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1章 你不会比不过你徒孙吧?
    第431章 你不会比不过你徒孙吧?
    所以,说了一大通,许青山未来的前景会是怎样的?
    目前全球范围来说,普遍认为许青山很有希望成为新时代的数学第一人的。
    像许青山这样在单一领域登峰造极,其他领域的造诣又稳稳一流,还年轻得一批的,要是个人,都能一眼看得到他那璀璨的未来。
    只不过现在所有人唯一担心的就是许青山的学术贡献生涯能有多长。
    数千年来伟大的数学史里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精彩艳艳的少年天才。
    但其中有不少人是让人为其扼腕叹息。
    例如群论的开创者之一,伽罗华。
    这也是一位人生极具有浪漫色彩的数学家,也就是后人们经常拿出来开玩笑说数学家也玩决斗的先例。
    1811年出生的伽罗华,在19岁的时候正好碰见了七月革命。
    充满热血的少年天才在校报上抨击当时把学生锁在高墙之中的高等师范学院校长,因此被学校退学。
    之后又因为强烈支持红色意志,从20岁的时候开始,就经常因为政治原因入狱。
    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便尝试过将自己研究出来的代数方程解的结果交给法国科学院,可和阿贝尔一样,他们俩都栽在了柯西的手里,连论文都找不到了。
    所以他一生中最为灿烂的学会成果,基本上都是在监狱之中做出来的。
    可实际上他在监狱之中只待了一年的时间。
    根据野史记载,伽罗华在他21岁的这一年,也就是1832年,他在监狱里认识了一位医生的女儿,并且为之癫狂,甚至和情敌约定了决斗。
    而在决斗的前一晚,伽罗华还在监狱之中,就着月光把自己所有的数学成果疯狂的记录下来,并时不时的在一旁写下“我没有时间了”。
    后来这些研究成果在14年之后才公之于众。
    他尝试使用群论讨论方程式的可解性,其完整的学术思想,被称之为伽罗华理论,是现代群论的奠基理论,也是当代代数与数论的基本支柱之一。
    相比于在初等数论里戴上皇冠的高斯,伽罗华也曾被认为,如果他不英年早逝的话,他的地位会超越高斯。
    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像伽罗华这样的悲情天才数学家并不在少数,只是在学术上的天赋要达到伽罗华这种程度没有那么多罢了。
    许青山的横空出世,让世人再次见到了这种可能性。
    但同样的太多的先例,让他们担心悲剧会重演。
    好在,目前世界格局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而那个逐渐强盛起来的东方古国能够给许青山提供的安全保障应该也比较到位。
    再加上许青山目前在国际学术界都拥有非常高的个人声望,其他国家就算是有些异心也没有办法光明正大地动手脚。
    当然,这也是因为许青山并没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科技研究。
    但许青山自己的想法自然是和世人有一些出入的。
    说句实在话,他并不想等待太久。
    如果想要真正的按照自己展望的那样,把自己的青山大学打造成地球上最为神圣的学术殿堂,那他就没有办法在学术上给自己预留太多缓冲的空间。
    追平黎曼,甚至是超过黎曼,他势在必行。
    关于这一点,他不只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在郎情妾意的前提下,孙楠很快就选择加入了许青山的团队。当然他和许青山约定的是,他并非是加入京城大学的教职体系。
    他只是作为一个国际学者加入到许青山的个人团队,由许青山个人给他发放薪资。
    这是他和许青山长谈之后得到的决定。
    比起加入京城大学,成为一位还算不错的教授、学者。
    这位年轻的芯片领域天才,更希望自己能够放开了手脚去尝试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一点是在国内的科研体系较难实现的。
    如果选择加入京城大学,那他就不得不去分出一些精力完成各方面的任务。
    可如果只是加入许青山的麾下,那他将得到极高的自由度和各方面支持。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许青山所描绘的青山大学也有很高的期望和憧憬。
    抱着一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他已经决定好要在青山大学里尽可能地开宗立派,走出属于自己的芯片路。
    不得不说,能够从华夏走出去的这些学者基本上都是优质牛马。
    根本就不需要许青山用什么手段去激励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给自己画饼,然后埋头苦干。
    短短几日的时间,孙楠就已经在科创园那边计划好了自己组建初步芯片控制团队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源和安排。
    同时他也开始热衷于寻找自己在各个阶段认识的有志于制作芯片的同事、同学,来加盟到许青山的团队中来。
    不过这件事暂时还没有看到什么成效,因为许青山还没有打算把自己要做芯片的事情公诸于众,孙楠只能打着自己的名义。
    但不管怎么说,项目开始推进,团队开始发展。
    许青山就能够暂时从这些繁杂的事物之中抽出手来,专心的应对自己眼前最需要完成的事情。
    “其实你现在已经证明了黎曼猜想,没有人会对你的证明正确性提出质疑。你是可以歇一口气的,没必要这么拼。”
    田刚手里提着茶壶在许青山的办公室里一杯一杯的品着许学军从龙江给自家儿子寄来的肉桂茶。
    这小老头最近被国内国外的好友们电话打爆了,到哪儿都听得到的是奉承话。
    许青山这个学生实在是太让他长脸了,而且也太让他省心了。
    大晚上睡觉的时候,田刚都时不时要突然坐起来,猛猛的拍被子几下,咧嘴笑出声来,把身旁的老伴吓得以为他中了邪。
    不说别的,单单是许青山老师的这个身份就足够让他在数学史上出现的频率超过他之前的成就。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既然许青山这个学生能够做得出黎曼猜想证明这样旷世奇才级别的学术成果。
    那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他这位老师所拥有的学术能力和教育能力远超纸面数据。
    他相信多年之后,他老田也能成为数学史上第一cjb。
    这词他还是跟自己实验室里的小研究生学到的。
    他可不是不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觉得首先要成为cjb,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前置条件,那就是知名度。
    如果自己都有知名度了,那还怕别人质疑自己的含金量吗?
    换做是别的数学家,只怕做梦都会笑醒。
    至于自己的老师,丘先生?
    哼哼,以后田某的历史地位可不比你差,我给你面子的时候叫你一声丘先生,不给面子的时候叫你一声小丘又如何?
    欺师灭祖又如何?我老田最擅长的就是倒反天罡了!
    “老田呀,你实话告诉我,你自从回到京大开始教学生以后就没有怎么搞出过什么重量级的学术成果。是不是就是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这种心态要不得呀?”
    正当田刚心里还在做着美美的白日梦时。
    在一旁伏案工作的许青山表情严肃地批评了自己的老师。
    虽然从明面身份上来说,还轮不到他来批评田刚。
    但是如果从实际身份上来说,那他就是老天的大爹。
    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本来就不是那么传统,大家都靠实力讲话的论什么辈分。
    “啊?我都快60了.”
    田刚表情一滞,被自己的学生教育,他并没有任何的不满,而是姗姗一笑解释道。
    “我都到这个年纪了,还拼什么拼?我多培养培养学生,不求能跟你一样,有你十分之一,我就很欣慰了,我这个人不怎么追求学术成就的。”
    田刚脸上装出了一副淡泊名利的欣慰模样。
    “青山啊!你是知道老师我的,我向来都是不爱争名逐利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培养学生。”
    “老田,你不会真不行了吧?”
    许青山狐疑的打量了田干急眼,还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什么快60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58年生的,今年才5353岁,多么美好的学术黄金年龄啊!你现在正是该拼的时候!”
    许青山准备给自家这因为自己光芒太甚,而对于其他的学术成果已经脱敏的老师提提气。
    “想想你的k稳定,想象你的fano流形,你不觉得我这一次解决黎曼猜想的时候用到了那么多复合型数学工具,微分几何啊,代数几何啊,偏微分啊,多复分析、度量几何这些,非常的完美吗?你难道就没有什么启发吗?”
    许青山干脆从位置上起来,反正他手里头的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他走到了田刚的身边,拍了拍田刚的肩膀,叹了口气。
    “老田啊,你好歹也是个当师公的人了,现在我学生都要准备去发《数学年刊》了。我就不拿你来跟我比了,那对你来说压力太大了。但不会没过几年,你连自己的徒孙都比不过了吧?”
    许青山这句话说的还蛮认真的,田刚的脸一下就红了。
    虽然最近他因为各种各样外界的声音多少也是有点飘了。
    可再怎么说,他当年也是天下云云天才之中的一员。
    好说歹说也是一国院士。
    比不过自己的徒弟,他还有理由说服自己,毕竟许青山的天赋实在是太过于妖孽了。
    自己被他欺师灭祖道反天罡什么的,自己都不会放在心上。
    毕竟自己的老师都比不过自己学生呢。
    可这不代表他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失败的师公。
    不然他堂堂韦伯伦奖获得者、华夏院士、美国院士、伯克利msri几何年项目主席.
    先输老师,再输徒弟,最后连徒孙都比不过。
    脸都丢完了!
    比范大将军嘴里输越南的国足都丢脸!
    一想到未来那种可能出现的耻辱场景,田刚一下子坐不住了,放下了茶壶就准备往外走。
    “哎,老田!怎么不喝茶了?是不喜欢喝吗?怎么走的这么急呀?”
    许青山的脸上藏着笑意,朝着田刚的背影喊道。
    “不喝了!我要回去搞研究!最近没有什么事情不要来找我!”
    田刚气势汹汹地跑出了实验室。
    不知道的学生看到师公这副模样,还以为老人家的家里着火了。
    许青山正在阳台边看着田刚匆匆离开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
    可不能因为自己太过于成功,而导致自己身边的人没有达到原本应有的成就。
    他要做的是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而不是被自己遮挡完光芒。
    世界从来都是一流的群像文,而不是围绕着哪一个人作为主角在旋转。
    他也相信作为团队核心的自己,只有大家都好,自己才会更好。
    当人类站在未知的对立面时。
    一个人的力量就算是再强劲,也很难完全抵抗。
    可一群人的力量就不太一样了,就如同上个世纪的量子天团。
    想到了这里,许青山走回了办公室里,目光落到了自己桌上薄薄的几页论文上。
    《critical analytic fiber bundle-quantum spectral homology mapping》
    《临界解析纤维丛与量子谱同调映射》
    这是他在证明黎曼猜想的过程中,多工具融合创新而得到的启发。
    在证明过程的环节中,他尝试引入微分几何与点集拓扑,将黎曼ζ函数的零点分布映射为高维纤维丛结构,突破传统复分析框架。
    虽然实际得到了成果并不算太好。
    可他也由此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在这种通过几何与拓扑映射而已得到的临界解析纤维丛的基础上,他看到了融合量子力学谱分析与代数拓扑同调理论,为探索零点分布规律提供新的代数几何交叉工具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以数学、物理、计算机三大现代人类科学核心学科作为主体的多层级复合型数学工具。
    或者将它称之为数学工具已经不太妥当。
    而是应该称之为科学工具。
    许青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等到自己把它开发完全了他所能够完美运用的领域,必然不只是数学。
    难怪这些世纪难题如同深不见底的深渊一般,无数的天才科学家为其耗尽了自己的养分和燃料。
    可依旧还是有无穷无尽的后来者舍身填补尽了这些深渊之中。
    因为一旦跨越这个深渊,成功者所能获得的宝藏将会远远超出预期。
    那就像是在已经没剩多少露天矿场的数学建世界里,再度发掘出一座由自己命名和拥有的无穷无尽的新矿山。
    每一个世纪难题的解答,都将催生出数不清的重要成果和创新科技。
    而黎曼猜想作为这些世纪难题中的桂冠。
    许青山能够感受到它还拥有更多的潜力。
    等待自己去开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