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8章 没错,是福报啊!
    第398章 没错,是福报啊!
    除了光未然和几个老同志,会议室里其余的几位文学界大佬,对江弦要创办《人民文摘》这事儿,基本上没什么异议。
    甚至好几个偏左派的老前辈,还表示非常积极的支持。
    “办个副刊好!”
    “我也觉得江弦同志这个想法不错,与时俱进嘛,我支持,非常支持。”
    “小江啊,回头我去请冯沐同志给你题个刊名。”
    “哈哈,有什么需要的,就和作协汇报,期待早日看到你的这本刊物。”
    唉,到底存不存在惜春派和偏左派呢?
    主观上可能没有。
    客观上一定存在。
    江弦一一谢过这些老一辈。
    他心里跟明镜似得。
    这些人是真的祝贺他么?
    或许有一定祝福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更多人恐怕是着急着看到江弦主动从《人民文学》里滚蛋。
    他心里头冷笑,脸上却不表露出来,瞥见坐在藤椅上一脸不悦的光未然。
    “光老.”
    “你”
    光未然缓缓的叹一口气,声音低落地,缓慢地,无限感伤地道:
    “我还是要说,你办副刊这件事,我是不赞成的,极其不赞成的,当然了,我现在和《人民文学》脱离了关系,但我还是要说,你在《人民文学》能做更多的事情,形势也没有逼迫到你那个地步,你应该留下来,而不是去办什么副刊。”
    光未然语重心长,江弦也明白这是他对自己以及对《人民文学》这本刊物的关怀。
    他依旧一脸正色道:
    “光老,我相信《人民文摘》会是一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刊物。”
    “你唉.”
    光未然口气微微有些愠怒,“执迷不悟、执迷不悟啊,唉,我怕是真的老了。”
    见到光未然这样,江弦还想再说两句,王濛拉了拉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激化和光未然的矛盾。
    两个人又去和其他一些老前辈交谈几句,在大部分人散场以后默默告辞离开。
    见到江弦和王濛俩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光未然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嘴上说不想管了,心里却完全放心不下这件事情,马上一个电话打给崔道怡,在电话里把事情给崔道怡说了一遍。
    总之就俩字:
    阻挠!
    必须阻挠江弦办成《人民文摘》这个杂刊,让他把这明哲保身的心思收回来。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放心吧光老。”
    崔道怡笑了笑,“现在社里哪有办副刊的这个条件,一没地方二没人手的,您就放心吧,江弦这个刊物,别想办的起来。”
    中作协和《人民文学》就是同一间院子。
    《人民文摘》办刊的事儿还没宣布,就在杂志社里传开。
    “办副刊?”
    “对!王濛主编和江弦副主编俩人已经在作协那边汇报上去了。”
    “那咱们社里是不是又要招人?”
    “招什么人?”
    “你傻啊,现在社里人手那么紧张,办个副刊可不得再招点编辑进来。”
    “得了吧,现在都搞承包,咱们社里能养活起现在这些人就不容易了,哪有钱再招人进来。”
    “不会要划一拨人去副刊吧?”
    “我看有可能。”
    “可别让我去,我可不想去。”
    一名编辑非常抗拒:“现在咱是《人民文学》的,到时候万一这个副刊没办起来,那算怎么回事啊。”
    “待遇肯定也不如社里头。”
    “是啊,是啊。”
    “瞧瞧你们,一点为文学献身的精神都没有。”一名老编辑笑着说道。
    说罢,老编辑的目光又瞄上角落里坐着的年轻编辑朱伟。
    “小朱啊,你还年轻,可别和这些老油条学习,觉悟可得高一点,到时候社里要是分配给你副刊的任务”
    “啊?”
    朱伟听这些老家伙说了这么多副刊的坏处,再听这话,立马把头摇成了筛子。
    “不行、不行,我可不去。”
    “哈哈哈哈。”
    接下来几天,《人民文学》内部都在关注和讨论着副刊的事儿。
    终于在端午前的一天,王濛和江弦在《人民文学》的内部会议上提出了副刊的事情。
    “刊名暂定为《人民文摘》,作为《人民文学》的副刊进行发行,由江弦同志负责”王濛宣读了一遍工作安排。
    崔道怡突然发话,“主编,这时候办个副刊,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江弦马上拍一下桌子。
    “不合时宜?老崔,怎么就不合时宜了?”
    “咳咳。”
    崔道怡没说话,重重的咳了几声。
    王濛笑着出来打圆场,“江弦,你先不要着急,让道怡同志把话讲完嘛。”
    有了王濛的话,崔道怡这才缓解了几分尴尬。
    “首先第一个问题,没有办公的地方,咱们社里如今好些个编辑的房子都没解决掉,新来的编辑,只能挤在办公室里。
    地方这么紧张,要是办一个副刊,你怎么办?难道在咱们社里面再划出一片区域,写上《人民文摘》?”
    “是啊、是啊。”
    又有几名老编辑开口。
    “我觉得不妥,办刊物连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这不是儿戏吗?到时候寄来的稿子,万一和咱们《人民文学》的掺和到一块儿,那不是耽误事儿么?”
    “对呀,不是说这个副刊不能办,照我看,再等几年,农展馆那边建好了,咱们作协的地盘也能稍微宽松宽松。”
    一场嗡嗡嗡,闹得文联和作协都丢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如今只能挤在沙滩北街2号这间大院里搭几排木板房办公。
    两个这么大的机构挤在抗震棚里开展工作自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兴建中国文联大楼的事情成了重中之重。
    大楼的事情如今也有了眉目,上面决定,在农展馆南里10号落成一栋大楼,作为中国文联大楼来使用。
    江弦回忆了下,正式落成,已经是86年的事情了。
    “道怡同志的话,不是没道理的。”
    王濛念剧本似得,一板一眼看向江弦,“江弦同志,要是跟上面批地方,保准是批不下来的,你也看到了,咱们沙滩北街2号的院子都快住满了。
    照我看,办这个副刊如果没有办公场所,恐怕工作很难展开”
    “谁说没有办公场所的?”江弦忽然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他看去。
    只见江弦昂首挺胸,一个字一个字道:“主编,我在翠胡同里还有一间院子,可以暂时作为副刊的办公场所使用。”
    “啥?”
    崔道怡一众编辑傻眼了。
    有间院子?
    没人能想到江弦会突然出这么个主意,因为这事儿的确有点超出他们的认知。这年头,国内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等待国家分配住房,能和媳妇有个睡觉的地方,都得感谢自家祖坟冒了青烟。
    这会儿听江弦的意思,他除了自家有住处,还在别处有间撂荒的院子?
    妈的。
    壕气人啊!
    “我那间院子够大,文化气息也浓厚,嗯,季羡林大师就在那胡同里住过,这些年一直撂荒,《人民文摘》在那儿办公,我没什么意见,全当为国家做贡献嘛,地理位置也好,离咱们社里近,离天安门更近。”江弦缓缓道。
    其他人一想还真是。
    江弦这院子,地理位置那真没的说,翠胡同可比沙滩北街2号这块儿更直达天听。
    “江弦同志,你真愿意把院子拿出来给社里用?”王濛机器人一样问道。
    江弦点点头,“愿意,保准愿意。”
    王濛露出一抹笑,看向崔道怡。
    “道怡同志,那你也看到了,江弦同志把房子的问题解决掉了,那我看这事儿也就没什么麻烦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崔道怡看看王濛,又看看江弦,眼神在他俩之间扫了几遍。
    虽然不确定,但他猜测江弦和王濛这俩人肯定是狼狈为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捧有逗的。
    “那人手呢?”崔道怡又问。
    “社里面现在自己人手都紧张,你要是还想从社里调人,那我绝不同意。”
    “是啊,人手怎么办呢?”崔道怡又满面微笑看向江弦。
    江弦顿了顿,“老崔,我只跟社里要一个人,一个人你总不至于舍不得给我吧。”
    “谁啊?”
    “没听着。”
    趴在门外偷听的编辑们小声的窃窃私语。
    “就要一个人啊,总不会是我吧。”
    “可别是我。”
    “小刘,你完蛋了,估计是找个最年轻的。”
    “怎么可能啊,我一个人过去能办好杂志?”
    朱伟尿尿回来,感觉裆部裤子夹得有点紧,他刚掏了两下,就被人狠狠的拍了一把肩膀。
    “老朱,恭喜啊!”
    “恭喜?”
    朱伟懵了,“恭喜啥啊?”
    那人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江副主编和崔道怡副主编说,只从社里调一个人去副刊那边,你猜调谁了?”
    朱伟一下子木在原地,猜到什么,又不死心,试探性的问道:
    “总不能是我吧。”
    “真聪明!”
    对方又重重的拍一把他的肩膀,“江主编和社里要的那个人就是你!”
    “啊?”
    朱伟两眼一黑,差点昏死过去。
    “怎么会是我呢?我和江弦也不熟啊,就是那天打了个招呼,但是怎么能是我呢?”
    朱伟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可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虽然年轻,但是是实打实的《人民文学》编辑,可以说是光环加身,备受人民群众敬仰。
    如今,江弦要把《人民文学》这个光环从他身上扒下来,换成一个居于二线的刊物名字,《人民文摘》。
    这份落差,无论如何朱伟都是没办法接受的。
    他马上找到王濛那里,想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下,恰巧撞见江弦也在。
    他给他倒一杯水,“小朱,你来的正好,我有事正准备通知你呢。”
    “江主编”
    “我知道,不用谢我。”江弦笑嘻嘻道。
    朱伟一口水差点呛在嗓子里。
    我谢你?
    我会谢你?!
    “江主编,我还是想留在《人民文学》这边,您看副刊那边”
    “可以啊,我们《人民文摘》也是《人民文学》的一部分嘛。”
    江弦拍着朱伟的肩膀,“小朱,以后你就跟着我,好好的在《人民文摘》这边干,这边没有什么束缚,可以放手大干一场,正适合年轻编辑,我认为这是你修来的福报啊!”
    “咳咳咳咳。”朱伟又猛的咳嗽几声。
    啥?福报?
    我前世难道是什么很坏的人吗?竟然修来了这种福报?
    “好了小朱,你回去准备一下,想一想如何开展《人民文摘》那边的工作,我和主编还有事情要谈。”江弦直接把这事儿“盖棺定论”。
    见状,朱伟纵使有一肚子委屈也只好憋回去。
    他算是明白了,江弦这位领导开展工作,主打的就是一个贵在真实。
    谁不听他的他就真实谁。
    朱伟又是个胆小怕事的小文化人,面对江弦这样的穷凶极恶之徒,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朱伟收拾起桌上的东西,周围还有一些编辑时不时的看过来,目光中充满怜悯。
    “小朱,别难过,说不定这个副刊就办出名堂了呢?”
    “是啊,两个人难道就不能办好一部刊物了?”
    “朱伟同志,加油!”
    听着同僚们的鼓励,朱伟心中渐渐燃起几分斗志,又很快泄掉。
    两个人能办成什么事情嘛?
    唉,他现在只想《人民文摘》这刊物早点办不下去,这样的话,他还能早点回到《人民文学》。
    和朱伟一样感到郁闷的,还有光未然。
    他都安排好了崔道怡,一定要阻挠江弦和王濛的这个副刊计划。
    谁能想到。
    江弦轻松化解了崔道怡搬过来的两座大山。
    房子他出。
    人只要一个。
    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在《人民文学》内部通过了创办《人民文摘》的内部决议。
    “唉,罢了。”
    听完崔道怡的讲述,光未然斜靠在藤椅上,呼出一口长长的烟圈。
    “我已经老了——新的文学,就交给年轻人来把握吧。”
    这天清晨。
    朱伟骑着自行车,跟着江弦一块儿,心情好像蒙上一层雾霾似得往翠胡同去。
    两人在一间院儿前停放好车子。
    “走吧,带你去咱们《人民文摘》的编辑部。”江弦道。
    “哎。”
    朱伟答应一声,跟在江弦后面跨进大门,看了眼四周
    下一瞬。
    他那眼睛就好像山人看着桃源似得,嗖一下明亮起来.
    (元宵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