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8章 京派文学旗手!
    第538章 京派文学旗手!
    给家里送完,李长河跟朱琳又把东西送到了楼上岳父一家。
    跟父母一样,李长河跟朱父朱母,其实也有段时间没见了。
    每次回来,往往就是急匆匆的吃一顿饭,然后李长河就离开。
    同样,刘淑婉也是热情的留饭,不过被朱琳拒绝了,还惹得刘淑婉一通抱怨。
    最终还是老丈人给解了围,让他们有事先忙。
    下了楼,李长河跟朱琳回到车上,随即李长河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啊?”
    朱琳关上车门之后,好奇的冲李长河问道。
    “家国不能两全啊,现在是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了。”
    李长河摇头无奈的说道。
    朱琳闻言,也一阵沉默。
    “你以后,都得这样吗?”
    片刻后,朱琳轻声的问道。
    虽然能理解他的工作,也知道这是为国奉献,但是真轮到她身上的时候,她也有些迷茫。
    难道以后都要跟现在一样,好几个月才能见一次,见完了就匆匆离开?
    “不会,其实也就今年忙一下,等过完今年,后续事情就慢慢少了。”
    “到时候我回来的时间就多了。”
    李长河这时候拉起自家媳妇儿的手,轻声的说道。
    主要是今年许多大势都聚集到一起了,从79年年末的白银风暴,到黄金价格飙升,然后九龙仓大战,收购置地,再到第二次石油危机。
    可以说一桩桩一件件,正好压缩在80年这一年之中,给了李长河接连操作的机会,也让他完成了最初始的资本积累。
    但是后续,接下来这几年,李长河就不会继续有这么大步的扩张了。
    一来他对世界的记忆没有那么分毫不差,不可能记得每一件世界大事。
    再者,疯狂扩张的隐患就是人员紧缺,李长河旗下的很多公司,目前基本上都是靠几个职业经理人维持着。
    这种其实并不合适。
    所以接下来这几年,他的全部精力,肯定都是放在消化扩张的资源这方面。
    而从时间上来说,他的时间就会宽松很多,自然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家里人了。
    “嗯!”
    听到李长河的话,朱琳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轻轻地嗯了一声。
    不管李长河是不是骗她,起码有这个态度,她还是满意的。
    “走吧,先送你回去,然后我先去趟人民文学。”
    随后,李长河把朱琳送回家,然后直接驱车,来到了人民文学。
    “嚯,长河?”
    办公室里,刘建青正在浇,看到李长河,诧异的都忘了停水。
    “刘主编,浇多了。”
    李长河这时候忍不住提醒说道。
    “哎!”
    刘建青闻言,急忙把水瓢回正,然后放回一旁的盆里。
    “快坐,你这是多久没出现了?”
    刘建青急忙的问道。
    “这不是回来了吗?”
    “一回来就来咱们文学社了,刘主编,我打算今晚上请你跟张主编他们吃个饭,要是能问下陈部长他们,就更好了。”
    文化圈这边,李长河认识的人,说多也多,说不多其实也不多。
    “那你等等,我先给老张打个电话,他现在基本不在文学社这边了,平常都在作协那边。”
    很快,刘建青放下了电话。
    “老张说了,其他人他帮你约一约,至于去哪里吃,看看晚上再说。”
    “你先在办公室坐会,正好咱们也聊聊。”
    “说起来我还得催你,当初说好的长篇呢?”
    “你这都大半年没发过稿子了,好多读者都写信来问呢!”
    刘建青落座之后,不出意外的开始向李长河催稿。
    “在写着,写了差不多有十万字了吧,不过短期内肯定是写不完的,明年年底差不多。”
    李长河估算了一下时间,说了个保底的时间。
    其实他写起来是挺快的,只不过能写的时间不多,大部分都是回家的时候,有空闲写。
    “唉,那算了,不过你这次回来,是不是要过完年之后再出去工作?”
    刘建青这时候叹了口气,随即继续问道。
    “差不多吧,您这唉声叹气的这是怎么了?”
    李长河笑着问道。
    “还能怎么?没稿子呗,最近这半年,收到的稿子质量下滑太厉害了。”
    “老张那边现在也顾不上文学社,他这个主编,都成了空头主编了,后续估计得安排人接手了。”
    “可惜你来不了咱们文学社,要不然凭你的资历再加上大学生的身份,我估计老张肯定把你当备选主编培养。”
    “对你来说,这其实是个好机会。”
    “长河,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咱们文学社,也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编制啊。”
    刘建青这时候又冲着李长河劝说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算了,我来不了。”
    其实他心里也有些惋惜,因为刘建青说的,确实是一条光明大道。
    现在的人民文学,是妥妥的国家级文学杂志,它的主编级别,折算下来其实就是厅局级的级别。
    以李长河在文学界的成绩和大学生身份,两相迭加之下,他可以快速的解决级别问题,而且不会太引人注目。
    然后等到级别解决之后,再跳出文学杂志或者说作协,转去政府机构,直接出任相对应的干部岗位,是一条很好的从正路线。
    可惜了!
    这一刻,不止李长河可惜,刘建青也可惜。
    不过最后,他还是想再劝一劝。
    “长河,你再认真的考虑一下,我可以再给你透露个消息。”
    “你知道咱们作协,虽然恢复了临时的机构,但是实际上一直没有完全恢复职能,你知道原因嘛?”
    “嗯?为什么?”
    李长河还真不清楚这个点。
    刘建青笑了笑,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跟你说,现在上面有一个思路,就是给作协升级,从原来的级别再提一级,变成正b级的单位。”
    “这这样一来,岂不是跟文联平级了?”
    李长河听道刘建青透露的消息,有些惊讶。
    要知道,作协可是文联下属的单位啊,跟曲协,音协,影协等等,同归文联管辖。
    但是现在,要是作协再升一级,跟文联平级了,那管理权怎么说?
    以后作协不归文联管了?
    “是平级了,至于管辖权这个,还不好说,总之现在上面也在商讨,想要出一个合适的模式。”
    “不过我让你关心的不是这个,我是想告诉你,作协,马上就要成正b级单位了。”
    刘建青以为李长河没听懂,恨铁不成钢的冲他提点说道。
    李长河见状,笑着说道:“刘主编,我知道您的意思。”
    作协升级到正b级,也就意味着,李长河如果从作家开始起步,那更可以说是一条快速的通天大道,起码在级别提升上是这样。
    “刘主编,我这边确实有特殊情况,所以来不了的!”
    李长河很感激对方的提点,只可惜,他确实来不了。
    “你这.好吧”
    刘建青也无奈,他觉得不管李长河是想做专业的作家,还是真的从正,从作协这条线对他来说都是一条极其优质的工作线路。
    可惜,对方似乎真的来不了,可惜了。
    而李长河这时候则是思索了起来。
    他在思索作协升级的意图。
    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在拆解文联的权利,亦或者说权威。
    联想到后世那各种协会逐步的空架子,李长河心里有了理解,这是上面在收权了。
    因为在这之前,文化b那边跟文联联系很密切,基本上就可以说是一体的,而文化圈和文联那边的人很多时候他其实是多d派人士,而非单纯的自己人。
    把作协升级,或许就是分散文联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得了,你的工作我不关心了,不过趁着这段时间,你不行给我出几个短篇吧。”
    “我知道你现在不差这点稿费了,你就当是帮帮我,给明年准备几篇定海神针,如何?”
    “我知道你的写作速度,这些天的时间,出几篇短篇,对你来说,肯定没什么问题。”
    刘建青这时候虽然没有触手怪这个概念,但是他知道李长河写作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写小说,真的是信手拈来。
    现在离春节还有一周左右,再加上春节之后的时间,李长河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时间搞几篇短篇小说出来。
    这样他就能在明年,隔三差五的放上一篇,起码稳一稳明年杂志的质量。
    “这,好吧,不过刘主编,我时间确实有限,你可不能要求太多。”
    李长河确实很难拒绝刘建青,可以说他在这个世界的生活,首先就是刘建青稳住的。
    要不是当年他大着胆子把稿子收下又推给张广年,李长河还解决不了当年的生计问题,更遑论有钱骗自家媳妇儿吃饭了。
    所以别的杂志社约稿李长河可以无视,但是刘建青开口,他肯定不能拒绝的。
    “这样,保底给我三篇,如果能更多的话,就更好了。”
    “我回头每隔两三个月给你发一篇,起码能支持大半年。”
    “只要你新作,咱们杂志社投稿数量就会增加。”
    “你现在可是咱们京派文学的旗手啊。”
    刘建青听道李长河答应下来,当即喜笑颜开,也对李长河夸了起来。
    李长河一听,忍不住有些汗颜。
    “刘主编,您这说的也太过了。”
    京派文学的旗手?
    这捧得也太高了!
    刘建青摇了摇头:“你觉得过吗?其实一点都不。”
    “我跟你说,现在各地都这样,魔都那边的《收获》,陕西那边的《延河》,还有咱们京城的《当代》《十月》,都在推出新人想要跟你打擂台。”
    “别的不说,陕省那边,先出了个莫伸,又出了个贾枰凹,还有个陈中实,实力都不错。”
    “你虽然之前出的作品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作品,影响还是挺大的。”
    “作家嘛,就是得靠作品说话。”
    “你也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之间,可从来没有心服口服这一说,你要是真的往后一点都不写了,那以后.”
    刘建青没继续说,但是李长河明白,无非就是踩高捧低,被人当踏脚石呗。
    “得,你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给你写几篇好的出来,正好我之前有点思路。”
    别的不说,乙肝那个事,李长河觉得,就有必要刻画一部作品。
    他记得余华好像有一篇叫什么《许三观卖血记》,他只是隐约知道名字,但是没看过。
    但是这不妨碍他拿到灵感。
    卖血,乙肝,共用针头这些,已经足以撑起一篇短篇小说的内容了。
    或许还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给广大的国民一点提醒。
    “那行,既然你有了思路,就好说了。”
    刘建青一听李长河说有了思路,就知道这次稳了。
    而就在此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刘建青过去接起电话,应了几声,随后笑着跟李长河说道:“得,咱们走吧,老张打来电话,人他都叫好了。”
    两个人下了楼,刘建青正打算去推自行车,然后就被李长河拉住。
    “刘主编,今天咱们不骑车,我开车了。”
    看到一旁的面包车,刘建青好奇的看了看。
    “这是不是就是在北影厂那辆面包车?”
    北影厂有辆面包车,在文化圈里不是什么秘密,毕竟京城的文化圈就那么大。
    正儿八经的东瀛进口车,听说是一个港岛剧组放在这边的,当然,更有消息渠道的人都清楚,是李长河牵的线,人家那边的公司让他全权代理。
    恰好,刘建青就是知晓内幕的那批人之一。
    他知道,李长河都牵线了两亿美元的大项目,区区一个剧组和面包车,确实不算什么。
    只不过,这车之前也是只闻其名,从没见过。
    今天倒是第一次见。
    “对,就那辆,我今天开车接着你们,想去哪家店咱们都去得成。”
    李长河笑着说道,随后拉开了车门。
    “得,今天我也坐坐这面包车,感受一下。”
    “走吧,咱们直接去作协那边。”
    刘建青坐在副驾驶上,笑呵呵的说道。
    李长河随后接着他,一路来到了作协,随后再度见到了张广年。
    (本章完)