功夫。
    王授觉和苏东莊两人,从走廊的尽头走了过来。
    看到这边闹哄哄的场面。
    他们不免有些惊讶。
    询问完事情的始末过后。
    看着如丧考妣的周溪令,俱是不由笑了起来。
    “溪令,你糊涂啊,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干成的,哪能这么搞。”苏东莊道。
    他的语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毕竟当初对于电传飞控的项目,他也是十分动心的。
    只是奈何李暮最终并没有选择他。
    他也只能无奈地放弃。
    周溪令忏愧道:
    “这次确实是我做得不对,想着在李顾问回来之前做出点东西,太心急了。”
    老实说。
    整个电传飞控项目组,目前在半导体研究所的地位,绝对是前三的存在。
    就连李暮,研究重心,也更多地放在这边。
    一次一次地给思路,给想法,甚至是给方案。
    享受了那么多。
    却过了这么久,也迟迟没有进展。
    他们实在是着急啊!
    “心急也没有用,我早就说过现在的技术还有很多不足,急是急不得的。就拿毫秒级的反应速度来说,硬件能达得到?”李暮哭笑不得道。
    周溪令低着头,没有说话。
    能不能达到是回事。
    但是努不努力,又是另一回事了。
    再说万一呢。
    不求成功,但凡有一点的进步,也是好的。
    “好了,今明两天好好休息,我后天一早过来给你们开会,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再解决。”李暮继续道。
    听到这话。
    周溪令不由得心中一动。
    后天?
    就是明天他都等不下去。
    不止是他。
    整个电传飞控系统开发组的人都是这个想法。
    只是他们求情的话还没有说出口。
    一旁的吴有望不咸不淡地轻哼了一声,投来危险的目光。
    见状,众人当即不敢再开口。
    即便是周溪令同样如此。
    今天接着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也只好点头,带着开发组的人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