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4章 九龙仓收购战的开始
    第684章 九龙仓收购战的开始
    方先名听完后心中有些惊讶,便问道:“杨生,您是觉得石油价格会涨?”
    油田类的企业,主要营收就是石油,石油价格上涨了,那股票才能涨。
    “对,是这样的,我有一些小道消息.”杨文东也没有解释,本身也不需要,但他还是会稍微与手下说一下。
    方先名听完后也没有多想,道:“好的,那没问题,不过我们在海外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但如今香港这边倒是有很多,主要也是因为之前我们从股市之中大规模撤离,套现了很多资金,您看?”
    “香港的资金?”杨文东思考片刻后道:“暂时不动香港的资金,我们应该很快对九龙仓下手了,等九龙仓的事情结束了,如果还有多的资金,那可以考虑一下。”
    70年代,石油还是没有期货的,在金融资本还没有疯狂的时代,期货的核心目的还是针对类似农产品这样的有寿命周期性的货物;
    而正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全球缺油,然后未必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情况,石油期货便因此而诞生,1978年,nymex推出2号取暖油期货合约,这是首个石油期货合约,不过这个也只是试水,总规模市场不是很大;
    直到1983年,nymex推出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期货之一。
    也就是说,前面两次石油危机,他纵然知道时间,也认为自己的蝴蝶效应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可没有期货的情况下,他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只能少许获益;
    而九龙仓的收购,涉及在香港的重要布局,特别是海港城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只不过进度很慢,九龙仓坚决不用贷款,用自己的资金来完成这样的大型项目,使得整个项目速度之慢,让杨文东无语.
    明明贷款后快速建成再赚钱还贷即可,可怡和系就是不肯,也不知道他们脑袋里怎么想的;要说对香港未来没信心吧?置地还收购了牛奶国际,说有信心吧,却不肯贷款扩张;
    这也使得在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强抢九龙仓的时候,海港城还没有完全建成,一共费了十年时间,这种项目给杨文东来操作,顶多两三年。
    当然,也是因为九龙仓这样的策略,使得它在前面几年多长稀释自己的股份,要不然,杨文东也根本做不到收购接近30%的股份而不被市场察觉,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唯独大规模融资的时候,才会有这个漏洞。
    方先名则道:“好的,杨生,我们手中的九龙仓股票,已经接近30%了,市场上的流动股票也不多了,再继续下去必然会引起九龙仓股票逆势上涨;
    按照目前的情况,要么我们停手,要么我们就只能联系九龙仓的一些股东了,虽然可以通过美方资本来出面,可我市面上的股价外加这些因素加起来,我估计也会瞒不住了。”
    自己集团之所以能够收购那么多九龙仓股票,除了九龙仓自己多次融资扩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委托美方资本去收购;
    可无论怎么做,当市面上的股票大规模减少,数量太多了,那肯定会引起警惕的,毕竟无形的市场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
    杨文东笑了笑道:“恒生指数也跌到800以下了,相当于71年时候,也差不多该下手了,不过老郑那边还没有完成交易,你这边稍微暂停一会吧,等船只卖了再说。”
    石油危机以及未来的航运危机即将到来,船只价格即将暴跌甚至变成负值,也就是有了船反而是负资产,因为停泊、维护、清理等都得收费,价格还是很贵;
    如今怡和想进军航运,甚至部分放弃香港物业,自己怎么着也得满足他们;
    这群英资,吃屎都赶不上热的,地产开始赚钱的时候一个都不上,等到看到华资赚的盆满钵满,然后想入场,结果碰到地产危机,也还是他们根基厚、外加这一次危机主要针对的是股票,75年后房价仍然暴涨,这才让英资也赚了一些,不过对比那几位华资地产大亨就差远了;
    航运市场其实也是如此,早年华资在香港就没几个人能够做航运,需要的资本太大了,董、赵、包、曹等几位在67年之前与会德丰、太古等还是有差距的;
    但67-75年的机遇,他们都抓住了,成功将船队规模与资产翻倍式的增长,而其他几个英资,则是仍然稳住,稳到华资航运公司赚疯了,时间到了70年代初了,才想着下场
    原先历史上,怡和拍到康乐大厦地皮,建成之后还想将这栋大厦与包玉冈交换20万吨油轮,不过包玉冈也没同意,可能也是石油危机之前的预判错误,这件事也因此成为他人生最大的遗憾;
    而现在他自然要与怡和做这个交易了,一旦完成,自己能够获得香港的优质物业,怡和能够获得未来即将大贬值的油轮,双方都有美好的未来!
    3月6日,杨文东叫来了郑志杰与郑玉华,询问道:“油轮换大厦的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
    郑志杰道:“目前我们这边准备拿出2艘20万吨油轮,置地那边除了之前的星光行、皇室大厦,还准备拿出位于湾仔区的怡东酒店,其他就不肯拿大厦了,只肯用一些临街商铺、住宅地皮或者其他地方的货仓位置作为交易。”
    “只有2艘油轮,我们手中其他5万、十万吨级别的,怡和不想要?”杨文东笑问道。
    郑玉华则回道:“怡和只肯要两艘20万吨级别的,小型的他们自己也有,油轮越大,利润越高,凯瑟克估计就是看重这一点才要与我们交易的。”
    “嗯,行,看来怡和内部也并非想全部压入航运了。”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我们的计划,将其他油轮出售,未来我们不参与油轮生意。”
    以后的油轮不到80年代,的确还是有利润的,哪怕是石油危机之后,可利润率必然大降;
    那还不如趁着现在油轮价格较高,赶紧出售,获得的资金投资香港地产或者其他亚洲城市地产也能大赚,又或者专心于集装箱货运产业,总之肯定比油轮强。
    郑玉华道:“明白,杨生,其实在香港,董浩云与赵从衍,都有购买的打算,只不过海外也有资本在报价,所以我这边还在等,看看哪一家价格最高。”
    “董家?行,不用考虑太多,就按价格来就行了。”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
    这也不算坑其他华人,因为本质上,还是这些人对未来航运市场看好,才导致未来的家族危机;
    就算没有杨文东的船,他们也会购买其他船只,特别是董浩云,在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弃舟登陆的时候,他还收购了英国的第五大船运公司,并且在日本船厂没订单的时候下订了多艘超级油轮,其中还包括“海上巨人号”这艘总排水量超过40万吨的超级轮船。
    其实董浩云也知道航运市场不行了,但他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低谷个两三年就会恢复,所以更要趁机增加规模,如同在地产危机时候抄底便宜地皮一般,只是,他预估错了,当方向出问题的时候,越努力、越冒险,最后就是摔的越惨。
    郑玉华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道:“地产交易方面,尽快与怡和达成一致,他们已经拿出三栋大厦,外加一些位置还不错的地皮物业,我们也不需要全部都是优质物业,其他城镇的地皮,只要合适,那也是可以的。”
    “好,那我这就重新协商,尽快将协议定下来。”郑志杰答应道。
    随后的半个月,杨文东也是紧跟这次大规模的油轮换物业项目,最终在3月18日,双方达成协议,怡和集团以怡东酒店、皇室大厦、星光行,外加6处位于港岛的临街商铺、尖沙咀的三处货仓、油麻地的一块住宅地皮,与长兴航运集团交换两艘总计40万吨的油轮;
    消息一出,全港震惊,谁也不知道,这次交易会对如今香港的经济危机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生,很高兴与你合作。”亨利凯瑟克脸上笑容非常灿烂,显然获得两艘能够“印钞票”的巨型油轮,很是开心。
    杨文东也是握手笑道:“我也一样,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与怡和集团多有合作了。”
    大厦油轮交易完成了,自己也就可以放心对九龙仓下手了;还真是要多谢怡和本身,因为他们想收购牛奶公司,使得自己意图收购九龙仓的行动延迟了接近一年,才有了今天的机会。
    这场签约是封闭式的,没有请媒体,签约之后,双方开始走法律程序,将各自的交易品分别过户,直到半个月后,才完成交易。
    而同时这半个月的时间,九龙仓的股价开始出现了异常的增长,大量资金公开收购,也立刻引起了大量人的注意。
    “这是,有大财团准备收购九龙仓?”一名股票评论家看到股市的交易数据后,不可置信的说道;
    身边一人也确认道:“对,是真的,而且看九龙仓股票的交易情况,这点资金入场,涨幅居然如此之大,说明市面上的股票已经不多了。”
    “不多?那到底是谁在收购?”股票评论家说完后,脑海中立刻出现一个人名,似乎除了那一位,其他资本应该不敢对怡和下手吧?
    3月23日,长兴金融集团发布公告,因为看好九龙仓集团未来的收益,公司最近在股市上收购了部分股票,并准备与董事会一起经营公司,为九龙仓股民提供更高的经济回报。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